LCD Relating

目前只貼了我電腦裡一部份的資料,慢慢會再把手邊有的資料增加上來!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05

7G Line Comparison Between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 Who Gets an Edge?

In the TFT-LCD market, oversupply starting around June 2004 led to price drops, eventually resulting in profitable deterioration of large panel makers. Accordingly, even the industry's first tier Samsung Electronics and LG.Philips LCD experienced a zero point in operating profit. As expected by Displaybank in December last year,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trend of price declines has paused as of February, such as price increase news of several panel makers and rebounds of market demand. (Based on panels for 17" monitors) Driven by market rebound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4, Taiwan manufacturers have invested in 5G lines tailing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but they are taking a cautious attitude in advancement into 6, 7G. Although 7-8 companies are accounting for almost all the portion of the worldwide large TFT-LCD market, Korea's two firms ranking first and second had already represented 22-23%, respectively, in market share last year, widening the gap with Taiwan's firm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it is obviously difficult for Taiwanese companies to invest astronomical figures in more than 6G new lines without confidence on their future. In contrast,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which have already consolidated their top positions in the TFT-LCD business, have pushed for promotion of new 7G lines as planned. Taiwan-based companies are no more threatening competitors and the two giants,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is struggling to retain the number one spot. In order to forecast the LCD market, It would be the best way to take a good look at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msung going first setting up its 7G line, and LG.Philips LCD closely running after Samsung.
1. LCD 7G Line Comparison Between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1. Substrate Size Based on substrate size, LG.Philips LCD gains an edge by 6.8% over Samsung
2. Comparison of Product Capability - Samsung's Phase1 ha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monthly 60K, while LG.Philips LCD's Phase1 has 45K and its Phase2 is scheduled to produce 45K additionally. - As investment in the S-LCD(T7-1) line is made jointly with Sony, Samsung seems to need an extra contract or agreement with Sony for line expansion. As a result, Samsung delayed the expansion of T7-1 and decided to promote investment in T7-2 prior to it. - LG.Philips LCD is expected to have capacity of 90K a month by the end of 2006 3. LG has determined a lineup of 47" in its 7G.
2. Review of Production Size

In case that sizes with a glass utilization rate of more than 80% are mainly manufactured at 7G. · The most efficient size is 40" for Samsung and 42" for LG.Philips LCD, reflec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sizes. · LG's 32" panels are slated to be produced mostly at P6(6G).
3. Large LCD Lineup (more than 32") Comparison

Samsung, which began the 7G line business one year ahead of LG, is forecast to overwhelm LG's 37" with 40" and 46" for about one year. · After kicking off the 7G line operation from the first half of 2006, LG.Philips LCD will add 42" and 47" to the panel lineup, eventually retaining a more various lineup than Samsung. (Samsung doesn't deal with 42" and 37".) · Consequently, Samsung is highly predicted to take a difference size for T7-2 Phase2 from Phase1 and to add 37", 42" and 50" by choosing 2000X2300.

4. Production Capability Comparison of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1. Samsung gets an advantage until Q3'04 owing to its prior 5G supply capability.
2. LG.Philips LCD gets an advantage from Q4'04 through Q2'05 owing to an increase of 6G
3. Samsung gets an advantage from Q3'05 through Q4'05 owing to an increase of T7-1

Conclusion - Samsung Electronics and LG.Philips LCD are keenly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for the No. 1 position in the worldwide large LCD market. Samsung, which has challenged 7G (1870X2200mm) glass substrate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launched the mass production in March 2005, while LG.Philips LCD has started construction of its 6G (1950X2250mm) line and plans to push for the volume production from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06. Thanks to retention of the 6G line prior to Samsung, LG.Philips LCD is expected to rank world's first in capacity from the fourth quarter of last year through the first half of 2005. Afterwards, LG.Philips LCD is likely to lag behind Samsung from the third quarter of this year when Samsung's 7G line go into operation in earnest. - The competition to predominate the LCD TV market that is predicted to grow considerable in demand has been accelerated. Samsung is forecast to monopoly the market for about one year backed by the fruits of the world's first 7G line operation. Moreover, the company will concentrate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40" market and market standardization. Meanwhile, LG.Philips LCD is predicted to counter Samsung's 40" with 37" until the operation launch of the P7 line. - Investment of Samsung's T7-2 line and LG.Philips LCD's P7 will be set about at similar time and the volume production is predicted to be possible around 2Q'06. T7-2 Phase1 of Samsung will go with the same size with that of T7-1as previously announced. By contrast, Phase2 is largely predicted to go with a larger size in order to produce 42" or 50" more competitively until 40" gets on the track of market standards. Likewise, LG.Philips LCD is likely to consider the size for P7 Phase2 similarly to Samsung. - During the steep competition between Samsung and LG with regard to 7G, Taiwan's AUO and CPT projects to operate 6G lin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and CMO also plans to begin operation of its large 5.5G line in the same period. Yet, Taiwanese LCD makers are unlikely to be threatening to Samsung and LG. The two giants are already a year and a half or two years ahead of rivals in next-generation line competition and it looks impossible for Taiwan makers to overtake the two frontrunners regarding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investment status and customers. - Sharp of Japan kicked off operation of its 6G line early 2004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and already stated investment in 8G with 2160X2400 size. However, the scale of the company's line and investment cannot reach even 50% from that of domestic makers and looks suitable for its company-exclusive line use. - Confident outlook for the large LCD industry and consequent intrepid preceding investment led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to the top spot in this sector an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giants for the number 1 became an engine driving Japan's competitors to lag behind naturally. The market will be fully open and the fruits will be definitely bitten by the winner. Source: OGIS GmbH, www.glassglobal.com (The foregoing information was compiled from public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in reports and news releases - with courtesy www.displaybank.com )

Samsung to launch 8G, 9G LCD operations in 2007, 2009

Posted : 12 Jul 2005

Print Version E-mail this to a colleague Send inquiry
Leading electronics mak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s announced its plans to begin operation at its 8G TFT-LCD facility by the second half of 2007 while its 9G plant is slated to begin volume production by 2009.
According to Sang Wan Lee, president of Samsung's LCD Business, the company already has a land allocated for 8G, 9G and 10G TFT-LCD production at its LCD complex in Tangjeong.
Meanwhile, Japan-based manufacturer Sharp Corp. also announced that it has began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8G facility. Operations at the 8G facility are scheduled to commence in October next year.
Samsung's 8G substrates measure 2,160-by-2,460mm while Sharp's substrates come in 2,160-by-2,400mm. Samsung's 8G facility will focus on manufacturing 40in and 46in TV panels while Sharp will produce mainly 45in and 52in TV panels.

LCD-TV全球市場明年將進入高度成長期

[市場瞭望] (光電科技 No.02, 2005/6)
在多媒體與3C整合潮流推動下,以高畫質為訴求的新一代平面數位電視、消費電子市場,已成為「數位家庭」中不可或缺之角色,一場電視機革命風潮已悄悄上場。2004年我國大型TFT-LCD產值僅次於韓國,已佔全球第二位,TFT-LCD產業已成為我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國內產業結構逐漸趨於完整,但相對地也受到日韓廠商不斷投資擴廠之競爭壓力。工研院IEK-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金美敬表示,2006年開始,由於全球LCD-TV市場將進入高度成長期,台灣系統組裝廠將有機會成為全球重要品牌的OEM/ODM生產基地,且台灣TFT-LCD五家面板廠具全球前兩大的製造優勢,對於國內LCD-TV廠將有較佳切入點。TV市場變化對面板產業的意義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且隨著LCD的各項顯示品質大幅提昇,國內外眾多廠商積極投入規劃,生產LCD-TV。對面板產業來說,則具有加大尺寸,提高附加價值;具成長潛力的市場;及擴大應用範圍等三項意義。金美敬指出,電視尺寸越大。舉例而言,32吋平均售價為17吋監視器用的2.5倍,但平均成本僅為2倍。而2004年市場售出1.7億台電視,其中LCD-TV市場佔有率僅有5%,成長空間很大。面板過去應用領域過去侷限於OA與中小尺寸等,增加電視的應用領域後,市場供過於求時,更可彈性調節產量。蓄勢待發的LCD-TV市場LCD-TV隨客廳、臥室、廚房、個人的需求及售價持續下滑下,未來取代傳統TV及新應用市場將指日可待。全球LCD-TV用面板市場規模,預期從2004年的856萬台,成長到2008年的5319萬台,五年複合成長率為57.8%。在30~40吋方面,LCD-TV將與CRT競爭,隨價格下降,市場需求可期。而40吋以上,LCD-TV將面對與背投電視、電漿電視的強力夾擊,市場能見度較低,預期2007年逐漸打開市場。根據iSuppli;工研院IEK-ITIS計畫統計,至2008年,全球LCD-TV市場以北美、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為主(圖一),將以30吋、32吋機種為主流。以2005年LCD-TV系統發展藍圖來看,螢幕尺寸在20至40吋之間,消耗電力小於20W,具備通訊功能、影像通訊功能,為數位介面,且75%為可回收零件。而到了2010年,TV用LCD面板尺寸將發展到80吋,應答時間將從目前的5ms進展到<1ms。金美敬指出,欲在LCD-TV市場獲致成功,必須具備(1)低價成本結構:投資費用減少程度、製程技術與良率、運籌能力、規模經濟;(2)市場力量:大客戶與上下游互動、產品即時上市(Time to Market)、標準規格的主導能力(市場預測能力);(3)產品功能:高傳真色彩影像處理、高動畫品質表現、多樣性輸入端。而LCD-TV面板關鍵因素則包括次世代投資動機、上下游供應鏈、價格競爭力、面板畫質技術(亮度、對比、色域、視角、反應速度)等。以目前面板廠平均每二年一次投入次世代,玻璃基板產能則倍增。6代廠生產23吋、27吋、32吋、37吋,5.5代廠生產32吋,7代廠生產42吋、46吋具有投資效益。隨著面板廠逐年投入次世代面板投資,面板技術則走向大尺寸趨勢。三星電子2005年3月已開發出全球最大的82吋LCD面板。三星SDI在2005年3月發表102吋PDP-TV。日本Sharp在2004年10月發表65吋LCD-TV。LCD-TV成本結構分析目前LCD-TV價格難有重大突破,主要由於面板關鍵零組件、品牌及通路成本過高所致。分析LCD-TV成本中,面板佔36%,相關晶片8.1%、代工組裝8.5%、倉儲運送3.5%、品牌業者20.4%及銷售通路23.5%。其中,與面板價格又息息相關的則是關鍵零組件。若以2007年32吋TFT-LCD生產成本來看,7代線生產成本預估在415美元以下,其中材料費即佔近七成。即使是4.5代線,材料費亦佔一半以上。未來在次世代技術的發展上,進行玻璃基板、背光模組、彩色濾光片、驅動IC、偏光板等關鍵零組件的改良,將是當務之急。次世代TV面板佈局2005年全球共有17座五代線以上的TFT-LCD面板廠,其中6代廠4座面板產能,7代廠於2005年以後陸續開出。透過基板大型化,切割更多面板或更大尺寸面板提高經濟效益,效益較投資成長比重高。金美敬表示,在台灣方面,面板五虎基本上都具備五代線的產能。面對7代甚至是7.5代線,投資動輒上千億,但由於全球面板業景氣混沌未明,台灣面板廠正重新評估7代及7.5線的生產時程。韓國方面,主要以三星電子、LG Philips兩大陣營為主,形成完整面板產業供應鏈。(表六)韓國近年來積極開發超低價面板相關技術,以達成每一吋面板7美元的條件。這些相關技術包括低電阻配線製程、Ink-Jet Printing製程、新曝光技術、高速液晶注入等。預計將於2008年開發完成的包括非曝光Pattern製程與設備、Maskless TFT製程技術(Photolithography一道以下)、光功能性電晶體、及ITO透明導電膜替代技術等。韓國除兩大集團聚焦於新世代的產品趨勢及次世代TFT-LCD的研發策略與佈局外,韓國政府制定TFT-LCD技術發展政策,並設立專責機構推行獎勵外資,對扶植產業具有相當大的助益。日本雖然在TFT-LCD整體產業投資逐漸式微,但Sharp依然在LCD-TV用的次世代生產線(6/8代)持續加碼及佈局,仍具影響力。2006年開始,由於全球LCD-TV市場將進入高度成長期,台灣系統組裝廠將有機會成為全球重要品牌之OEM/ODM生產基地,且台灣TFT-LD五家面板廠具全球前兩大的製造優勢,對於國內LCD-TV廠而言有較佳切入點。

台湾TFT-LCD产业情势告急

慧聪网 2005年11月24日10时8分 信息来源:钜亨网
“台湾LCD产业的发展充满希望,也布满忧虑”。虽然台湾LCD产业略具规模,在市场对LCD的需求开始显现下,将处于有利的地位,但是《金融时报》认为,“台湾制造商一方面在规模以及品牌知名度不如日、韩;另方面在低阶产品方面又需面对来自中国大陆的追赶,迫使产业近来不断藉由集成来谋求竞争力,甚至连实力最弱的Hannstar(瀚宇彩晶),都在努力朝自有品牌之路迈进。”

《金融时报》指出,“台湾LCD业者最大的优势,来自全球对于LCD面板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明(2006)年来自美国的LCD需求,将快过其他地区的增长。也因为如此,包括台湾Kolin(歌林)旗下的品牌Syntax(新泰),以及Dell(戴尔)、Westinghouse(西屋)等排名较低的厂商,其知名度都在不断增加。

CLSA(里昂证券)驻台分析师Timothy Chen表示,当前全球同时拥有规模,又具备品牌的 LCD制造商,为韩国的LPL(LPL-US;乐金飞利浦)、Samsung(三星)以及日本Sharp(夏普),但是包括Hitachi(日立)、Toshiba(东芝)以及Matsushita(松下)等日本品牌,以及美国Westinghouse(西屋)和刚添加LCD战局的Dell(戴尔)等制造商对LCD面板的需求,将令台湾业者受惠。

举例而言,Sharp上周即宣布将自明年春季起,对台采购小尺寸的面板电视。但是市场情报中心的 LCD研究主管 Annabelle Hsu提出警告,诸如东芝、日立、以及松下等本身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厂商,对台湾供应商而言存在风险,因为“订单随时可能减少”。

至于台湾LCD业者的另一项危机,则是“产品议价的能力不足”。 Annabelle Hsu指出,“尽管台湾业者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但是在获得上游企业的供应和定价方面,仍欠缺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台湾业者已经开始寻求新的利基市场。

台湾业者在中国大陆越来越多制造商开始进军面板业务下,可能遭遇压力。然而Timothy Chen认为,“中国大陆是台湾业者的危机,也是业者的机会”,“由于中国大陆对质量的要求不如日本严格,对台湾业者而言是很好的渠道”。

过去一周来,台湾7家面板制造商中,有5家宣布了重组、收购或是战略调整计划;二线厂 Chunghwa Picture Tubes(中华映管)也宣布收购Xiamen Overseas Electronic Company(厦门华侨电子) 30%的股份,以紧盯中国大陆市场。

作者:陈柏诚

LCD顯示技術大尺寸化 中小型面板彩色化 OLED發展前景可期

上網時間 : 2005年01月01日

儘管全球LCD TV成長不如預期,價格持續下跌,台灣的平面顯示器產業在數位電視開播與寬頻環境建置的推動下,LCD TV仍位居最關鍵性的地位。不但五代線陸續進入量產,使產能大幅提升;其應用市場也因以筆記型電腦與液晶顯示器為主的IT產品跨足電視應用,而使此市場量能快速成長,整體平面顯示器產值仍持續擴大。
另一方面,隨著主要的顯示器技術朝大尺寸化趨勢前進,3.5代以下的產線則逐漸轉為中小尺寸產品,並因手持裝置的彩色化趨勢而帶動應用市場成長,OLED等新興技術應用亦快速崛起,預期將成為顯示器市場的下一波主流技術。
與電視應用相關的顯示技術競爭愈烈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IEK)的資料顯示,2004年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整體產值達223億美元,較2003年成長79.5%;其中,TFT-LCD、PDP、RP,以及LED等面板產值為160億美元,佔台灣整體FPD產值的七成以上;而應用面則以電視面板等相關產品的成長率最高。因此,具有電視面板特性的顯示技術,也較具有高度成長性。
特別是在數位電視廣播的大尺寸、高畫質與薄型化電視發展趨勢下,目前由CRT獨佔每年約1.7億台電視的市場規模,已成為平面電視技術覬覦的市場,並促使TFT-LCD、PDP、RP與LED等主流顯示技術分別以其尺寸、價格或市場規模等優勢,積極佈局其產品搶佔電視市場,預期今年將成為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
液晶電視朝大尺寸發展的關鍵年
根據DisplaySearch的資料分析,32吋以下的顯示器雖仍佔目前CRT與LCD大部份的比例,但在2005年後則將逐漸以40-49吋的顯示器成長率最高;包括LCD TV、PDP、RPTV等顯示技術,預計未來將最能滿足消費者對大型顯示器的需求。
就面板經濟切割的角度來看,明碁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其宏指出,32吋面板自今年起由於六代線的經濟切割,將為電視的主流尺寸。“五代線玻璃基板可切割為兩片20-30吋面板,等到今年的六代線開出後,則可切割為6片32吋面板;預計三年後七代線再開出,則可切割為12片面板。”
拓墣產業研究所林心湄並指出,2005年將是LCD TV向大尺寸移動的關鍵年。“雖然目前30吋以上的LCD TV市佔率仍小,但成長率高,Sharp、SONY與Samsung等一線品牌紛調降32吋LCD TV價格;而台灣的面板、系統廠商也力推32吋為市場主流。”由於LCD TV在40吋以上面臨PDP與RP TV的壓力,因此,她預期32吋LCD TV將自2005年起大幅降價,逐漸佔領「客廳」市場最有利的位置。
中小尺寸面板朝彩色化發展
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由於消費性電子與行動多媒體的彩色化需求、主動式彩色面板技術成熟,以及成本降低,使得中小型尺寸面板朝向彩色化與高畫質發展;彩色手機為其主要應用,而OLED與LTPS等新興顯示技術並因此產業應用而快速成長。
IEK的資料分析,2004年搭載次面板(sub-display)的手機已達3成,其中彩色化比重約佔7成。工研院IEK分析師梁素真預估,“未來彩色面板的比重將持續向上修正,2007年時可達九成,其中OLED在04-07年的CAGR將超過100%。”
市場研究公司Stanford Resource的報告也指出,隨著材料研究、生產製程、成本控制、半導體技術、和市場應用等方面不斷取得進步,才剛進入商業市場的OLED平面顯示技術,在未來將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預計2010年的OLED產品市場規模將可達到31億美元。
>OLED v.s. LCD
OLED是一種主動發光技術,無需背光,因此功耗與LCD相比較低;同時,OLED面板的製程技術也較LCD面板簡單,因此在相同條件下,OLED面板的成本也較LCD為低。此外,OLED的動態響應性能則要比TFT-LCD高。在越來越強調低功耗、低成本和快速響應性能的今天,這些關鍵性能優勢的確為OLED的未來發展加分不少。
不過,目前OLED面板的成本、尺寸和壽命還不能與TFT-LCD相提並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應用數量尚小而導致原材料較貴,目前的尺寸還只能做到一英吋左右,而業者保證的工作壽命大多僅為1萬小時。因此,OLED面板目前還只能應用在對尺寸和工作壽命要求不高的手機次面板和MP3播放機上。
“OLED面板尺寸跟LCD差別那麼大,原因有很多,如製程是否已先進到在大尺寸下仍然保證畫素的精細度、封裝技術是否已先進到能保證足夠的工作壽命、半導體工業是否已開發出支援大尺寸OLED面板的驅動器IC、以及是否已開發出保證大尺寸OLED面板足夠亮度和壽命的材料等等,”香港永成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沈振權指出。
北京OLED面板開發商維信諾總裁邱勇也認為,“OLED面板從小尺寸到大尺寸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LTPS(低溫多晶矽)驅動技術的成熟度,該問題的解決大約需要3到5年的時間。”
也因此,即使OLED業者雖然號稱由於具備無需背光、視角寬、動態響應速度快和功耗低的特性,而對LCD技術提出挑戰,且已開始逐步滲透到手機次面板和MP3播放機等小尺寸商用市場上。但是很多產業觀察家認為,OLED要能夠解決諸多技術困難,繼而成為取代TFT-LCD技術,成為筆記型電腦、桌上型PC和TV市場上的主流技術(TV要求螢幕的工作壽命至少為4萬小時),可能還需要5到10年左右的時間。
OLED前景展望
Lite Array(OLED)香港有限公司銷售和市場營銷總監王華志表示,該公司今年將推出1.5英吋、262K色真彩被動矩陣模式的OLED面板和模組,以開拓數位相機和手機面板市場。不過,沈振權認為,“僅管OLED面板在數位相機市場的應用前景也很不錯,但未來一二年我們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手機主螢幕市場。手機主螢幕市場與次面板市場相比,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利潤空間都要大很多,目前三星已開始以每月5萬的量試用OLED面板。
邱勇也認為,“預計2005年以後,OLED將在手機次面板市場上成為主流技術,2008年左右OLED則有可能成為手機主螢幕市場的主流技術。”。
錸寶科技執行長王鼎章也指出,除了LCD技術以外,台灣在發展OLED技術上已取得一席之地。“目前台灣OLED的出貨量在全球市佔率已達3成,不但逐漸取代現存的STN市場,未來在大幅降價後,也將在短時間內取代TFT-LCD的小尺寸面板。”
目前看來,今後影響OLED面板在手機主螢幕市場、數位相機和錄影機市場、以及PDA市場發展前景的最大障礙將是工作壽命和成本。王華志指出,目前OLED的工作壽命在實驗室階段已經可以達到3萬小時,但將努力開發使量產後的OLED面板工作壽命也能達到3萬小時。
此外,就成本來看,OLED面板還有很多調降空間,不僅是因為尚未量產,而且它日後使用的材料,也將從目前的玻璃轉向未來的塑膠。至於有機材料,發展趨勢將是從目前的小分子轉向未來的Dentrimers,因此,5年後,OLED面板的成本勢必低於TFT-LCD。
沈振權也強調,“採用Dentrimers材料和主動矩陣模式是OLED面板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們的結合將產生出色彩更明亮、成本更低和工作壽命超過4萬小時的OLED顯示面板。”
在2005年的中國大陸顯示器市場,預計單色和區域彩色被動式矩陣OLED顯示面板的市場前景最好,它們的主要應用在於手機面板、PDA和DVD播放機,而MP3播放機則主要採用全彩OLED顯示面板。業界普遍認為,OLED的產業化已經開始,今後3到5年將是OLED技術走向成熟和市場高速成長的階段。
作者: 洪淑賢、陳路

LCD顯示技術大尺寸化 中小型面板彩色化 OLED發展前景可期

上網時間 : 2005年01月01日

儘管全球LCD TV成長不如預期,價格持續下跌,台灣的平面顯示器產業在數位電視開播與寬頻環境建置的推動下,LCD TV仍位居最關鍵性的地位。不但五代線陸續進入量產,使產能大幅提升;其應用市場也因以筆記型電腦與液晶顯示器為主的IT產品跨足電視應用,而使此市場量能快速成長,整體平面顯示器產值仍持續擴大。
另一方面,隨著主要的顯示器技術朝大尺寸化趨勢前進,3.5代以下的產線則逐漸轉為中小尺寸產品,並因手持裝置的彩色化趨勢而帶動應用市場成長,OLED等新興技術應用亦快速崛起,預期將成為顯示器市場的下一波主流技術。
與電視應用相關的顯示技術競爭愈烈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IEK)的資料顯示,2004年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整體產值達223億美元,較2003年成長79.5%;其中,TFT-LCD、PDP、RP,以及LED等面板產值為160億美元,佔台灣整體FPD產值的七成以上;而應用面則以電視面板等相關產品的成長率最高。因此,具有電視面板特性的顯示技術,也較具有高度成長性。
特別是在數位電視廣播的大尺寸、高畫質與薄型化電視發展趨勢下,目前由CRT獨佔每年約1.7億台電視的市場規模,已成為平面電視技術覬覦的市場,並促使TFT-LCD、PDP、RP與LED等主流顯示技術分別以其尺寸、價格或市場規模等優勢,積極佈局其產品搶佔電視市場,預期今年將成為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
液晶電視朝大尺寸發展的關鍵年
根據DisplaySearch的資料分析,32吋以下的顯示器雖仍佔目前CRT與LCD大部份的比例,但在2005年後則將逐漸以40-49吋的顯示器成長率最高;包括LCD TV、PDP、RPTV等顯示技術,預計未來將最能滿足消費者對大型顯示器的需求。
就面板經濟切割的角度來看,明碁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其宏指出,32吋面板自今年起由於六代線的經濟切割,將為電視的主流尺寸。“五代線玻璃基板可切割為兩片20-30吋面板,等到今年的六代線開出後,則可切割為6片32吋面板;預計三年後七代線再開出,則可切割為12片面板。”
拓墣產業研究所林心湄並指出,2005年將是LCD TV向大尺寸移動的關鍵年。“雖然目前30吋以上的LCD TV市佔率仍小,但成長率高,Sharp、SONY與Samsung等一線品牌紛調降32吋LCD TV價格;而台灣的面板、系統廠商也力推32吋為市場主流。”由於LCD TV在40吋以上面臨PDP與RP TV的壓力,因此,她預期32吋LCD TV將自2005年起大幅降價,逐漸佔領「客廳」市場最有利的位置。
中小尺寸面板朝彩色化發展
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由於消費性電子與行動多媒體的彩色化需求、主動式彩色面板技術成熟,以及成本降低,使得中小型尺寸面板朝向彩色化與高畫質發展;彩色手機為其主要應用,而OLED與LTPS等新興顯示技術並因此產業應用而快速成長。
IEK的資料分析,2004年搭載次面板(sub-display)的手機已達3成,其中彩色化比重約佔7成。工研院IEK分析師梁素真預估,“未來彩色面板的比重將持續向上修正,2007年時可達九成,其中OLED在04-07年的CAGR將超過100%。”
市場研究公司Stanford Resource的報告也指出,隨著材料研究、生產製程、成本控制、半導體技術、和市場應用等方面不斷取得進步,才剛進入商業市場的OLED平面顯示技術,在未來將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預計2010年的OLED產品市場規模將可達到31億美元。
>OLED v.s. LCD
OLED是一種主動發光技術,無需背光,因此功耗與LCD相比較低;同時,OLED面板的製程技術也較LCD面板簡單,因此在相同條件下,OLED面板的成本也較LCD為低。此外,OLED的動態響應性能則要比TFT-LCD高。在越來越強調低功耗、低成本和快速響應性能的今天,這些關鍵性能優勢的確為OLED的未來發展加分不少。
不過,目前OLED面板的成本、尺寸和壽命還不能與TFT-LCD相提並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應用數量尚小而導致原材料較貴,目前的尺寸還只能做到一英吋左右,而業者保證的工作壽命大多僅為1萬小時。因此,OLED面板目前還只能應用在對尺寸和工作壽命要求不高的手機次面板和MP3播放機上。
“OLED面板尺寸跟LCD差別那麼大,原因有很多,如製程是否已先進到在大尺寸下仍然保證畫素的精細度、封裝技術是否已先進到能保證足夠的工作壽命、半導體工業是否已開發出支援大尺寸OLED面板的驅動器IC、以及是否已開發出保證大尺寸OLED面板足夠亮度和壽命的材料等等,”香港永成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沈振權指出。
北京OLED面板開發商維信諾總裁邱勇也認為,“OLED面板從小尺寸到大尺寸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LTPS(低溫多晶矽)驅動技術的成熟度,該問題的解決大約需要3到5年的時間。”
也因此,即使OLED業者雖然號稱由於具備無需背光、視角寬、動態響應速度快和功耗低的特性,而對LCD技術提出挑戰,且已開始逐步滲透到手機次面板和MP3播放機等小尺寸商用市場上。但是很多產業觀察家認為,OLED要能夠解決諸多技術困難,繼而成為取代TFT-LCD技術,成為筆記型電腦、桌上型PC和TV市場上的主流技術(TV要求螢幕的工作壽命至少為4萬小時),可能還需要5到10年左右的時間。
OLED前景展望
Lite Array(OLED)香港有限公司銷售和市場營銷總監王華志表示,該公司今年將推出1.5英吋、262K色真彩被動矩陣模式的OLED面板和模組,以開拓數位相機和手機面板市場。不過,沈振權認為,“僅管OLED面板在數位相機市場的應用前景也很不錯,但未來一二年我們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手機主螢幕市場。手機主螢幕市場與次面板市場相比,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利潤空間都要大很多,目前三星已開始以每月5萬的量試用OLED面板。
邱勇也認為,“預計2005年以後,OLED將在手機次面板市場上成為主流技術,2008年左右OLED則有可能成為手機主螢幕市場的主流技術。”。
錸寶科技執行長王鼎章也指出,除了LCD技術以外,台灣在發展OLED技術上已取得一席之地。“目前台灣OLED的出貨量在全球市佔率已達3成,不但逐漸取代現存的STN市場,未來在大幅降價後,也將在短時間內取代TFT-LCD的小尺寸面板。”
目前看來,今後影響OLED面板在手機主螢幕市場、數位相機和錄影機市場、以及PDA市場發展前景的最大障礙將是工作壽命和成本。王華志指出,目前OLED的工作壽命在實驗室階段已經可以達到3萬小時,但將努力開發使量產後的OLED面板工作壽命也能達到3萬小時。
此外,就成本來看,OLED面板還有很多調降空間,不僅是因為尚未量產,而且它日後使用的材料,也將從目前的玻璃轉向未來的塑膠。至於有機材料,發展趨勢將是從目前的小分子轉向未來的Dentrimers,因此,5年後,OLED面板的成本勢必低於TFT-LCD。
沈振權也強調,“採用Dentrimers材料和主動矩陣模式是OLED面板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們的結合將產生出色彩更明亮、成本更低和工作壽命超過4萬小時的OLED顯示面板。”
在2005年的中國大陸顯示器市場,預計單色和區域彩色被動式矩陣OLED顯示面板的市場前景最好,它們的主要應用在於手機面板、PDA和DVD播放機,而MP3播放機則主要採用全彩OLED顯示面板。業界普遍認為,OLED的產業化已經開始,今後3到5年將是OLED技術走向成熟和市場高速成長的階段。
作者: 洪淑賢、陳路

LCD技術重大突破 左右視角同時顯示不同內容

上網時間 : 2005年07月26日

夏普(SHARP)和歐洲夏普實驗室已開發成功一種新型LCD,它可以透過定向控制LCD的視角,同時在同一個LCD上在左和右兩個方向上顯示不同的資訊和影像內容。
夏普公司指出,該特色使它可能向特定用戶提供符合其需要的資訊和內容,用戶能看到的內容取決於他們觀看螢幕的角度。這種LCD計畫從2005年7月開始量產,標誌著全球首次把這種技術投入應用。
LCD的視角越來越廣,使得清晰的高度可讀顯示器成為可能,不論從哪個方向觀賞,影像品質都不會受損,意味著幾個用戶可以同時觀看LCD。這已大幅促進了市場對LCD電視、顯示器、筆記型電腦PC、手機等LCD應用產品的需求。同時,由於這些產品的設置繼續多樣化,上面顯示的資訊和視訊內容繼續擴充,因此日益需要一種單一設備,它能僅向用戶顯示其需要觀看資訊或內容。
利用數項夏普的自有技術,如在普通TFT LCD上涵蓋視差柵欄(parallax barrier),LCD就可以從背光向左和右發出光線,使它能夠同時在同一個顯示器上顯示不同的資訊和視訊內容,具體顯示什麼資訊取決於觀看角度。透過這種方式控制視角,就可以為觀看同一螢幕的用戶定製資訊和視訊內容。例如,一個用戶可以把顯示器當作PC螢幕,在上面瀏覽網際網路或者編輯利用數位相機拍攝的視訊,同時另一位用戶則可以觀看電影或電視廣播(A/V)等視訊內容。這種在全螢幕尺寸上利用兩種功能的能力,將促進數位家庭電子A/V與IT的全面整合。
此外,夏普和歐洲夏普實驗室還開發成功另一種新型LCD,它可以透過電子開關(ON/OFF switching)切換廣視角和窄視角。這將使得人們能夠在手機和筆記型電腦PC等可攜設備上瀏覽電子郵件和其它私人資訊,而不必擔心旁邊的其他人士偷看LCD螢幕上顯示的內容。夏普將在2005年7月開始量產這種顯示器。
隨著網路社會迅速成為現實,資訊幾乎可以顯示在任何設備上面,而對於手機、筆記型電腦PC和PDA等個人資訊終端需求迅速成長。同時,對於能夠保護顯示內容使之不被附近的他人看到的手機和筆記型電腦PC等可攜產品的需求增加。
夏普表示,新型LCD使用了夏普的自有技術,如涵蓋在普通TFT LCD上面的轉換液晶材料,可以阻止光線射入到左面或右面,因而把廣視角變成窄視角。這將使人們能夠安心地使用行動設備,因為他們可以根據觀看的內容是否需要避免他人窺視而改變視角。

Thursday, November 24, 2005

友達將分割三座3.5代面板部門,進攻中小

路透台北電---台灣工商時報周三報導,面板產業龍頭廠商友達光計畫將旗下的三座3.5世代廠進行分割,進攻中小尺寸市場,分拆的新公司最慢可能在明年初正式成立。
報導指出,友達這三條生產線折舊攤提將屆尾聲,成本競爭力非常旺盛,加上市場判斷未來這家新公司可能會再去併購其他相關中小尺寸廠,勢必會對產業生態造成另一波的洗牌效應,友達本身則可以更加強化在大尺寸面板的布局,「一石二鳥」的策略效應可望快速的發酵。
報導稱,友達旗下的三條3.5代線合計單月玻璃基板產能高達13.5萬片,且友達在幾年前就開始將旗下的3.5代線進行改造,不但可以生產傳統的非晶矽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TFT-LCD)面板,連低溫多晶矽TFT與主動矩陣式有機發光二極體顯示器(OLED)等未來的市場技術都在掌握之中。
此項策略被媒體解讀是受到台灣中小尺寸面板廠商--統寶光本月初宣佈與荷蘭飛利旗下行動顯示器事業部門合併的刺激,因關於友達可能分拆中小尺寸面板業務的傳聞已久,卻一直沒有動作。統寶是台灣電子大廠仁的子公司,與飛利浦的合併案預期在明年上半年完成。
友達今早雖發布聲明澄清無分割三座3.5代面板部門的規劃,但並未就未來是否併購其他中小尺寸廠做出評論。(完)

友達否認 3.5代廠將分割

中央社 2005-11-23 12:11

(中央社記者張均懋台北二十三日電)面板大廠友達光電公司否認將分割旗下3座3.5代面板廠的計畫,友達指出,迄今從未針對分割3.5代廠有過任何討論,外界傳言與事實不符。
友達表示,自成立以來,即不斷尋求全方位經營管理的最優化方案,包括技術研發、產品組合、產能利用、客戶經營及售後服務等,中小尺寸面板事業在這些特質上與大尺寸面板事業有極佳綜效與互補功能,友達 3座 3.5代廠目前在全產品線佈局中舉足輕重,為友達優化管理中的重要一環。

成功借鏡3 友達奇美 花小錢買護身符

2005.11.21  工商時報 陳泳丞/台北報導
自從日本逐漸退出大尺寸TFT面板的量產主流位置後,日本政府多次以「智財立國」等明確政策,宣示未來在平面顯示器產業的防衛性佈局。迫使台灣面板廠必須注意到這一塊過去市場布局的空缺。以友達與奇美面板雙虎來說,則已經透過國外廠商「專利利潤化」的趨勢,積極透過「買專利」與「努力研發」雙管齊下做法,為自己加上了好幾道的市場競爭護身符。
自從台灣在一九九九年跨入大尺寸TFT面板的量產之後,在二○○一年起,就開始接到來自日本夏普等公司的專利侵權訴訟案,而且此風潮隨著台灣面板廠的量產規模迅速擴大以及產品組合日漸完整(從過去的NB、液晶監視器一直到現在正發燒的液晶電視),跨海而來的侵權訴訟案規模也越來越大。告到後來,國外廠商甚至連台灣面板廠的客戶都告,企圖以限制相關產品輸入日本,來箝制台灣面板廠的發展。
不過台灣面板廠既然過去能從日本取得TFT的量產技術,自然深知自己在基礎TFT專利的缺憾,以及後續所可能造成的影響,因此各家廠商無不摩拳擦掌,準備迎接接踵而來的挑戰。
在這樣的狀況下,有專利的需求當然很容易創造出「供給」。以日本相當有名的半導體能源研究所(SEL)為例,在今年的專利授權收入將達到一百五十至一百七十億日元的規模,將專利「利潤化」的狀況正在快速成形。
友達與奇美兩大面板廠,也掌握到這樣的趨勢,在今年之內,奇美透過過去幾年來在面板上所申請的專利,取得日本日立製作所的首肯,兩家公司簽訂相關的專利互相授權合約,並且約定五年內不互提專利訴訟。友達更是直截了當,與美國IBM簽約,採購高達一百七十項的顯示器基礎專利(據了解,所耗金額不超過新台幣十二億元),等於是以相當優異的槓桿,撐持起在平面顯示器產業裡,最為沈重的專利訴訟區塊。可以說,以面板廠這種產品出口導向明顯的產業,已經領先不少台灣科技業,在專利這一市場打下的一塊不小的灘頭堡。

友達擴大經營團隊陣容 成立「友達管理決策會」

2005/11/14 17:26
記者楊伶雯/台北報導 友達光電(2409)為因應未來的高速成長,14日宣佈新的組織佈局,將事業群重新編組,以「資訊顯示器事業群」及「消費電子顯示器事業群」兩大核心事業群來貼近市場發展及客戶需求;更特別成立「友達管理決策會」,以宏觀角度規劃未來發展。 友達強調,將透過有計劃的工作輪調,積極培養更多優秀的專業經理人才,新組織將自12月1日生效,預計這項佈局將強化友達經營團隊。 主導這次組織佈局的友達總經理陳炫彬表示,過去友達在短短幾年間快速成長,其間歷經產業循環的寒暑,同時也造就一批能力卓越的專業經理人,為因應未來的成長及挑戰,將擴大經營團隊視為開創新局的重要策略,培育人才的積極作法,就是給予充分授權的揮灑舞台及不同領域的工作歷練。 陳炫彬說,新組織為能更專注思考友達中長期發展,特別成立「管理決策會」(Board of Management),成員包括董事長李焜耀、總經理陳炫彬、執行副總經理熊暉博士、執行副總經理盧博彥博士及升任資深副總經理的林正一博士。除監督新組織的運作,管理決策會將更積極思考未來的經營策略,並深植客戶及供應商關係,也將著眼佈局新技術及新事業的發展。 「管理決策會」之下分別由7位副總經理各司其職,其中擔任財務總處副總經理的鄭煒順及行政總處副總經理的吳國隆擁有豐富經驗,將繼續負責未來友達資金及人才的佈局。科技中心仍由劉軍廷博士領軍,製造總部由陳來助博士統籌,向富棋副總掌管供應鏈總部,業務行銷方面則分別由彭雙浪及蘇峰正博士帶領兩大事業群。 友達這次針對面板產品應用的事業群重組,由兩大核心事業群充分掌握產業發展的脈動和新技術的應用,以更貼近終端市場的策略思考來規劃,期望未來在產品行銷、客戶服務、研發技術平台及產銷協調等方面,都能更為專注。「資訊顯示器事業群」(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play Business Group)由原派駐友達蘇州的彭雙浪副總經理接手,事業群組織包含桌上顯示器事業單位(Desktop Display Business Unit)、筆記型電腦顯示器事業單位(Notebook Display Business Unit)及通用顯示器事業處(General Display Business Division)。彭雙浪為英國Heriot-Watt University 企管碩士,曾擔任資材主管,於調任蘇州廠總經理期間,快速建立後段模組製造規模,使友達蘇州公司名列中國大陸出口額前十強企業。 「消費電子顯示器事業群」(Consumer Electronics Display Business Group)則由蘇峰正副總經理負責,帶領電視顯示器事業單位 (TV Display Business Unit)、視訊顯示器事業單位 (Audio-Video Display Business Unit)及行動裝置顯示器事業單位 (Mobile Device Display Business Unit)。蘇峰正為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材料工程所博士,並曾服務於美國奇異公司從事TFT-LCD之航空電子應用研究,1990年返台進入聯友光電,參與全國第一座TFT-LCD廠房的規劃建置,1995年擔任產品研發副總經理,友達光電成立後擔任視訊顯示器事業單位副總經理,2003年轉任電視顯示器事業群。 新組織中擔任全球營運製造重責大任的陳來助副總經理,擁有清華大學化工系博士學位,曾任工研院電子所研發經理,轉職於達碁即擔任廠長,後來擔任友達新竹廠區總廠長,2003年初陳博士轉調業務單位,接掌桌上型顯示器事業群。 友達科技中心的副總經理劉軍廷,是美國普林斯頓大學(Princeton University)電機系博士,任職美國貝爾實驗室超過十二年,於2002年返國擔任友達研發協理,2004年升任副總經理,未來將主導依兩大核心事業群需求的研究發展及配合中長期發展的技術平台,讓研發更為聚焦以儲備更大的研發能量。 負責全球供應鏈管理的向富棋副總經理,為成功大學機械工程系碩士,於達碁時期即歷練品保部、工程製造部及產品研發處等不同工作領域,2002年起陸續擔任模組廠協理及資材暨運籌中心副總經理,是資歷相當完整的專業經理人。 董事長李焜耀對這次的組織佈局深具信心,他表示:「二十一世紀絕對是人才競爭的世紀,未來友達要站在世界舞台大放異彩,人才絕對是決勝點。友達選擇這個時機點積極推動組織再造,是為了迎接下一波多種面板應用的快速營運成長,擴大經營團隊陣容,進一步強化未來的競爭佈局。這也象徵友達在規劃未來營運成長的藍圖裡,優先奠定人才這個重要基石。」

本土廠商跨入TV用CCFL 正當時

2005.11.23  工商時報 李淑惠、劉家熙
友達總經理陳炫彬在第三季法說會上提到─「明年度TFT面板廠決勝的關鍵,不在產能有多大,而在於掌握的材料有多少?」此一預言不但成真,還提前在十一月實現。而如果日系CCFL廠擴產動作,跟不上台灣面板廠需求,那麼,台灣CCFL廠商切入長燈管、被面板廠測試認證的時間,就即將來臨。
三十二吋用的長型冷陰極管(CCFL)出現缺貨,情況嚴重到,必須直接由TFT面板廠出面,跟CCFL廠搶貨,價格再由CCFL廠與背光模組廠協議。
目前日系廠商囊括CCFL高達七○%至八○%的市佔率,三星、LG雖有燈管廠,但以自用為主,因此台灣面板廠對日系廠商的仰賴度極深。TFT面板廠觀察,缺貨主因,除了TV面板用的CCFL更長且數量更多之外,日系廠商認為LED未來取代CCFL,將成趨勢,不願意盲目擴產,因此雖有擴產計畫,但幅度都不大,加上適度的缺貨,可以維持價格優勢,更降低日系廠商擴產的意願。
隨著TFT面板進入大尺寸時代,材料成本也有所轉變,三十吋以上的面板中,背光模組、偏光片就佔整體材料成本的四五%,而CCFL、導光板又是背光模組中的二項關鍵零組件,CCFL短缺可謂牽一髮而動全身,TFT面板廠雖然不至於馬上面臨斷炊,或出貨銳減的危機,但是要拉高三十二吋面板出貨量,就會面臨相當程度的挑戰,特別是友達、奇美電的新線,在本季都鎖定三十二吋面板為出貨主力,影響尤甚。
然而對台灣的CCFL廠商來說,危機就是轉機。台灣的面板廠,除了擴產資金無虞的優勢之外,最大的優勢就是降低成本的能力,而成本控制的優勢有相當大的一部份來自於材料採購本土化,藉由與本地材料廠建立綿密的合作關係,降低材料成本,據此推估,TFT面板廠在地採購CCFL,將是無可避免的趨勢。
目前台灣生產CCFL的廠商包括威力盟、台達電、敦吉、台光、中國電器等,威力盟將跨入二十六吋、三十二吋大尺寸面板,年底機器設備將會到位,如果日系廠商擴產動作,仍跟不上面板需求,台灣本地CCFL廠「趁勢」切入TV的燈管領域機會就愈大,面板廠同意予以測試認證的意願,也會愈強。

友達Q3每股淨賺1.05元 友達電視面板ASP增是關鍵 市場供給過剩但友達供貨吃緊 友達:材料掌握度左右出貨

941025

台灣面板龍頭廠友達光電,日前公佈第三季財報,優於市場預期,對於第四季甚至明年產業景氣,友達則是相當樂觀看待,不過認為一二線廠的獲利狀況,差距將逐漸拉大。
由於成本降低超過6%,產品組合平均,庫存管理具優勢,友達第三季營運優於法人預估,營收595億元,毛利提升到15.6%,稅後盈餘58.21億元,EPS1.05元,累計前三季達0.75元,存貨週轉下降到28天。歷經三次景氣循環,友達認為,此波回升與過去最大差異是,依靠監視器與NB面板漲價,來帶動利潤的模式不再出現,友達電視面板產品平均售價,由第二季316美元,第三季達364美元,才是獲利關鍵。友達第四季大尺寸面板出貨,將增加15%,中小尺寸面板減少10%,但電腦與電視用面板價格持平,友達評估,明年上半年市場,將有5%供給過剩,下半年降至1%。友達卻認為,公司本身訂單能見度高,供貨上反而有吃緊狀況。友達並不擔心二線面板廠整併產能會被超越,認為材料掌握度,才是真正出貨的決勝點,不過被問到是否曾想過與奇美電來個南北夢幻整合,友達的回答保留了想像空間。

面板產能大小不代表獲利能力 友達電視面板佈局依市況調整 友達科技中心造價12億元

941028

由於日本業者陸續退出大面板生產行列,整個產業目前只剩下台灣與韓國兩大勢力,雖然有人認為同業整併後,能提高產能與市佔率,但友達光電卻認為,產能高低並不能完全反應在獲利上。
雖然今年台灣面板廠,在大尺寸產品出貨總數,已經超過南韓兩大廠,不過若以單一業者產能來看,本土公司仍居於下風,但友達日前表示,投資效益與研發能力,才是提升利潤的重要關鍵。至於友達第四季32吋面板,有望出現獲利狀況,擺脫電視面板作越多賠越多的窘境,友達指出,由於設計上不斷有改善空間,成本降低幅度,較電腦用面板顯著,配合對市場供需的即時判斷,雖然友達在電視面板,切入時程晚了同業兩年,成果卻有後來居上的態勢。友達投資12億元興建的科技中心,也已於去年9月正式啟用。

專注思考中長期發展 友達成立管理決策會

中央商情網 2005-11-14 14:44

(中央社記者張均懋台北2005年11月14日電)國內TFT-LCD面板第一大廠友達光電公司 (2409)今天宣布,為更專注思考中長期發展,特別成立「管理決策會」;另為透過有計畫工作輪調,培養更多優秀專業經理人,將事業群重編為「資訊顯示器事業群」及「消費電子顯示器事業群」兩大核心事業群,新組織自12月1日起生效。

友達高階人事 還會異動?

2005.11.15  工商時報 陳泳丞
友達總經理陳炫彬昨日在主持對媒體的線上記者會時,被問及「這是否為後續接班計畫的一環?」他立刻提出澄清,「友達管理決策會的成立,並不代表我們(指高階主管)有人要退休了。」話回答得玄妙,多少也有回應近期市場傳言的用意,也留下不少想像空間。
實際上,早在上週前半,市場上已經出現幾個有關友達的人事可能出現變動的傳聞,其一是友達執行副總熊暉可能要退休。其二,是另一名執行副總盧博彥,可能在組織的安排下,將帶領後續準備獨立成軍的事業部門去打拚。
這些相關的傳言,一直都沒有被友達的正式發言管道證實。
以目前友達在國內面板廠的地位來說,可以算是公司治理最上軌道的公司,專業經理人的色彩也最為濃厚,用人唯才、不以人事關係為基準,高階主管的三等親以內親屬根本沒有進入友達工作的機會,一切的人事升遷都以績效為考核標準。
不像其他的家族與個人色彩較濃厚的集團業者,許多事業佈局都難以擺脫傳統家族集團的包袱。如果友達真能在這樣的情況下依然維持高度的效率與競爭力,那麼可以說已經是為TFT產業在台灣,樹立一個相當優良的典範了。

台韓TV面板爭霸 台商利基在哪裡?

2005.11.21  工商時報 張志榮
既然現金流量(cash flow)是台灣明年一、二線面板廠差距拉大的原因,那麼,外資法人是怎麼看台韓面板大廠間的「競爭力」?
其實,早在台韓四大面板廠法說會後,外資法人便從業者明年營運展望,歸納出「韓系主攻四○吋以上TV市佔率,台系追求產品組合彈性(flexbility)、穩步推升獲利率」的結論。
外資法人雖期待友達成本控管模式能為第四季與明年獲利表現再下一城,但看著三星電子與LPL力拱四○吋以上TV面板的動作頻頻,台灣業者雖也展現積極搶進三二吋面板市佔率企圖心,但手中究竟握有多少籌碼?值得觀察。
韓系面板廠剛開始切入大尺寸面板的獲利表現不會很好,是可以理解的,原因很簡單,面板不等同於半導體,半導體產業每跨入一先進製程,因應成本結構較為透明的特性,很容易就能算出損益兩平點,面板每跨一世代,雖也有技術限制,但成本控管主要是從擠壓原物料與零組件而來,切入TV面板成本理應較高。
唯學習曲線(learning curve)終究會走完,TV面板獲利損益兩平點目前雖處於高點,但先搶先贏,這個點肯定會往下滑動,相較之下,監視器面板獲利損益兩平點雖然已經很低了,但往下滑動空間確實也有限。
靠著優異的成本控管產品組合彈性,台商今年始終維持相對較佳的獲利能力,友達董事長李焜耀也表示,好的產品組合就是兼顧監視器、筆記型電腦、TV各方面的需求,當市場出現變化,友達將擁有足夠的應變能力來因應。
但面對韓系大廠將目標所在大尺寸面板,並積極擴張市佔率,友達與奇美電難道不心動嗎?心動是一定會的,但要比口袋深,台商顯然還是比韓商差一截,更別說韓系面板廠有背後品牌電視的後盾與壓力,因此,大舉強調產品組合應是台商現有營運規模下的「最佳選擇」。
這也是市場上一再強調,台灣面板產業需要整合的原因,台灣一線與二線廠差距越拉越大的現象,未來同樣會發生在韓商與台商身上,台灣面板業者在努力穩定獲利的同時,也應該想想,身處「TV市佔率就是王」的環境,台灣面板產業下一波競爭力究竟在何處!

徵人露玄機 要拚世界第一?

2005.10.26  工商時報 陳泳丞
友達要從台灣TFT面板龍頭地位挑戰世界龍頭了?
友達目前在全球TFT版圖上,是僅次於南韓LPL與三星電子全球第三大的面板製造廠,產能的規模大約都僅有前兩大廠的七成左右,但是營運實績卻不遑多讓,多次有超越前兩大廠的記錄。
過去以來,友達徵人廣告,多半以「挑戰麥哲倫」、「走過四方、回到友達」等等口號為主,不過最近一次的活動,友達將在台北舉行徵人活動,選定世界最高的台北一○一大樓為目標,口號變成「以執行力,友達挑戰世界第一」這種一語雙關的號召。
昨天的法人說明會上,友達總經理陳炫彬說,在全球TFT的市場版圖中,友達一直以七%左右的市場佔有率差距,緊追前兩大面板廠(友達約一三%,LPL與三星各約二○%),這個七%,就是未來友達持續努力與成長的空間。董事長李焜耀說,以今年第三季的市場狀況來說與去年同期相比較,部份尺寸面板的價格降幅高達四○%左右,但是友達的營益率卻維持差不多的水準,經過過去八年來三波的完整液晶景氣循環的考驗後,未來就算還有市場低潮,友達也已經有信心可以一一渡過。要造成這種營運上的亮麗成績,除了產業的模式(包括產能規劃、量產能力、產品組合等)成功外,還要在技術上持續追求深化,以及對於客戶長期的承諾與支持。現在,就連對於面板品質最吹毛求疵的日本液晶電視客戶,都已經從第四季開始要大量採用友達的面板。
不過,想要有這樣成績,顯然須付出不小代價,看看陳炫彬的頭髮,可看出最近這一波景氣的低潮,讓他在短短數月內頭髮由原本的四分之一灰白,迅速轉化成四分之三都白了,就可以看出,想要挑戰世界第一的績效與地位,的確不是嘴巴說說就可以辦到的。

李焜耀巔峰再造 與施振榮不一樣

2005.11.15  工商時報 陳泳丞
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師承宏碁集團掌門人施振榮,都是屬於國內甚至國際間高科技業頂尖的專業經理人。有趣的是,宏碁集團歷經多次的組織再造,往往是為了因應整個營運環境的愈見嚴苛,所以持續出現「再造」、「再再造」,歷經多年的變革,終於養出一個知名品牌的樣貌。李焜耀不同。在友達,這些年來歷經多次重大的高階主管與組織變革,基本上都是在公司營運狀況尚可之際,等到組織的更動與微調之後,可以順暢運轉下,再度迎接景氣的高峰創下令人可觀的營運實績。
其實友達合併之後,整個公司的年紀並不大,只有短短四年多的時間,但看看這些年來友達的組織變動,卻高達四、五次以上,難得的是,每一次的組織變革都可以將公司的運轉再度向上提昇,不因人事問題導致公司內部的空轉。
也許是TFT這個產業的變化速度實在太快,迫使面板廠商必須不斷地調整自己的步伐,才能在瞬息萬變的產業環境下,不斷地以新的觸角去探索、適應這個世界。而從管理的觀點來說,友達營運高層不斷地以組織重整的方式,對內部的結構進行REFRESH,一方面可以避免人員在同一個組織環境下待久了,出現倦怠感。另一方面,更可以避免「山頭主義」的不利狀況現身。
講得「現實」一點,像友達這麼大的一部運作機器,要想讓他「日有進境」,使旗下的組織與人員略微感受到一點不穩定的氛圍,有時候是必要的手段,就像養在池裡的鱒魚一樣,採用流動的清水讓魚保持不停游動的狀態,可以保證魚肉的鮮美程度。這也有一點像是老外的「Hungry Fish」理論,保持活力到處覓食,是確保公司餓不死的好方法。
看看國內的面板五虎,友達的營運規模最大,是最不吝採取改變的公司,這也許是李焜耀在管理上頭與其他面板廠老闆最不同、也最成功的地方。

除了廣輝 夏普釋單 對象有限

2005.11.17  工商時報 陳泳丞/新聞分析
夏普公開表示將針對三十二吋以下的液晶電視面板,對多家面板廠商提出面板需求,除了廣輝已經幾乎肯定會變成夏普液晶電視面板的供應商以外,其他台灣的面板廠是否能夠雨露均霑?其實仍在未定之天。
從近期廣輝的液晶電視面板備料狀況觀察,應供應給夏普的面板已經是箭在弦上,最快在十二月份就會開始出貨,包括二十六吋與三十二吋面板都有,數量約在七、八萬片左右,現在廣輝正在積極佈建自己的六代彩色濾光片生產線,為進一步的Cost Down做準備,到明年第一季時,估計整個供給量應該可望提昇至十五、六萬片以上。
至於夏普昨日公開表示正在與多家面板廠洽談的事情,市場認為其中仍有一點變數。首先,夏普基本上每年都會有一至二次派人與台灣各面板廠接觸,談談技術與規格等市場變化,探詢有無合作機會。不然就是透過下游的代工廠間接與台灣面板廠相接觸。
不過從現在面板業的狀況來說,友達與奇美兩家公司的液晶電視面板供給量最大,並呈現交貨吃緊的態勢,要再撥出產能給夏普使用,有其難度。以友達來說,先前由於發生過夏普在日本控告友達面板與東元液晶電視產品專利侵權的事件,後來雖然狀況已經逐步解除,但以產業實際面來說,如果友達液晶電視面板供貨給夏普,萬一又發生類似的「技術」問題,恐怕會得不償失。
奇美方面,目前五.五代廠仍有曝光機等設備的問題存在,產能開出速度不如奇美原先的預期,因此要供貨給夏普,也有其難度。
另一家有六代廠產能的華映,目前仍致力在解決量產技術與良率的相關瓶頸,因此短時間內要供貨也有其限制。
因此,從種種現實的考量來看,目前夏普仍然以過去既有技術移轉關係的合作夥伴─廣輝為最有力的產能奧援幫手。只要廣輝六代廠的良率能夠快速拉昇上來,解決目前夏普產能缺口的燃眉之急(市場有一說夏普龜山廠目前液晶電視面板缺口高達三成),對於雙方來說都將是美事一樁。

龍頭贏在哪?成本精控!

2005.10.31  工商時報張志榮
「還記得我先前曾提出,台積電第四季毛利率上五成、產能利用率達一○○%的『瘋狂(crazy)』預測嗎?現在全都印證了我的說法!」台積電第三季法說會後,摩根大通證券亞洲科技產業研究部主管夏鮑文(Bhavin Shah)頗為自豪地這麼認為。
友達與台積電第三季財報數據堪稱「平淡中見功夫」,不管是友達獲利率直追國際一哥、或是台積電遠遠將二線競爭對手拋在腦後,但最讓外資法人印象深刻的,恐怕而是這兩家龍頭企業的「成本控管(cost control)」能力。
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已明白表示,「未來成本結構(cost structure)優劣將決定勝負。」台積電總執行長蔡力行雖未明講,但從「產能利用率與毛利率走勢圖」裡,同樣可以嗅得到這樣的氣味。
友達營收只有LPL的六五%,但過去三季現金獲利率(EBITDA margin)卻跟LPL不相上下,以今年第三季為例,友達與LPL都是二四.八%。
港商里昂證券科技產業分析師陳建光指出,友達成本控管能力確實比同業好很多,例如產品設計、營運資金管理等都是,這些都可以從還原(將折舊加回去)的現金獲利率看得出來。
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台積電,台積電預估第四季產能利用率約一○○%,可望將毛利率拉高到四九%的高點,但二○○○年第三季當時產能利用率一○八%、毛利率卻僅有四八%。
台積電能在獲利競賽中拉開與對手的差距,港商巴黎證券半導體分析師陳慧明指出,第一,良率領先;第二,客戶基礎不錯,不但殺價空間小、變心機率也低;第三,九○奈米頗具規模經濟,光是design engineering就是○.一三微米的七十倍;第四,產品設計共享性非常高,可由客戶共同分攤成本。
若比較台積電與聯電的資本支出/營收比更可清楚發現到,兩家業者的資本支出看起來雖然差不多,但台積電營收表現卻是聯電的好幾倍,這表示台積電對需求的預測準確度非常高,資本支出大幅增加,不表示產能填得滿。
從另一個角度想,對晶圓代工與面板這種高度資本密集產業來說,經濟規模是很重要的,未來每個製程與世代的研發費用只會越來越高,每次資本支出若無法創造獲利,最後只會拖垮自己,一線與二線之間的差距將會越拉越大!
「應付景氣循環」已是企業必修學分,絕非藉口,從台積電與友達致力於成本控管可得知,在產業景氣快速波動下還能優雅維持穩定獲利能力,這才是龍頭廠商應該展現出來的風範。

歌林外銷液晶電視 稱霸家電業

歌林公司外銷美國市場液晶電視的銷售量強強滾,37、42吋大尺寸產品單月外銷出貨達1萬台,加計其他尺寸,全年液晶電視出貨將超過30萬台,穩居家電業外銷量最大業者。歌林評估,明年的出貨量將倍增至60萬台以上。歌林公司副總經理高超群昨(19)日表示,第四季指標性的液晶電視已由32吋,向更大尺寸的液晶電視推移。歌林與全球戰略夥伴Syntax合作,推出自有品牌「Olevia」的液晶電視,在北美市場銷售相當成功,排名一直維持前五大,規劃將再增加40吋、47吋的產品,讓歌林在大尺寸液晶電視的產品線更為完整。甫自美國調查市場後回台的高超群說,以美國為主的北美市場已經充分接受平面電視,其中又以液晶電視最愛青睞,在價格、尺寸上 均能大幅提高消費者的需求。歌林與Syn-tax合作,打入美國中大型通路,部分機型已出現缺貨現象,因此採取緊急加班生產模式,由歌林觀音廠、及旗下的駿林增加生產量來供應。迎戰即將來臨的感恩節及耶誕節的旺季,歌林在液晶電視的產品線有20吋、23吋、26/27吋、32吋、37吋、42吋及47吋。高超群表示,歌林與全球前四大液晶電視面板供應廠的LPL、三星、奇美電及友達維持良好的供應鏈關係,尤其是在37吋、42 的大尺寸電視面板方面,掌握穩定的供應來源,將能避開價格戰殺戮激烈的32吋產品。高超群指出,美國市場的37吋液晶電視零售價約在1,899至2,000美元42吋則在2,300至2,700美元,售價均已大幅降低,42吋也是電漿電視起跳的尺寸,液晶電視已足以搶進電漿電視的市場。歌林第四季接獲美國中大型通路逾10萬台訂單,以26吋至42吋機種為主,全年內外銷出貨量有機會上升至33萬台,比去年的10萬台成長超過二倍。本周歌林將舉行年度新產品發表會,上市二款40吋及47吋新產品,其中40吋是三星七代廠的經濟生產尺寸面板,47吋則是LPL的7.5代的主力之一。

面板產業未來景氣 多空爆論戰 空方 拓墣:下個月死亡交叉

2005.11.10  工商時報 陳泳丞/台北報導
正在業內對於後續液晶產業景氣轉旺、市場需求看好之際,國內市調單位拓墣產業研究所(TRI)卻指出,從大尺寸面板平均單價三個月(3MMA)與十二個月(3MMA)移動平均線線形來看,估計今年十二月液晶產業就會開始出現交叉向下的「死亡交叉」狀況,明年上半年整個TFT產業仍然會遭遇到相當大的供給過剩壓力。
摩根史丹利產業分析師王安亞亦表示,最近外資圈對於TFT產業的後續景氣走勢看法相當分歧,他認為,如果以友達第三季法說會中點出的看法,認為液晶電視面板的供給量應該大於實際的液晶電視需求量二成五(理由是整個運輸與通路的過程相當長)來看,明年整個液晶電視面板庫存至少應該在三個月左右,規模可達一千萬片,這樣大的數字只要有些許的上下波動,對於市場的供需信心就會造成相當大的影響。他表示,現在來看明年首季面板業的壓力依然存在。
TRI研究經理賴文漢表示,今年二月份時,大尺寸面板價格3MMA與12MMA的線形開始呈現交叉向上的黃金交叉,沒多久整個面板產業隨即轉入正向的循環(通常時間約在三個月之後),在當時友達也從五月份左右,開始傳出轉虧為盈的訊息,隨後其他面板廠才逐漸陸續進入單月損平的階段。
TRI指出,數據分析是靜態,但是經營者的思惟是動態,產業是否反轉向下,仍是未定之數。然而從今年市況演變推估明年的市場需求,目前仍可見供過於求的跡象。部份理由在於,近期台灣六代廠的液晶電視面板開出速度實在太快,且這種氣勢已經延續數個月,未來若第四季末的旺季銷售出現壓力,明年首季的庫存壓力將會顯現。
另一家市調單位DisplaySearch台灣總經理謝勤益則認為,第四季旺季的銷售實績仍要等一個多月後才會揭曉,該單位對於明年第一季的面板供給過剩估計雖然已經下修至一成以內。

夏普產能不足 促成對外採購

2005.11.17  工商時報 李淑惠/台北報導
夏普(Sharp)證實與台灣多家TFT面板廠接觸,考慮自明年春季開始採購三十二吋以下TV面板,國內的TFT面板廠廣輝(3012)、華映(2475)指出,由於夏普八代線明年十月才會步入量產階段,目前六代線產能也滿載,夏普如果要持續提升市佔率,的確是有對外採購的需求。
根據面板廠提供的資料,夏普在日本西部龜山投資的八代廠最快要到明年十月才會進入量產,而夏普目前六代線已經滿載,也就是說夏普至明年十月,新加入的產能將相當有限,且由於距離新產能開出的時間不算短,夏普如果要持續維持市場占有率,的確是有對外釋單的需求。
根據夏普公司日前公佈的財報,今年度四月至九月,夏普液晶事業部營收為四千零三十二億日圓,營業利益達三百一十億日圓,換算營業利益率為七.六八%,在同時期中僅遜於三星電子,勝過友達、LPL。

面板競擴廠 聯詠:驅動IC爆發力強

2005.10.28  工商時報 李洵穎/台北報導
國內驅動IC龍頭廠聯詠科技(3034)今年在驅動IC出貨大增,前三季出貨量比去年同期成長達九二%。法人關心明年成長動力來源,總經理王守仁昨日在法人說明會表示,隨著友達(2409)等台系面板廠持續開出新產能,驅動IC需求仍強;加上聯詠在日、韓地區市佔率仍低,以及大陸面板廠如京東方、上海廣電竄起,聯詠明年驅動IC成長潛力仍大。
友達日前法說會曾明白揭示,明年資本支出還要再投入八百億元,用於擴充六代和七.五代線的產能,以友達目前接收到市場資訊來看,TV景氣十分熱絡,尤其大尺寸TV對吸收新產能的幫助極大。
國內TFT驅動IC大廠、同是也是友達很重要的供應商聯詠,總經理王守仁亦在法說會表示,台系面板廠新產能持續開出,就會提振驅動IC需求力道。此外,就聯詠本身而言,該公司在日、韓系面板市場的佔有率仍低,因此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加上大陸面板廠如京東方、上海廣電興起,這也是聯詠明年成長的新契機。
驅動IC需求面存在,但多家國際級晶圓代工廠包括聯電、台積電及特許等均不再擴充驅動IC所需的○.三五微米製程產能,因此聯詠自今年第三季相對以往大幅增加到大陸晶圓廠的投片量,以確保所需晶圓產能。
王守仁向法人打包票,即使幾家晶圓代工廠不再擴充驅動IC所需的○.三五微米製程,但該公司已向中國大陸訂購高壓製程產能,即使明年有機會再像今年大幅成長,明年晶圓產能已有所掌握。
王守仁進一步指出,在大陸投片可以有助於降低成本,但最主要的方式還是從設計本身著手,包括設計多通道驅動IC,雖然多通道驅動IC會減少驅動IC用量,不利於出貨量,但晶粒體積變小,可以有效壓低成本。
另外,聯詠還有採用新作法來降低成本,但王守仁以「尚未成熟」為由暫時不透露。法人猜想,可能與改變製程有關,從○.三五微米製程轉為○.二五微米,目前○.二五微米良率不錯,應有助於使成本下滑。

美新周刊:台灣面板業 有機會再躍進

  最新一期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特別報導了台灣液晶面板產業的發展情形,報導指出,台灣面板產業整合不足,國際競爭力處於相對弱勢,不過,台灣廠商仍然有機會再向前躍進。
  報導說,今年台灣面板五虎的出貨量首度超越南韓,取得全球第一的市場佔有率,不過,品牌知名度不如南韓業者,當南韓三星(Samsung)和樂金(LG)成為世界級的消費電子品牌時,台灣面板五虎卻沒有響亮的國際品牌;預估到2010年時,全球液晶面板業產值可達1,000億美元,台灣業者能否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值得觀察。
  報導說,台灣業者在1990年代末期進入液晶面板業市場,充分利用晶圓代工所累積的技術優勢以及政府的租稅優惠和研發協助,而逐漸站穩腳步;去年全球面板產業的資本投資高達130億美元,台灣業者就佔了40%,超過南韓的37%,顯示台灣業者對投資毫不手軟;不過,台灣業者的獲利能力不如南韓業者。
  報導表示,台灣面板五虎的龍頭--友達光電透過合併方式,而達到南韓財團的規模;研究面板產業的芝加哥伊利諾大學企管系教授穆塔(Tom Murtha)說,友達的技術能力一度落後南韓業者2年,如今差距已經縮小到6個月,而這「一步之遙」正是友達亟欲保有的戰略位置。
  報導引述穆塔的話指出,友達光電的模式值得台灣同業參考,台灣液晶面板廠商應該開始努力增進獲利,才能夠在全球市場上保有競爭力。
撰稿:類淑平 編輯:楊明娟 新聞引據:廣電媒體(經濟日報)
時間:2005/10/26 06:42

LCD業回暖尚可存疑 企業呼喚決戰“終端時代”

2005年10月30日 17:02:19  來源:中國經營報
說起陽澄湖,友達光電(蘇州)公司總經理彭雙浪立刻眼睛發亮、興頭十足,他能脫口報出陽澄湖精確的水域面積,以及哪家飯店的大閘蟹味道最鮮美。今年是台灣人彭雙浪在蘇州的第四個年頭,也是他個人職業生涯的艱難時刻,打拼在微利年景裏的彭雙浪難得有像今天這樣歡暢的好心情。
身為全球第三大平板顯示器製造商,明基集團的核心業務群組,友達光電似已率先走出陰霾。今年第一季,友達光電報虧4億元,第二季即告贏利1億多元,是台灣五大液晶製造商中惟一的贏利者。“要賺就爭取賺得最多,要賠就爭取賠得最少。”彭雙浪說。
另一方面,不管是台灣的液晶製造商還是上廣電、京東方,仍在與巨虧抗爭。此時此刻,關乎LCD(液晶顯示器)進入溫和回暖通道的說法自然顯得“不倫不類”,甚至有人為假像的嫌疑。明年的LCD市場行情究竟如何?行業中多數人則依舊悲觀。
只比明基早一天,美商優派在京搶先發佈全球最快灰階2毫秒液晶顯示器。美商優派集團董事長朱家良適時拋出觀點:“以生產和製造為主導的時代已經過去,全新的營銷本位的‘終端時代’已經來臨。”有人調侃到:“供需形勢短期無法逆轉,下游分銷要革製造廠商的命。”
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彭雙浪談道:“資金密集型的LCD行業真的很殘酷,進入時的障礙多,退出時的障礙更多,企業規模小時退出損失要少,規模越大退出時的損失越大。”
當下,液晶電視超過400%的年增幅成為拉動LCD產業的引擎,這一抹亮色能否持續到2006年?儘管彭雙浪自言沒有“供需失衡的壓力”,但是眾所周知,由於技術的進步和新興廠商的不斷加入,全球液晶面板去年至今仍難以從根本上擺脫產能過剩的窘迫局面。加之中國企業紛至遝來不計後果突入LCD行業,如果沒有很好的下游渠道進行消化,巨大的產能極有可能演化為沉重負擔。
在朱家良看來,上游面板製造商與終端消費者之間,存在著一道面板廠商難以跨越的“鴻溝”。“只有將顯示器最終賣給終端用戶,上游廠商才能獲利,巨大產能才有了‘出口’。如何才能將顯示器產品賣到終端用戶手裏?僅有低價遠遠不夠,無數事實證明,必須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才能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和購買。誰掌握的終端用戶更多,誰的銷量更大,誰就對產業鏈更有話語權。”這就是朱家良定義的液晶顯示器的“終端時代”。
“終端時代”比拼的不再是誰的生產能力強、誰的產量大,更重要的是誰的營銷能力強,誰更懂得消費者的需求並具備靈活的機制,能夠根據消費者的需求變化及時推出滿足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朱家良認為,在液晶顯示器日趨普及、價格不斷下降的今天,全球顯示器市場正在迎來一場重大的變革。體現在產品上,“速度、色彩、人性化”將成為未來液晶顯示器的三大發展方向。在品牌營銷的經營理念基礎上,朱家良提出了“虛擬垂直整合”經營模式,以品牌號召力為龍頭,與全球多家面板廠商結成戰略夥伴關係,各自發揮自身優勢。由此可見,未來的LCD市場競爭,將不再局限於三星、PHILIPS等某幾個著名品牌之間,更是產業鏈與產業鏈的較量。
“終端時代的提法不很妥當,終端時代到來的顯性指標是品牌,品牌廠商之間的產品同質化嚴重,品牌差異不能體現。目前還不是這樣。”一位業內人士分析道:“LCD只是平板和手機產品中的一個關鍵部件。從行業規律來看,LCD技術複雜性比較低,不能容許存在5個以上的提供商,競爭的結果,必然是價格下降,部分廠商自然淘汰。” (張翼)

液晶顯示器的極限在哪里

http://www.jfdaily.com 2005-10-27 9:37:36 稿件來源:新聞晚報


    IT技術的更新換代,讓液晶顯示器的發展速度越來越超出了人們的想象───仿佛昨天16ms的響應時間還是“高端”的象征,今天就發現連12ms都即將退出歷史舞台,灰階2ms也正式問世;仿佛昨天還在計劃攢錢買台15英寸的液晶,今天就發現19英寸才是主流配置,20英寸的大屏正成為新的潮流;普及的速度跟不上降價的速度;淘汰的速度跟不上生產線升級的速度……液晶顯示器發展的極限到底在哪里?這是每個消費者都想知道的問題。  雖然液晶顯示器的發展速度很快,但是三星、LG、BenQ、飛利浦、優派這五大品牌的出貨量占據了全球的80%以上,故可以說,液晶顯示器的發展方向就掌握在這五大品牌手里。其中,BenQ在推進液晶技術升級、領跑“毫秒之爭”的戰役中始終扮演著開拓者的角色。從率先在FP581s上實現了16ms的響應時間,到背靠集團內企業友達光電的供應鏈優勢推出全球首款12ms液晶顯示器,直至8ms乃至灰階4ms產品的出爐,BenQ所走過的每一步都在液晶技術的發展中起到開拓性的作用。特別是2005年國內自有品牌增長率僅為60%的情況下,BenQ今年前三季的銷量為去年同期的3倍,實現了與市場相比300%的高成長。近日,筆者在BenQ隆重推出灰階2ms液晶顯示器的發布會上,分別專訪了友達光電總經理彭雙浪先生和明基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黃裕國先生,和他們共同探討了液晶顯示器的今天和明天。  屏幕尺寸的極限在哪里  主流:17英寸、19英寸潮流:20英寸寬屏最大:30英寸極限:?  大屏越來越成為液晶顯示器的主旋律,特別是今年,17英寸方興未艾,19英寸風頭正猛。而最擅于引導潮流的BenQ在此次發布會上全球首發的8ms20英寸寬屏液晶顯示器FP202W,又讓人嗅到了明年潮流的濃烈味道!為什麼在20英寸的液晶顯示器上選擇寬屏?越來越大的液晶顯示器會不會有一天代替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尺寸的極限在哪里?  盡管寬屏在筆記本上的應用已經擁有不可動搖的地位,但是在桌面顯示器上的寬屏應用卻始終沒能成為風潮,17英寸和19英寸的4:3顯示器超過8成的份額,為什麼20英寸的液顯卻以寬屏的身份亮相了呢?友達光電彭雙浪先生的回答最簡單,因為6代線切割20.1英寸的寬屏液晶面板數量最多,最不浪費,達到20塊,而同樣切割4:3比例的19英寸或20英寸的面板則只有16塊。除了這個最直接的原因,明基黃裕國先生還認為,使用寬屏的目的主要是用來看DVD或數字電視,而20英寸以上的大屏顯示器才更適合觀看。雖然這款全球首發的20英寸寬屏液晶還未公布定價,但是致力于將潮流變為主流的明基透露,這款機型的價格將非常具有競爭力,相信會給始終不平靜的市場再掀震蕩。  因為這款20英寸的寬屏液晶同時也可以作為電視來欣賞,不禁讓人又想到液晶顯示器是否會取代液晶電視的老問題。兩位老總的答案也同樣是否定的,原因在于液晶顯示器的面板和液晶電視的面板要求並不相同。液晶顯示器由于經常用于文本顯示,所以對解析度要求很高,例如液晶顯示器的橫向解析度可以達到2500像素,而液晶電視最高也只有1920像素。作為液晶電視則在亮度上有更高要求,所以這二者是不會互相取代的。  目前最大的液晶顯示器已經達到30英寸,而對于發展的極限,兩位老總沒有預言,但是都表明不會永遠越大越好,那麼消費者心中能接受的最大顯示器是多大呢?也許會隨著時間的推進而不斷改變吧。  響應時間  主流:8ms最快:2ms極限:?  眾所周知,響應時間是LCD重要技術指標之一。簡單地說,LCD面板所呈現的畫面由很多像素組成,每個像素對應一個液晶分子,液晶分子在電極作用下發生轉動,最終產生色彩變化。傳統的響應時間,是指一個液晶分子實現“由全黑到全白再到全黑”這一轉換所消耗的全程時間。而BenQ提出的灰階響應時間則是指液晶分子從黑色經歷色彩的過渡變成白色後所需的時間,定義液晶反應速度快慢與色彩表現能力更精准、更合適。顯然,響應時間越快,拖影現象就越少,我們看到的畫面就越流暢。從2003年BenQ的16ms推出以來,“毫秒之爭”就成為液晶顯示器的永恆話題。就在今年6月份,BenQ剛剛宣布推出首款灰階4ms液晶顯示器,僅僅過了4個月,2ms的液晶顯示器又問世了。這是不是意味著毫秒之爭的徹底結束?2ms是不是已經是響應時間的極限?  對于這樣的問題,彭雙浪先生和黃裕國先生的答案都是搖頭否定。  此次推出的2ms液晶顯示器是通過友達的6ms液晶面板,再搭載BenQ獨家研發的AMA疾彩引擎技術,利用驅動加速技術對液晶單元進行精准控制,進而縮短每個灰階間的響應時間。在友達總經理彭雙浪先生看來,液晶面板的響應速度並未達到極限,還有更高發展的可能,直接研發出2ms甚至響應時間更短的液晶面板也許不需要很長時間。BenQ的黃裕國先生也同樣認為,技術是不會停留的,而是會一直進步,直到突破人類視覺的瓶頸,完全感覺不到滯留的那一天。當然,響應時間永遠都不會變成0,毫秒之爭也不會成為競爭的唯一焦點。黃裕國先生談到,液晶顯示器剛出現的時候,選擇使用的都是一些發燒友,所以更強調響應時間等專業參數,而液晶顯示器得到普及後,將要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價值需要,液晶顯示器不會只在某一方面下功夫,而是越來越向多樣化發展,例如色彩表現、數字電視信號接收、外觀設計等等。  價格的極限在哪里  19英寸主流:2999元最低:?極限:?  液晶顯示器最讓人看不懂的就是價格,到底是什麼決定的?為什麼會忽高忽低?曾經某個品牌的同一款機型,竟然在一個月里降了四次價,真是讓月初購買的人抓狂。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液顯價格到底怎麼看?怎麼買?  友達的彭總先是肯定地告訴我們,液晶面板的價格趨勢肯定是會一直下降,越來越便宜,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除了液晶面板價格這樣一個絕對因素,液晶顯示器的價格還受其它因素的影響。明基的黃總解釋說,液晶面板主要提供給三個領域:液晶電視、液晶顯示器和筆記本,面板價格往往受到這三個領域的互動影響。目前液晶電視和筆記本的面板需求都很火熱,液晶顯示器基本保持供需平衡。在明年上半年,電視的市場需求不是旺季,所以液晶顯示器的面板會供應充足,價格很有下降的可能。  去年這個時候17英寸的液顯價格是2999元,而今年這個價格完全可以買最主流的19英寸,市場上甚至出現了1600元就能買走的17英寸液顯!到底液晶顯示器的成本是多少?價格的底線在哪里?在我們的追問下,黃總告訴我們,選購液晶顯示器不應該是注重價格因素,如果想買好的產品,還是應該買主流品牌。在液晶面板的生產過程中,出現因亮點過多等瑕疵問題而涮下來的B級板是不可避免的,講究信譽的品牌就會將這樣的液晶板做報廢處理,而有一些利欲熏心的廠家會將這樣的殘次液晶板也做成液晶顯示器,以超低價出售,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樣的液晶顯示器是很難分辨的。所以說,價格的底線很難界定,這就顯出了品牌的信譽和價值。  另外,雖然屏幕尺寸相同,但是響應時間也是決定價格的重要因素。比如12ms作為過渡產品,已經成為過去式產品,所以價格就會比8ms的產品低很多。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明基8ms的19英寸液顯91G+,目前僅售2699元,而且還擁有三年質保,在主流品牌中,算是探底價格。  每次說到液晶顯示器何時可以取代CRT顯示器,價格總是最關鍵的問題。今年第二季度,LCD在國內的市場占有率是36%,年底預計可達40%,雖然很多媒體認為明年就可以全面取代CRT,但是黃總認為,至少還需要兩年時間。作為世界五大液晶品牌中唯一的中國品牌,明基將為縮短這個時間而做出不懈的努力。

大屏 寬屏 灰階(圖)––明基預告液晶未來趨勢

(2005-10-26 10:45:37)

上周,明基攜手其集團企業友達光電,召開了名為“定義‘視界’新標準”的液晶策略發布會,隆重推出四款全新的LCD液晶產品,其中包括全球首款灰階2毫秒(2ms)的LCD液晶顯示器FP93GX。同時,明基還發布了其液晶產品策略,宣布未來液晶產品發展的方向為“大屏、寬屏、灰階”。
2ms極速響應
本次明基共發布了四款產品,包括兩款黑色19寸的FP93GX和FP91GX、一款白色19寸的FP93V,以及一款20寸FP202W。其中,FP93GX以2毫秒的灰階“極速”成為目前全球響應速度最快的液晶顯示器。據介紹,在LCD液晶顯示器取代CRT傳統顯示器的過程中,響應速度一向是一個門檻,傳統CRT的響應時間在1毫秒之內,而普通LCD液晶顯示器的響應時間往往在20毫秒以上,顯示快速變化或移動的影像容易出現視覺延遲及拖影的現像。隨著16毫秒、12毫秒、8毫秒液晶的不斷推出,這一問題正在逐步得到解決,而2毫秒液晶的推出,將液晶響應時間提升到了一個新的極限,已經相當接近CRT顯示器的響應時間,過去制約液晶顯示器發展的瓶頸得以解決。
明基方面表示,此次極速產品的推出是與友達光電密切合作的結果,基於友達推出的最新的6毫秒液晶面板,搭載明基獨家研發的AMA疾彩引擎技術,對液晶單元進行精準控制,從而實現了2毫秒響應速度。
有分析認為,隨著2毫秒產品的推出,響應時間的提升空間已經相當有限,各個廠商以響應速度為標準的爭奪也將隨之轉向其他標準。
定義液晶趨勢
在發布會上,明基還發布了其顯示器的產品策略:大屏、寬屏、灰階。實際上,明基本次推出的四款新產品均為19寸、20寸大尺寸產品,其中20寸的FP202W更是一款16:10的寬屏大屏產品。明基方面表示,大屏、寬屏已經成為液晶顯示器業不可逆轉的趨勢。對消費者而言,更大的屏幕尺寸可以提供更大的顯示面積,不但提高工作效率,還能帶來更好的視覺享受,而16:10的顯示比例則更符合人眼的視覺黃金分割的審美要求,也更符合未來播放數字影音節目的需要。據分析,全球20寸市場上的寬屏機種正在逐步走俏,而國內市場17寸LCD的銷量已經超過15寸產品,19寸LCD的成長空間巨大。明基方面還表示,從廠商生產的角度來講,20寸寬屏產品也更符合液晶面板切割的需要,因此非常可能成為19寸產品之後的新標準尺寸。
此外,明基還力推“灰階”顯示器的響應速度標準。傳統的響應時間是指一個液晶分子“由全黑到全白再到全黑”極端轉換過程所需要的時間,並不能真正體現液晶顯示器彩色響應的真正時間,灰階響應則通過更為精準的電壓控制,體現更為確切的響應速度,同時也大幅提升了響應時間。(王飛穎)

車用需求大 中尺寸面板發燒逾5成新車配備電視 廠商全力搶進

急速發展 根據市調單位統計,元太科技董事長劉思誠指出,整個中小尺寸面板市場未來幾年,每年將以36.2%幅度快速成長,市場前景十分看好。由於各家面板廠看準中小尺寸面板商機與未來需求,目前國內6家面板廠如友達(2409)、華映(2409)、奇美電子(3009)、彩晶(6116)、廣輝(3012)與群創,在中小尺寸市場均有相當布局。
價格下滑帶動 光電協進會專案經理王信陽表示,目前小尺寸面板主要運用於手機,至於中尺寸則是運用於個人數位助理器(PDA)、遊戲機、車用電視、監視器與數位影音播放機等,整個市場每年需求超過2億片。隨著價格低廉,帶動消費者購買需求,市場成長性十分可期。市場分析師指出,從剛結束的日本東京車展來看整個車載市場趨勢,車用電視與車用顯示面板是未來市場成長最快的產品。若以每輛車最少配備2個顯示幕來看,整個車用市場成長力道相當可觀,目前全球每年約有7000萬輛新車市場,光是車用電視面板需求就超過1.4億片。隨著面板價格下滑,不含商務用車,目前新車載搭配車用電視比率就達50%以上,未來成長比例將逐漸增加。

市場規模倍增 事實上,除了房車與休旅車,配合個人娛樂需求,目前包括飛機、長途客運巴士與火車,也都陸續裝設車用電視,以滿足消費者喜好。此外,中國政府要求所有卡車、貨櫃車等商用車輛,在2006年底前裝設衛星導航系統,屆時整個市場成長空間,將更上一層。 今年在日本橫濱光電展中,日本夏普(Sharp)液晶事業部常務董事片山幹雄指出,除了目前所見的液晶電視、液晶監視器與筆記型電腦面板外,車載用面板將是TFT-LCD中尺寸面板成長重要關鍵。 元太行銷副總張嘉榮指出,目前應用中小尺寸面板的3C產品,市場滲透率不及10%,未來在行動消費3C產品價格下滑與日益普及,中小尺寸市場商機將會逐年呈倍數成長。 在每年美國消費電子展新產品中,多數可攜帶型3C產品,都是TFT-LCD中小尺寸的面板應用,顯示未來市場相當廣大。 張嘉榮指出,過去車用電視不普及,主要受限價格過高,在眾多3C產品中,僅有手機面板、數位相機與數位錄影機等產品,為市場成熟產品。而在面板價格下滑後,車用市場則是目前中小尺寸產品成長最快市場,並以衛星定位系統、車用電視產品為成長主力。 事實上,TFT-LCD面板廠競爭激烈,加上3C產品價格不斷下滑,帶動買氣,中小尺寸TFT-LCD面板市場也跟著起飛,其中運用在車載市場商機,除車用電視之外,儀表板與後視鏡,也是未來TFT-LCD面板運用重點項目。

工商時報 和廣輝合併嗎?華映今法說重點

2005.11.02  李淑惠/台北報導
TFT面板廠華映(2475)今(二)日舉行第三季法說會,由於第三季初華映與廣輝(3012)合併的消息在市場流竄,預料今日法說會中,「合併」將成為法人圈關注的焦點之一,而華映第三季TFT事業部毛利率大幅提升至八%,營收、毛利率也明顯大幅攀升,頗有與廣輝(3012)、彩晶(6116)拉大差距的意味。
華映第二季法說時指出,由於三十二吋面板仍無法獲利,因此,將六代線投片進度放慢,預計至今年底時投片目標可望達四萬五千片玻璃基板,目前友達六代線投片、奇美電的五.五代線均已經具備經濟規模,因此,華映六代線的投片進度也備受注目。此外,第三季初,華映、廣輝的合併消息曝光,市場一度認為二家廠商合併之後甚至有直逼友達的潛力,預料合併議題也可望成為今日法人圈關注的焦點。
華映的CRT事業部則有利多消息,華映表示,LG退出歐洲的CRT市場,對華映而言,應可提升CRT在歐洲競爭力。
2005.11.11  工商時報 迎接拚量的時代 新統寶噸位夠陳泳丞
對於中小尺寸的面板市場來說,每年淡旺季的市場需求起伏相當大,加上後續的既有TFT生產線(包括三代、三.五代線)產能也都將逐漸加入此一市場競逐,可以說,未來中小尺寸市場「拚量」的時代已經逐漸開啟,此時挾帶完整客戶組成、技術專利以及充分產能奧援的新統寶現身,無疑是對整個市場投入一顆強力震撼彈。
對於統寶來說,以往當市場焦點都還放在非晶矽TFT領域的狀況下,要以利基型的低溫多晶矽技術搶進市場,必須承擔更多的成本、良率以及尋找客戶的考驗壓力。加上該公司在非晶矽產品的部份,規模不足以對其他的競爭同業造成威脅,因此在談論到台灣的TFT產業競爭時,統寶經常是被遺忘的的一家公司。
統寶總經理朱克泰就說,以前在友達工作,不太覺得中小尺寸這一塊市場的難度有多高?但是進入統寶後,才發現「越小的東西越難做」,不僅客戶認證時間長,奇奇怪怪的規格要求多如牛毛,要耗在這上面的精力甚至比大尺寸面板還多。不過,統寶還是撐下來了。
至於飛利浦,台灣實在應該多花一點心思去研究這家老字號集團的企業經營思維,看看他們操作集團各事業部門以及轉投資事業的槓桿,不愧是當年具有縱橫四海、開疆闢土精神的荷蘭人後代。他們是台積電的原始大股東、南韓最大面板廠LPL的合資者,光碟片基礎專利的擁有者。對於集團事業的發展,可以看到,飛利浦不斷透過適度的策略聯盟合作模式,不斷將事業版圖以飛快的速度在擴張。但是卻不需要負擔殺價競爭、獨鑽某一科技領域的營運風險。
當然,新公司合併之後,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內部人事運作,以及全球運籌的規格突然放大,尤其是這種跨國的合作案,營運文化上的衝擊,需要耗費更多的精力與智慧去解決。但從這幾年來,面板產業中的角逐者,不斷要把影響力往「微笑曲線」兩端的液晶電視與中小尺寸領域去拓展,過去高度客製化的中小尺寸市場,遲早會轉入拚量的規模戰。新統寶已經在這場大戰的發起點上佔據一個相當有利的位置,接下來要怎麼衝刺、運籌帷幄,就要看電子業二哥、陳鐵嘴怎麼去發揮了。

群創 第3家獲利TFT廠

2005.11.16  中國時報 李淑惠/台北報導
鴻海集團旗下群創科技(3481)明年度將大幅擴張液晶監視器版圖,群創總經理段行建指出,明年度液晶監視器出貨量將挑戰一千八百萬台,較今年度的八百五十萬台大幅擴張一倍以上。
根據Display Search預估,明年度液晶監視器全球出貨規模高達一億二千萬台,依此換算,群創明年度全球市佔率可望挑戰一五%。
此外,群創今年將以追求獲利為主要目標,可望繼友達(2409)、奇美電(3009)之後,成為第三家獲利的TFT面板廠。
TFT面板廠自今年五月以來,單月轉虧為盈,友達五月開始獲利,奇美電七月也開始轉虧為盈,群創單月也開始出現盈餘。
第三季獲利超前二線面板廠
群創總經理段行建表示,群創幾個月之前已經開始出現盈餘,整個第三季也有盈餘,今年損益是以全年獲利為目標。由於廣輝、華映、彩晶等二線面板廠全年度仍舊很難擺脫赤字壓力,群創第三季出現獲利已經超前二線面板廠。
段行建指出,九月群創監視器出貨量已經超過一百萬台,十月稍微下滑,本月出貨量又將重回一百萬台以上,預估全年度出貨量可望挑戰八百五十萬台,明年度將以一千八百萬台為目標,目前群創的出貨還是以十七吋為主力。
在群創的TFT生產線方面,段行建也表示,群創長期希望將自製面板的比重維持在四成至五成左右,以明年度出貨一千八百萬台來計算,群創本身面板的供應量可望拉高至八百萬片至九百萬片,其餘仍維持外購的方式。
群創四.五代線目前投片量已經超過五萬片玻璃基板,以生產良率超過九○%計算,群創單月十七吋面板供應量高達四十萬片至五十萬片,另外群創也鎖定一四.一吋以及一五.四吋寬螢幕的NB面板進行開發,明年度可望大量投產。
群創成立迄今三年,明年度的出貨規模挑戰一千八百萬台,將超過今年冠捷在合併飛利浦顯示器部門之前的出貨量,以今年全球出貨規模九千五百萬台計算,今年群創的全球市場佔有率約八.九%,Display Search預估,明年度全球液晶監視器出貨規模將達一億二千萬台,據此推算,群創明年度的全球市場佔有率將可望攀升至一五%。

明年景氣看法不同調 面板業小廠戒慎恐懼 大廠有恃無恐

陳泳丞 2005-11-04 04:00

第三季台灣面板廠法說會,在昨日奇美電子也結束之後,終於告一段落,可以明顯看出來,市調單位與面板大廠對於明年的景氣看法的確存在一段相當程度的落差,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從全球主要面板廠的大尺寸產品平均單價(ASP)數字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幾家主要的市調單位,對於明年的TFT景氣,可以看出來幾乎都是以「供給過剩」為主要的基調,不過市場狀況一直在變,包括零組件(冷陰極燈管、偏光膜等)可能的缺貨情況,加上液晶電視市場需求可能超乎預期,因此最近幾家市調的預測也一直在進行修正。DisplaySearch最新的看法認為,明年供給過剩的比率應該可以控制在一○%以內,比先前的估計要顯得樂觀許多。
但從面板大廠包括三星、LPL、友達與奇美的估計來看,明年面板產業的景氣並不差,奇美昨日甚至相當樂觀地指出,液晶電視的市場其實是可以「被創造的」,言下之意,只要價格夠吸引人,沒有賣不掉的液晶電視。不過在面板小廠方面,顯然又不敢像大廠看得這麼樂觀,只表示先改善成本、求獲利再說,至於大環境的變化,則不是廠商所能控制的,只能反求諸己。
為何會造成這種差異?其實看看附表中的資料就可以解釋部份的差異。
市調單位在估計供需模型時,僅能從單純的「產能」與「市場需求」差異,去進行有限度的估計,代表這裡頭的變數其實很多。但是目前前四大面板廠中,包括LPL、三星、友達、奇美,到九月底為止,基本上四家廠商的大尺寸面板ASP都已經達到二百美元以上。
這數字代表廠商的面板產能規模雖然大,但是液晶電視面板等高單價產品的組合比重也偏高,產品組合從NB、液晶監視器、液晶電視的佈局都相對完整。簡單地說,就是市場競爭力很強。
對於這四大廠來說,基本上生產具備經濟規模、籌資能力強,降低製造成本的能力也強,因此,就算明年整個TFT產業很不幸地,出現嚴重供給過剩、面板報價崩盤的慘烈狀況,大廠最多受輕傷,但其他小廠可能就必須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因而在此情況下,大廠可以樂觀地看待後續的市場景氣,但是小廠卻寧可中庸一點。頗有「小廠戒慎恐懼,大廠有恃無恐」的差異,各自所站的立足點不同,自然對於周遭的環境「水溫」會有不同的感受了。

「兩兆雙星」產業 大而不精以量取勝迷思 半導體和面板 排擠到其他產業發展《五年經濟總體檢系列三》

【本報系記者丁萬鳴專題報導】「兩兆雙星」和「跨國公司來台設立研發中心」是政府近年喊得震天價響的經濟發展重點,其中半導體和面板顯示器的「兩兆」產業,雖然都達成兆元產值目標,卻耗費大量國家資源,排擠到其他產業發展。相形之下,對數位內容和生物科技「雙星」產業的投資,則顯然遠遠落後。
近年傳統產業相繼出走,高科技產業雖然表現耀眼,卻深陷「以量取勝」的迷思,競相投資的結果,是陷入低價競爭的循環。10年前台積電曾連續兩年創下每股稅後盈餘10元以上的紀錄,如今已成明日黃花。今年下半年面板產業獲利暴跌,再度掉進難以自拔的削價競爭。
繼半導體產業之後,面板業更是被譏為「燒錢產業」。一座面板廠投資動輒千億,「面板五虎」(友達、奇美、華映、廣輝和彩晶)總負債超過5000億元。去年「五虎」總獲利僅250億元,如果每年獲利都保持去年水準,且全都用來償債,也得花20年才能償清。資本報酬率偏低,成了台灣高科技產業特色。
無限制擴充產能的結果,台灣面板業產值雖衝上世界第一,但也造成產能過剩,獲利暴跌。行政院長謝長廷兩個月前提議「面板業要合併」,等於間接承認盲目擴張發展「兆元」產業的錯誤。
台灣一度引以為傲的高科技產業發展,只算成功了一半,產業規模變大了,卻達不到精,未能像日本那樣培養一批小而精幹的企業,研發技術層次也不夠高。
2005-11-09

自有品牌瀚視奇 明年放量衝百萬台

2005.10.31  工商時報 陳泳丞/舊金山三十日專電
面板產業景氣已有回升跡象?彩晶總經理周定輝在此間表示,先前為積極處理庫存問題,彩晶刻意降低南科五代廠的產能利用率,不過最近成本改善以及客戶訂單效應持續發生,彩晶將從本月起再度提昇產能利用率,約以每月增加一萬片的投片量速度進行。
成本改善 產能利用率提升
周定輝說,彩晶的成本改善幅度相當大,明年不管景氣好或不好,彩晶營運都不會再當國內面板廠裡頭「墊底的那個」。
彩晶董事長焦佑麒表示,由於上一波面板景氣急速下滑,彩晶約莫在兩個月內,打消了新台幣十多億元的面板成品與半成品庫存,現在整理已經告一段落。周定輝更指出,最近客戶下單的狀況逐漸回溫,正在談明年的訂單,現階段彩晶客戶已經預定了大約八百萬片的面板訂單需求,其中南科五代廠的製造成本低、競爭力不錯,估計到今年底左右,該條生產線會有九成產能被訂走。
面板生產線 都有清楚定位
焦佑麒說,現在彩晶旗下的三條TFT生產線定位相當清楚,一條三代線與日本卡西歐合作,正在變更製程與設備調教,準備生產高階的小尺寸面板。另一條三代線則做自有品牌瀚斯寶麗中尺寸面板以及NB用的超薄型面板。南科五代線以優勢的基板切割效率,擴大在液晶監視器以及少量液晶電視面板的市場規模。可說每條生產線都已經有自己的定位與方向,估計明年六、七月時,五代線就可以達到單月十二萬片基板的滿載運轉。
自有品牌電視 搶中低階市場
另外,面板廠瀚宇彩晶旗下的自有品牌瀚視奇(Hanns-G),正在積極綢繆透過自有品牌造型電視瀚斯寶麗的通路,擴大在中低階市場的佔有率,目前單月出貨大約三至四萬台,彩晶總經理周定輝並已經在內部訂出,明年要放量至一百萬台的規模。
彩晶指出,過去以來奇美與友達兩大面板廠,在下游成品的市場中都有相當程度的策略佈局,像友達有明基、奇美旗下有奇美液晶與PolyVision等液晶監視器搭配夥伴,都可以適時扮演調節面板產能的角色。過去彩晶不敢大張旗鼓跨足下游的原因,在於自有品牌瀚斯寶麗的通路佈局尚未穩定。周定輝說,現在瀚斯寶麗的通路已經逐漸打開,並且專走造型獨特的利基型市場,避開與其他市場上白牌液晶電視的正面衝突。
力增附加價值 確保生存空間
彩晶董事長焦佑麒指出,過去該公司旗下的三代廠轉型有點慢,在四代廠甚至五代廠逐漸加入競爭後,由於效率高、三代廠已經在OA市場缺乏競爭力,未來彩晶的三代廠將轉往較高附加價值的中小尺寸市場應用,不過幾乎每家廠商的三.五代與三代廠產能都要轉往這塊領域發展,屆時絕對會造成價格大戰開打,彩晶則選擇適時地開創自有品牌(瀚斯寶麗與瀚視奇),希望透過下游品牌的附加價值,確保三代廠的產能競爭力與生存空間。

明年景氣看法不同調 面板業小廠戒慎恐懼 大廠有恃無恐

陳泳丞 2005-11-04 04:00

第三季台灣面板廠法說會,在昨日奇美電子也結束之後,終於告一段落,可以明顯看出來,市調單位與面板大廠對於明年的景氣看法的確存在一段相當程度的落差,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其實從全球主要面板廠的大尺寸產品平均單價(ASP)數字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幾家主要的市調單位,對於明年的TFT景氣,可以看出來幾乎都是以「供給過剩」為主要的基調,不過市場狀況一直在變,包括零組件(冷陰極燈管、偏光膜等)可能的缺貨情況,加上液晶電視市場需求可能超乎預期,因此最近幾家市調的預測也一直在進行修正。DisplaySearch最新的看法認為,明年供給過剩的比率應該可以控制在一○%以內,比先前的估計要顯得樂觀許多。
但從面板大廠包括三星、LPL、友達與奇美的估計來看,明年面板產業的景氣並不差,奇美昨日甚至相當樂觀地指出,液晶電視的市場其實是可以「被創造的」,言下之意,只要價格夠吸引人,沒有賣不掉的液晶電視。不過在面板小廠方面,顯然又不敢像大廠看得這麼樂觀,只表示先改善成本、求獲利再說,至於大環境的變化,則不是廠商所能控制的,只能反求諸己。
為何會造成這種差異?其實看看附表中的資料就可以解釋部份的差異。
市調單位在估計供需模型時,僅能從單純的「產能」與「市場需求」差異,去進行有限度的估計,代表這裡頭的變數其實很多。但是目前前四大面板廠中,包括LPL、三星、友達、奇美,到九月底為止,基本上四家廠商的大尺寸面板ASP都已經達到二百美元以上。
這數字代表廠商的面板產能規模雖然大,但是液晶電視面板等高單價產品的組合比重也偏高,產品組合從NB、液晶監視器、液晶電視的佈局都相對完整。簡單地說,就是市場競爭力很強。
對於這四大廠來說,基本上生產具備經濟規模、籌資能力強,降低製造成本的能力也強,因此,就算明年整個TFT產業很不幸地,出現嚴重供給過剩、面板報價崩盤的慘烈狀況,大廠最多受輕傷,但其他小廠可能就必須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因而在此情況下,大廠可以樂觀地看待後續的市場景氣,但是小廠卻寧可中庸一點。頗有「小廠戒慎恐懼,大廠有恃無恐」的差異,各自所站的立足點不同,自然對於周遭的環境「水溫」會有不同的感受了。

英國工商部1000大調查 台韓企研支出成長率領先歐美日

2005.10.25  工商時報 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南韓和台灣企業已成全球研發投資大戶。根據英國工商部於周一公布的二○○四/二○○五年全球一千大研發投資企業排行榜,南韓與台灣企業研發支出總額的成長率領先歐美與日本。不過,無論是在研發投資經費,還是成長率方面,台灣企業仍是遜於南韓。
此外,中國與印度企業研發投資規模有限,尚不足以對台灣與南韓構成威脅,然而其成長率卻都呈兩位數,不容忽視。
台灣列名全球一千大研發投資企業中的企業家數有二十二家,高於南韓的十一家,然而,南韓企業研發支出成長率達到四○%,高於台灣的一四%。
南韓企業去年度研發經費合計五二.八三三億英鎊,台灣企業去年度則投入一三.五五四億英鎊的研發投資費用。
三星電子去年度研發投資手筆為南韓之冠,計二四.六六七九億英鎊,年成長率為三七%,研發經費名列台灣企業之首的是台積電,該公司去年度支出二○.五七二億英鎊,然而卻比一年前短少二%。
過去三年期間,三星電子的研發支出增長近二.五倍,對於規模如此大的公司而言,這樣的成長率是相當驚人的。
上榜的台灣企業多屬電子業和半導體業,依序是台積電、聯電、鴻海、友達光電、華邦電子、明基、南亞科技、華碩、台達電、華映、仁寶、廣達、奇美電子、中華汽車、日月光、旺宏、中華電信、台電、微星國際、裕隆、大同和英業達,去年度研發投資成長率以友達光電的四八%為最,鴻海(四七%)和華碩(四四%)緊跟在後。
日本企業去年度研發支出成長率為四%,以豐田汽車的手筆為最,達三八.三八四六億英鎊,名列全球第四大,位居戴姆勒克萊斯勒、輝瑞藥廠和福特汽車之後,日商松下電器則以三一.二八七四億英鎊名列全球第八名。
至於中國與印度,研發投資經費分別為四億一千八百萬英鎊與四千八百萬英鎊,雖然規模不大,然而成長率卻分別達到一○%與六六%。

發揮烏龜精神 廣輝盼能後來居上

2005.11.03  工商時報 陳泳丞
全球液晶電視市場激戰,以現階段全球面板廠的成本競爭力來說,大約僅有三星、LPL、夏普、友達、奇美等一線大廠,在市場主流的三十二吋等液晶電視面板一級戰區,以經濟規模效果(有利降低成本)勉強可以出現獲利。至於廣輝、華映等二線廠商,生產液晶電視面板暫時還討不到好處,但這又是未來市場的主流之所在,因此,像廣輝與夏普開始啟動在液晶電視的合作機制,對於廣輝來說,就是一個相當值得掌握的契機。
據了解,廣輝近期正在積極進行產品移轉的動作,液晶電視的二十六吋、三十二吋與三十七吋面板,未來都將在六代廠集中生產,讓旗下的五代廠產能可以在OA市場盡量發光發熱、產生穩定的獲利。未來對於廣輝來說,二十六吋等產品將以進攻中低階的IT市場為主(競價壓力大),三十二吋以上的產品,卻又苦於缺乏有力的客戶組成與品牌撐持,不容易快速進入量產,以測試產能與良率、成本等實力。對於一條新的生產線(六代線)來說,等於缺乏練兵的對象。
對夏普而言,過去旗下液晶電視面板的生產與建廠擴產,都是為了自家的電視機產品鋪路,難免陷入產能擴充比競爭對手「慢一點點」的不利循環當中,糟糕的是,TFT這一行除了技術之外,產能規模也是攸關製造成本的重大瓶頸,同樣尺寸等級的生產線,當材料成本與生產良率控制得差不多之後,設計產能較大的廠、單位面板的折舊攤提就是比較低,一點辦法也沒有。
因此夏普繼過去放棄NB面板生產,交由廣輝代工後,接下來可能再度由廣輝負責六代廠產能支援電視面板生產,可以說已是在規模經濟市場現實下,選擇適時對外求取資源的一種權宜措施。
但最終這樣的合作,重點還是在於廣輝自己本身,未來六代廠能否順利地將產能開出,並且符合夏普這種一線大廠的嚴苛標準。向來一直以「一步一腳印」烏龜精神自詡的廣達、廣輝集團,這下子想要登上龜山(夏普的液晶面板生產重鎮),恐怕真的需要發揮披荊斬棘、百折不回的超人毅力才行了。

Friday, October 21, 2005

不對稱面板合併案 — 友達與廣輝將是絕配

資料提供: 拓墣產業研究所
2005/10/12【字體】
新聞提要:
台灣面板產業發展至今,合併是必然會發生的事情,而且早就應該發生!因為倘若公司的規模小,合併起來就比較容易,但是等到發展大到一定程度,要合併的難度就提高很多。就如同小孩子彼此要交朋友比較容易,因為沒有太多的包袱,但是大人們彼此間要交朋友就會考慮非常多現實層面的事,相對來說比較難。
以日前傳出的華映與廣輝合併案來說,過去達碁和聯友的規模都比較小,合併起來比較容易,但如今像華映一家的規模就比過去達碁與聯友都還要大,因此要合併並不是那麼容易的事。而且現階段,我認為不對稱的合併,可能要比對等的合併要來得好。
新聞來源:摘錄至電子時報專訪友達總經理陳炫彬,9/26
TRI觀點:
前一陣子市場上盛傳各種面板整併的排列組合,拓墣產業研究所相信在這一場口水風波中,業者間必然有相當程度的互動才會傳出這些耳語。誠如友達總經理陳炫彬提及在台灣面板產業發展七年下來,面板廠的規模絕非當年聯友、達碁合併時可比擬的,因此整併的難度大幅提升亦不意外。
就華映與廣輝合併的假設,若單從數字上的加總來看的確有機會將經濟規模發揮出來,但是兩家先天體質不同的公司,以及不同經營風格的管理階層,都是造成TRI認為整併不易的幾項因素。
從公司內部看,若是華映整併廣輝對於廣輝內部的人士是否還有一席之地就是一個問題。因為早期第一也是目前唯一的面板合併案看來,勢必得有一方退出管理階層,才能達到經營上的共識。如果廣達亦不執意介入經營,就必須考量到下面員工的心態,是否願意接受新資方的管理,基於人員可能潛在的流動風險下,已經埋下高難度合併的伏筆。此外,早些年友達整併後亦面臨兩種生產線作業系統的整合,迄今這部分仍會帶來一些困擾。因此拓墣產業研究所相信合併工程從內部看,都是新管理階層的首要課題,預期將造成整併效益發揮時點向後遞延的窘境。
從外部來看,國內面板廠商並未具有較佳的技術能力,以及二線面板廠商的負債水位較高,因此在整併後能否持續獲得資本市場的金援,才能說明這項合併案的最終獲益者不會只有協助撮合的投資銀行或是管顧公司。
因此拓墣產業研究所對於台灣面板產業整併亦如友達總經理的觀點看好不對稱的合併。其好處在於友達具備整併的經驗,可以縮短整併的陣痛期。假若友達與廣輝進行整併,除了強化NB的產品線,產能亦與韓國業者的差距大幅縮減,而產品配置也可以達到更有效的風險分散。
如果整併後的營運表現仍與現階段相同,代表友達在資本市場上的評價(Valuation)可望與韓國業者並駕齊驅,因此有助於海外籌資時可獲得較佳的條件。TRI亦相信被併購者若仍持有股份,雖然不對稱合併初期獲得的條件較差,但是長期的股東權益將有機會得到更好的照顧。
拓墣產業研究所相信整併即將發生,是否一如過往整併必須出現在景氣的低點,TRI更認為時機對了行動就要快,否則產業瞬息萬變,縱使劇本準備好幾套,不如跳下去導演與主角一起來,才能完成一齣令市場嘆為觀止的鉅作。

友達發表新OLED手機面板技術

拓墣產業研究所 柏德葳 研究員
2005/10/21

新聞提要:
為因應手機面板市場未來逐步走向高解析度與廣視角的高階規格發展,為爭奪高階手機面板市場大餅,友達一口氣推出數款自行研發的中小尺寸面板的應用技術,其中利用遮罩製程,以達到270 ppi VGA高解析度的3吋AMOLED(主動矩陣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生產技術,也突破了一般業界通常僅能達到170 ppi解析度的標準。
其中友達副總經理盧博彥表示,3G時代來臨更加強了市場對顯示器規格的要求,因此廣視角與高解析,將成為行動電話應用的未來趨勢技術。因此友達也將以多樣的技術平台,包括TFT-LCD、LTPS、OLED及半穿透半反射廣視角技術(Transflective MVA)等來爭奪市場。而此次發表的這些技術產品,都將在此次日本橫濱光電展中展出,預計最快2006年第二季開始導入量產。
新聞來源:電子時報,2005/10/12
TRI觀點:
友達這次發表一系列中小尺寸面板的應用技術,並將在今年此屆日本橫濱光電展中展出,其中包括採用遮罩製程製作出270 ppi VGA高解析度的3吋AMOLED。雖然這次發表可說代表友達是在製程上取得相當的突破,並提升其解析度至VGA水準,但是能否投入量產與良率能否提高至獲利的水準,這仍然是各OLED大廠最關心的問題。
記得去年六月友達在台北世貿中心一場光電展裡展AMOLED試作品,在場人員曾表示去年年底會量產此尺寸AMOLED面板並應用在手機與數位相機上,經過了半年,其量產計劃仍舊只聞其聲不見其人。然而今年年中有媒體報導友達計劃於今年第四季將要量產小尺寸AMOLED面板供應給BenQ作為數位相機的螢幕,恐怕也是同樣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至於日本三洋電機與柯達合資成立的SK Display和日本東北Pioneer也同樣地因故延後其AMOLED量產計劃,其中的主要原因還是在於製程技術尚未成熟、良率偏低與生產成本過高,也就是說這些大廠目前還在低成本製程的開發裡摸索當中。
然而,友達這次發表採用新製程的高解析度AMOLED面板,主要是要應用在哪一種產品及這產品是否為利基型的產品恐怕也就是友達需要去思考的問題,若是應用在手機上,手機螢幕再怎麼大,也不過是2.5吋左右,由於人類肉眼的視力仍有限,根本不需要像VGA這麼高的解析度,而QVGA的解析度就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如果在明年第二季導入量產,那麼在還沒有找到低成本製程的技術下,這一量產計劃恐怕也會像去年日本SONY為了宣示其新技術那樣推出其OLED產品商品化,並在AMOLED市場裡曇花一現般一樣只短暫地出現在市場上。
因此當今全球各大廠均卯足全力去開發低成本製程的技術,此次友達若能夠在低成本製程與產品技術開發下很多功夫,特別的是應用於數位相機與3G手機,那麼未來友達要如何在短短幾年之內把OLED事業推上軌道並開始有獲利,同時與日、韓系OLED廠商競爭,這將會值得持續地去觀察。

Friday, August 19, 2005

爭奪液晶電視商機 偏光板廠決戰2005TFT廠導入偏光板認證期長 爭取合作機會成勝出關鍵

為迎合液晶電視(LCD TV)帶來的龐大需求商機,偏光板業者無不各顯神通,且在2005年都有新法寶推出。偏光業者普遍認為,由於TFT LCD面板廠導入偏光板認證的時期相當長,因此2005年無論如何都得爭取到面板廠先期導入的合作機會,且2005年對偏光板業者來說,將成為能否在液晶電視市場勝出的決勝關鍵年。 經由TFT LCD面板廠次世代產線陸續開出,以及終端產品售價滑落快速,已讓2005年液晶電視的需求量,明顯大幅成長,一般認為,2005年全球液晶電視的總需求量,可望提高到2,000萬台以上的規模,較2004年已有倍數的成長性出現。 偏光板上游材料業者表示,過去力特(3051)與柯尼卡美樂達(Konica Minolta)等業者合作,共同開發出Modified TAC產品後,當時即便讓力特因此擁有更大的優勢可在市場競爭,然由於Modified TAC一旦轉入液晶電視使用,在液晶電視廣視角等規格的要求下,讓力特的Modified TAC需增加位向差膜,才能滿足產品規格,並導致產品成本增加。 而同時,力特的主要競爭對手日東,推出新款X-Plate液晶電視用偏光板後,日東為擴大其在液晶電視市場的佔有率,對偏光板的降價幅度也極具攻擊性;寄望經由價格門檻的障礙形成,阻止競爭對手的坐大。也因此,近2~3個月,偏光板上游零組件業者指出,力特要求上游業者配合降價的動作轉趨積極。 不過,業者也指出,在力特與柯尼卡等業者合作,完成液晶電視用的Modified TAC V2偏光板等新產品開發後,已可讓偏光板的價格,可再有10~15%左右的降幅空間出現,產品並計劃在2005年第四季推出,以對應日東在液晶電視市場的競爭。 而除日東與力特外,目前日商住友的動作也相當積極,據了解,住友也已獲得柯尼卡等業者的支援,可推出更具價格優勢的液晶電視用的偏光板,且其位於台灣廠區的兩條產線,也已調整就緒;而經由各家業者完成備戰,液晶電視用偏光板的市場爭奪,也將逐漸趨於火熱。 業者認為,由於偏光板的導入時期相當長,且面對2005年面板廠對應液晶電視的五、六代產線開出,使偏光板業者無論如何,得爭取到與面板廠的配合機會,因此,在第四季業者的「新武器」就緒後,相信對偏光板業者而言,將面臨新一波的降價競爭。

Thursday, August 04, 2005

名人講堂-TCZ總裁Brian KleneLTPS設備技術發展的瓶頸與市場未來

(記者邵琮淳/台北)
2005/08/04

 平面顯示器產業是一個成長性很高的市場,同時其成長的速度也相當的快,根據DisplaySearch的預估,預計到了2008年,平面顯示器的市場規模將從2004年的622億美元提高到934億元,其中低溫多晶矽(LTPS)顯示器與主動式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AMOLED)在2004~2008年的年複合成長率(CAGR)將分別達到13%與362%。而為了面對這種高速成長,並取得在新市場中的機會,面板製造商必須要能充分利用到新的顯示器製造技術,藉此改進產品的功能與性能,同時降低成本以及提高產出。 而當面板產業進入到快速成長與產品走向多樣性的階段時,其產品必須要能夠提供更小的畫素和更高的解析度,在反應速度上面必須更加快速以滿足動畫播放的需求,提供更高亮度的畫面,並且要整體性地降低生產成本,亦即要提高量產產出以及改善面板的良率。所以,對面板設備製造商而言,開始積極投資於未來將會快速成長的市場如OLED,研發可以有效降低生產成本提高良率的設備是很重要的。 LTPS在未來的發展性很高,由於電子在通過非晶矽(a-si)電晶體時速度會減慢,所以一般非晶矽(a-si)的TFT面板必須做得大才能讓電子移動,而LTPS由於可在鍍膜之前經過多晶矽結晶過程,因此可以達到更高的電子移動性,所以,以LTPS為基版的TFT面板體積可以做得比較小,同時可以達到較高的解析度及開口率。 不過,雖然LTPS具有體積與性能上的優勢,但是目前大多數的LCD螢幕生產仍大多數採用非晶矽面板,主要的原因是非晶矽的製程步驟較少,相對成本較低,同時LTPS設備技術發展較不成熟,良率的問題也讓LTPS整體市場成長較慢。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一個面板上的壞點便會讓整片面板報廢。不過雖然非晶矽的製程技術相對成熟,但是未來消費者對於解析度、反應速度及亮度的更高要求卻仍有所限制。 另外,OLED目前已經被應用在一些小尺寸的手機次面板及MP3顯示面板市場,預計從2007年開始,OLED在平面顯示器市場的成長將有顯著的提升。在OLED中,是採用有機材料自發光而非採用背光源,同時由於有機發光材料是由電流驅動的,而不是向一般LCD用電壓驅動,因此,LTPS所具有的高電子移動率以及穩定的電流供應,相較於非晶矽更適合用來與OLED進行搭配。而OLED未來勢必也將成為主流的顯示技術,我曾親自在韓國平面顯示器展覽上親眼看到三星所展示的OLED TV,你可以很簡單地用肉眼就分辨出其優異的顯示效果。 不過目前LTPS在設備技術上仍有一些發展的瓶頸,尤其是在雷射回火設備上。傳統的設備技術是採用準分子雷射回火技術(ELA),ELA的設備不僅產出效率較低,同時由於ELA的製程是採用部份融熔的原理,其結晶的效果常會形成晶粒大小不均,導致整體的均勻度不夠,也因此ELA的技術有其嚴重的侷限性。 日前LTPS設備最大的供應商日本JSW(Japan Steel Work)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合作,開發出了新一代的循序側向結晶技術(SLS),在生產效率、良率及成本節省上都提供了一些改進。SLS乃是採用十分小的光罩在整個基版上持續曝光形成結晶,不過,也由於SLS光罩是採用步進式的曝光技術,因此重複曝光的地方容易形成接縫,造成凸起物而形成面板的瑕疵。 由半導體設備商Cymer及德國卡爾蔡司(Carl Zeiss)SMT合資的TCZ,則是開發細光束方向性結晶技術(TDX),通過強力的雷射光束和具集束作用的光學鏡片,形成5微米寬的雷射光束打在基版上形成結晶,由於是採用一次掃過的方式,因此可以避免SLS因為要重複曝光所帶來的不均性。 目前在全球的LTPS面板市場上,日廠市佔率大約達到57%,台廠則大約佔28%,韓廠則相對少,僅10%。雖然目前LTPS佔整體LCD總產值僅10%,但是許多非晶矽的TFT面板大廠包括三星、樂金飛利浦(LPL)、友達、夏普都已經投入LTPS的生產,加上目前全球27家TFT面板廠有14家都曾宣布要進入LTPS市場,因此未來LTPS的設備市場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不可諱言,目前LTPS設備市場仍大多由日本廠商主宰,同時日本的LTPS面板廠商與設備商合作發展關係緊密,因此對新進入市場得設備商而言,要打入LTPS的設備市場並不容易,需要多花一些耐心跟時間。不過就如同上述所言,目前LTPS的設備技術仍有許多有待改善發展的空間,而且LTPS市場在未來仍有許多成長的空間,因此倘若可以掌握技術上的優勢,提供給面板廠商更佳的技術選擇,相信對新進廠商而言,仍是相當有機會的。(TCZ總裁Brian Klene口述,邵琮淳整理) Brian Klene,曾於IBM擔任業務工作長達10年,而後進入半導體相關產業工作,並於1999年進入Cymer的前瞻技術與應用部工作,擔任副總經理一職,現為TCZ總裁。

新聞評析-友達勝出 與韓廠平起平坐!奇美5.5代廠進度落後 喪失量產時程優勢

(記者邵琮淳/特稿)
2005/08/04

 友達(2409)第二季(Q2)獲利表現與韓國大廠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樂金飛利浦(LPL)相較毫不遜色,顯見友達已真正成為與韓廠平起平坐的全球面板大廠。同時在這一波面板景氣循環中,友達幾項正確的經營決策,也使得友達領先台灣各家面板廠脫離虧損開始獲利,並拉大與台灣同業的競爭距離,過去與友達實力在伯仲之間的奇美,在5.5線產能延後開出的影響下,Q2的表現也落後友達許多。 友達2004年Q4大幅去化庫存,並降低稼動率,使得友達在今年Q1能夠有效下降生產成本,及時反應新的材料成本,不僅使得友達Q1毛利率轉正,同時也使得友達Q1毛利率表現能勝過LPL。而友達Q2在生產效率持續改善,並持續控制材料成本下降,獲利表現更是大幅超前台灣其他面板廠,稅前利益更超越三星與LPL。 台灣其他面板廠Q2雖然虧損幅度縮小,但相較於友達Q2淨利能從Q1虧新台幣21.29億元轉成獲利4.67億元,奇美則是因為受到曝光機影響,5.5代線產能開出落後,虧損仍達16.83億。同時今(4)日將召開法說會的華映,法人也預估虧損金額在28~30億元之間,較先前預估的15~25億元來得要多一些。 相較於奇美,曝光機並未對友達造成嚴重影響,一方面除了友達初期量產用的曝光機為尼康(Nikon),實際上友達採用佳能的機台也不到4成,另一方面友達總經理陳炫彬也表示,他是親自到日本佳能去押著工程師來台灣解決問題,不能讓佳能獨厚三星,也絕不能讓六代的產能開出進度因而嚴重落後。 事實上,過去奇美與友達的落差始終在伯仲之間,不過,此次奇美5.5代廠量產進度落後,使得當初奇美寄望5.5代線學習曲線可以較六代線縮短,以取得量產時程的優勢已經失去。同時奇美5.5代在37吋的切割採不對稱切法,競爭力明顯不如六代線,在友達六代廠量產進度相對順利情況下,也顯得奇美當初的決策如今看來似乎是人算不如天算。

友達TV事業部門佔營收比重達18% 挑戰全球LCD TV面板20%市佔率

(記者邵琮淳/台北)
2005/08/04

 在六代線產能挹注下,友達(2409)第二季(Q2)液晶電視(LCD TV)面板佔整體大尺寸面板出貨比重已從Q1的9%成長到12%。友達資深副總熊暉表示,以營收來看,TV事業部門已成為友達第二大事業部門,佔營收比重達18%,僅次於監視器面板部門。同時友達也對2005年下半LCD TV市場充滿信心,熊暉表示,若以上、下半年35:65的出貨比重來看,2005年全球LCD TV面板需求量將可達2,300萬片,而友達則要挑戰20%的市佔率。 熊暉表示,友達目前LCD TV面板出貨以20吋以上為主,37吋及46吋產品也已經小量出貨,40吋以上的產品預計2006年上半年推出,為7.5代線打入市場作準備。在客戶端部分,熊暉表示,友達目前全球前10大TV品牌的出貨佔6成,通路白牌則佔35%,其餘IT產業TV品牌則約佔5%,目前無論是在前10大TV品牌或是通路白牌,出貨都有明顯成長。 雖然友達看好LCD TV市場後續發展,不過,市場擔心LCD TV市場恐有庫存過高現象,對此熊暉表示,友達從2004年就發現TV通路會有比較多的存貨,因為TV市場的通路結構與個人電腦(PC)市場不同,PC市場一般來說合理庫存約在2~4週,而TV的通路合理庫存較長,約6~8週。 儘管2004年上半TV的庫存多,引發市場疑慮,不過,熊暉表示,2005年相較於2004年在庫存上已經有很大改善,加上目前已進入8月旺季,因此,庫存風險因素將會逐漸消失。 另一方面,針對外資法人問到新力(SONY)下修LCD TV出貨估計,何以友達仍對市場如此樂觀?友達董事長李焜耀則表示,當初新力對於市場估計太過樂觀,而對於與三星合資七代線的產能貢獻估算,也因曝光機因素有所更動,因此,影響其整體出貨數量。不過,SONY在TV市場的市佔率逐漸下滑,一方面也與最近歐美品牌犀利的低價攻勢有關,這是個別事件,整體市場仍是相當樂觀。

李焜耀:面板產業已逐漸走向成熟下半年穩定復甦 可望呈現健康發展

(記者邵琮淳/台北)
2005/08/04

 友達(2409)第二季(Q2)表現亮眼,法說會上也對2005年下半面板景氣釋出健康樂觀的看法。友達董事長李焜耀表示,面板產業已經逐漸走向成熟,在穩定復甦的情況下,下半年可望呈現健康發展。友達並對Q3營運做出預估,友達財務長鄭煒順表示,Q3大尺寸面板出貨量可望成長10%,中小尺寸在旺季效應下出貨量將成長20%,而大尺寸平均價格(ASP)則可望再往上揚升5%左右。 友達資深執行副總熊暉表示,2005年下半看起來仍是呈現供需平衡狀態,原本友達一直到2004年Q4都認為2005年下半會供過於求,不過,自Q1開始發現2005年淡季不淡,需求持續成長後也修正看法,預估2005年全年供過於求比都會維持在正負2.5%以內。熊暉表示,目前市場能見度可以到年底,至於2006年Q1情況,目前則是還難預測。 在價格部分,熊暉表示,與過去景氣反轉時不同,下半年面板ASP並不會有劇烈的反彈,而是呈現平穩狀態。以個別應用來看,15吋與17吋監視器面板價格仍有一點漲價空間,但幅度不大,預計15吋將可再漲5美元,17吋則可漲10美元左右。不過,19吋監視器面板的入門機種可能會下跌5美元左右,但高階產品價格仍會持平。 在筆記型電腦(NB)面板部分,熊暉表示,最近NB面板需求強勁,價格也直往上漲,預估Q3主流的15吋、15.4吋NB面板將會上漲20美元左右。至於在LCD TV面板部分,目前20吋產品供應吃緊,因而將會上漲5美元,至於26吋、27吋產品則是持平,32吋產品則仍會策略性地降價。不過,熊暉也表示,32吋產品降幅應該會趨緩,Q3約降10~15美元,同時他也修正過去年底跌到500美元的說法,認為大約跌至550美元。 此外,為因應面板市場供需與價格走勢,友達Q3也調整產品比重,以出貨量來看,監視器面板將從Q2的61%降到59%,NB面板則從23%降到21%。熊暉強調,比重雖降,但整體出貨量仍是成長。至於LCD TV面板部分,則將從12%成長到14%。 而就個別應用的個別尺寸比重而言,15、17吋監視器面板的比重略降,19吋則略增,NB各尺寸面板比重變化不大,而LCD TV面板部分,則是由於六代線產出,因而32吋的比重將從23%大幅提高到36%。

Wednesday, July 27, 2005

Q2台灣TFT LCD及下游TV、監視器出貨年成長率皆超過5成台廠在TFT LCD相關領域影響力逐漸加強

(黃銘章/DigiTimes Research)
2005/07/27

 過去10年來,台灣在影像顯示產業有卓越表現,從過去在CRT監視器產業位居世界龍頭,進一步延伸至LCD監視器產業,許多業者亦擴展到液晶電視(LCD TV)市場領域。在上游方面,2005年第二季(Q2)台灣大尺寸TFT LCD出貨量市佔率已居全球首位,同時在中小尺寸出貨上亦展現強勁爆發力,整體而言,台灣在全球影像顯示產業的影響力持續增強。 大尺寸TFT LCD出貨量超越韓商 躍居第一 上半年台灣大尺寸TFT LCD僅面板五虎總出貨量即達4,093萬片,超越南韓廠商,扭轉韓廠出貨持續領先台廠的情形。尤其Q2台廠出貨2,213.6萬片,較2004年同期成長51.5%,較Q2成長17.8%,與韓廠Q2的季成長率相較,三星電子(Samsung Electronics)Q2成長13%、樂金飛利浦(LG.Philips LCD;LPL)成長9%(由出貨面積成長14%反推),台廠在出貨量上成長較快;展望全年,台廠出貨將超越9,000萬片,全球市佔率亦將超過46%。 上半年台灣面板廠在大尺寸LCD出貨成長最耀眼的部份,仍是在電視用LCD方面,根據DigiTimes Research的統計,台廠Q2電視用LCD出貨量達254.3萬片,佔全球電視用LCD出貨比重恰好超越50%大關,此將是台灣繼監視器用LCD之後再拿1項世界第一。儘管奇美電子(3009)Q2因30、32吋產品線轉換,導致出貨成長一時不若過去般迅速,但台灣面板廠在欠缺國際知名電視品牌支撐的大環境下,仍能奪下電視用LCD全球5成以上市場,確實是難得的成績。 中小尺寸TFT LCD維持強勁成長力道 同樣地,在中小尺寸TFT LCD部份,台廠包括友達(2409)、統寶、元太(8169)、群創皆有亮麗表現,Q2中小尺寸TFT LCD總出貨量達到2,294.1萬片,季成長率達45.4%,年成長率更達到105.6%,算是十分耀眼的表現。 2004年日本廠商佔全球中小尺寸TFT LCD產值約70%,韓廠約16%,台廠則佔10%,不過,在台廠快速追趕下,預估3年內可達到與韓廠並駕齊驅的地位。 與佔南韓中小尺寸TFT LCD產值約三分之二的三星相較,三星Q2出貨量達1,310萬片,較Q1小幅衰退5%,LPL則小幅成長。台灣則在眾多廠商多點發揮下,包括數位相機用、數位攝影機用、車用、Portable DVD用及手機用TFT出貨皆呈現成長,因此進一步拉近台灣與南韓大廠出貨量的差距。 集團關係及客戶關係帶來的效益 未來對台灣中小尺寸TFT LCD產業有利的項目,包括台面板廠較日系廠商平均低30%的價格競爭力(與夏普特殊規格產品如CGS TFT LCD相比,甚至可低50%)及靈活的生產分工營運模式,此外,友達可望從明基(2352)購併西門子手機事業一事獲得部份面板訂單,鴻海集團「富爸爸」效應發酵,可望為群創引進與世界級客戶合作的機會。 相對地,日系廠商雖然在消費性電子產品領域仍居世界主要地位,面板廠商與整機廠商集團關係亦密切,不過日本業者在價格策略較不彈性、海外市場開拓上動作亦稍遲緩,是台廠未來進一步擴大影響力的有利因素。 友達總經理陳炫彬曾表示,經營中小尺寸TFT LCD事業,最關鍵的並不是技術,而是客戶關係。日本消費性電子廠與面板廠的集團關係雖密切,日商在中小尺寸TFT LCD的技術水準亦較佳,不過現在幾乎所有消費性電子產品價格都在持續下跌,日本消費性電子產品在全球的市佔率亦在下降中,台灣廠商中小尺寸產能日益增加,價格策略靈活是吸引力所在。 為降低成本,未來在消費性電子領域大量採用台製面板的情形將是可預期之事,此在數位相機市場已經浮現。未來台灣中小尺寸LCD廠與世界級品牌廠商的互動關係將更加穩固,台灣、南韓與日本三分中小尺寸市場的趨勢將十分明顯。 展望未來,台廠在中小尺寸領域應特別注意之處,為新興顯示技術帶來的機會與威脅,否則若是有一天OLED或其他技術在中小尺寸領域可取代TFT LCD時,縱使擁有再多產能也沒有多大意義,TFT LCD在許多市場淘汰STN LCD的殷鑑不能遺忘。 台LCD TV蓄勢待發 爭取白牌市場訂單 根據DigiTimes Research調查,Q2台灣廠商LCD TV出貨達到85.9萬台,較Q1成長25.3%,佔全球總出貨量401萬台的21.4%。由於台廠出貨仍以20以上(含20吋)為主,佔總出貨量的51%,30吋(以下提及皆含30吋)以上次之,佔26%,此一比例相較於全球出貨分佈並不遜色。 以三星為例,Q1其30吋以上LCD TV出貨量佔18%,Q2佔23%,與台灣廠商Q1佔17%、Q2佔26%大致上相當。不過,全球LCD TV發展潮流是朝大型化快速發展,預計Q3全球平均尺寸將達26吋以上,若台廠無法加快大型化的步調,在全球的生產影響力將會轉弱。三星預估Q3、Q4其30吋以上LCD TV出貨比重將分別達40%、47%,主要是三星與Sony合資的S-LCD在下半年將大量出貨32吋LCD面板;相對地,根據DigiTimes Research調查,台廠可能要到年底時比重才會達到38%。 台灣LCD TV廠商未來除了需在大型化繼續加強外,如何發揮台廠低價競爭力亦是發展之關鍵。目前與台廠唯一能夠在價格上競爭者為大陸廠商,挾著低廉人工及管銷成本,未來在LCD TV低價化的主流趨勢下,勢必與同質性高的台廠正面衝突。目前低價白牌市場約佔整體LCD TV的12%,其銷售價格彈性極高,是台廠在接國際大廠訂單之餘,可以努力之處。 台系LCD監視器生產比重進一步挑戰75% 2005年Q2台灣廠商(包含冠捷、Philips Taiwan)LCD監視器出貨達1,788.4萬台,較前1季成長10.8%,超出市場對淡季的預期。台廠佔全球LCD監視器出貨量比重,在2005年上半達到73%,預計下半年將進一步提升到74%。因為過去1年來台灣LCD監視器新興勢力如群創、奇美、達裕出貨明顯成長,加上冠捷與Philips在監視器製造事業的整合,預期台廠在LCD監視器的影響力將進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亦可以發現戴爾(Dell)等國際品牌大廠的代工訂單,近2年來逐漸朝向台廠方面轉移,也許與南韓廠商如三星電子、LG電子也具備強大國際品牌有關。預期台廠在全球LCD監視器生產比重2006年、2007年將分別高達77%、80%以上,與台灣在筆記型電腦2005年Q2已佔全球生產量約84%的獨強地位可相比擬。 為維持獲利率,日本、南韓LCD監視器品牌大廠,進一步增加委託台廠代工亦是可能發展之趨勢。以三星電子為例,其數位媒體(Digital Media)事業部以電視、監視器及PC為主要業務(另有STB、DVD錄影機及印表機等產品),在過去5季皆出現虧損,對標榜高獲利的三星而言,在LCD TV及LCD監視器領域,確實無力與台廠進行價格戰。隨著面板價格近期持續上揚,三星、LG電子部份LCD監視器機種已被迫漲價。 整體而言,下半年台灣影像顯示產業各領域仍將維持上半年的成長步伐,如何在成長量持續攀升的基調中,進一步扭轉低獲利甚至仍虧損的情形,為台廠在衝量之餘必須深思的課題。

Monday, July 25, 2005

Analysis - China to See Rivalry between LCD TV And PDP TV

07.19.05, 1:02 PM ET Asia Pulse Pte Ltd BEIJING, July 19 Asia Pulse - Recent years saw an upsurge of demand for FPD TV sets in China. Experts anticipate that LCD TV and PDP TV - two main categories of products of FPD TV - will divide up the domestic FPD TV market with their respective technical and cost features. The year 2005 will have a market demand for 1.85 million sets of FPD TV in China, 185 per cent higher than 2004. It is also expected that in the third quarter consumers to purchase LCD TV will account for 69.5 per cent as against 30.5 per cent favoring PDP TV, partly because consumers are more familiar with LCD TV, according to studies made by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rket Economy under the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er of the State Council and China Electronic Chamber of Commerce. But according to experts, LCD TV and PDP TV have respective advantages over each other. As for integrated performance, PDP shows better outcome with its 6 excellent indexes of all 12 main indexes, in which indexes of luminance contrast, brightness and color are better than those of LCD panel and minimum response time of PDP is 1 millisecond, compared to 10 milliseconds of LCD panel. In terms of service life, LCD TV manifests longer hours (60000hrs) than PDP TV (30000hrs). But new PDP TV of 2005 is also expected to be able to reach service life of 60000 hrs. LCD TV consumes power that is 30 per cent less than that of PDP TV, although both consuming above 200W. Analysis of cost for LCD TV and PDP TV shows that display panel occupies above 65 per cent of material cost, which determines prices of TV sets. Present cost of over-40-inch PDP is 50 per cent-55 per cent of cost of LCD, estimating 70 per cent-75 per cent of LCD cost in 2008. As for 40-inch display panel, PDP costs 25-US$30 per inch as against LCD panels cost of US$60 per inch. Manufacturers see the promising future of FPD TV markets and are expanding their production in 2005. In 2005, PDP manufacturers will have five new factories put into production, expanding their production capacity by 50 per cent, or 72 million units in new annual output. In the meanwhile, average price of PDP TV is expected to drop 20 per cent along with improving technology and developed new materials. LCD will also expand production this year by establishing five 6-generation factories (mainly focusing on production of 32-37 inch display panels) and one 7-generation factory, and it is anticipated that in 2007 and 2008 more 7.5-generation and 8-generation factories will attend the race. It is expected with one more year of adaptation to the market after 2008, 40-inch LCD TV will have the same cost as PDP TV. Therefore, the year 2009 will be a hot year for LCD and PDP to race to seize the FPD TV market. Data from CINO show that LCD and PDP will keep high growth in recent years in which PDP will dominate over-40-inch display panel market with market share rising from 32 per cent in 2004 to 49 per cent in 2008, due to descending price and improving technology; LCD, having few over-40-inch products, will dominate 20-37 inch display panel market with market share rising to 21 per cent by 2008 along with production from 7-generation and above 7-generation factories. (XIC)

Friday, July 08, 2005

友達專利佈局再下一城 與夏普達成交互授權協議雖仍限於PC應用面板專利 有助於未來以授權方式解決TV侵權糾紛

繼買下IBM 170件TFT LCD面板相關專利權之後,友達(2409)在專利權佈局又再下一城,7日發佈重大訊息取得夏普(Sharp)在TFT LCD面板電腦應用產品上的專利交互授權,不過同時友達也表示,此次專利授權並不包括液晶電視(LCD TV)的相關專利。事實上夏普與友達在LCD TV面板的專利官司,目前仍在訴訟階段,不過友達此次順利取得夏普電腦應用面板相關專利的交互授權,對於未來持續以授權方式解決官司之路又邁進了一步。 友達與夏普間的專利糾紛已久,夏普於2003年9月中,向美國舊金山聯邦地方法院對友達及其客戶提出民事控訴,指控友達製造的面板侵犯了夏普的專利權,2004年6月更以友達面板侵犯其專利權為由,要求日本大型超市永旺(Aeon)旗下的JUSCO連鎖量販店,禁止販售東元電機(1504)生產的20吋液晶電視。而友達曾做出反擊,於年初控告夏普在台進口的型號e750的PDA液晶顯示模組,侵害友達的專利權,而向法院聲請假處分。 雖然有關於LCD TV面板專利方面的訴訟,目前仍在進行中,不過友達此次與夏普取得電腦產品專利上,為期長達5年的專利交互授權,顯示未來雙方在專利權訴訟官司上,有機會以此方式和解。據了解,友達目前仍繼續與夏普洽談有關於LCD TV面板專利的授權,以免未來相關的專利官司訴訟,影響友達在LCD TV面板市場的佈局。 專利權佈局一直是台灣面板廠最弱的一環,這幾年也成為日本廠商箝制台廠壯大的手段之一。而友達近來一直不斷積極透過各種方式,來強化自身的專利權佈局。截至2004年底,友達申請中及已核准的的專利數便已達3,263件,為台灣面板廠之首,而除了累積自身研發專利實力外,友達不僅以買斷IBM專利的方式來強化攻擊性專利佈局,增加在國際上專利訴訟談判籌碼,也透過與日立(Hitachi)、夏普專利交互授權方式,進一步強化研發能量與專利權佈局。

Wednesday, June 29, 2005

奇美7.5代布局 仍有雜音

2005.06.29  工商時報 陳泳丞/台北報導
奇美原訂在二○○七年中進入第七.五代線的試量產,近期則傳出在七.五代與八代線之間仍有不同的考量聲音。對此,奇美說明,截至目前為止,七.五代仍是內部的主要考量,不過後續的液晶電視市場尺寸究竟如何演變?現在很難以預測,如果規劃不當,產能將會變成營運與獲利的毒藥。
根據奇美的規劃,編號為五廠的新五代線,將在明年第二季開始裝機,第四季開始量產,至於七.五代線,則會在五廠量產後的六個月緊接著進入量產,也就是在二○○七年中左右進入生產。
奇美說,新的五代廠單月基板產能九萬片,主要目標就是針對四十二吋與四十七吋液晶電視面板而來(每片基板切割兩片),而且具備可以彈性加入OA面板(NB與液晶監視器)生產的能力。至於編號六廠的七.五代廠,第一期的基板月產能約三萬片,第二期產能尚未確認。
如果以奇美六廠的量產規劃時間來看,今年底以前將必須完成設備機台的需求規劃與訂單釋出,因此最近有關七.五代或是八代廠的規劃,都要進入緊鑼密鼓的階段。以夏普八代線來說,預計明年十月要進入量產,將是全球第一條八代線,主要鎖定四十吋與五十吋的液晶電視市場。
奇美主管說,未來液晶電視的尺寸究竟要到多大才算是合理的市場主流,現在很難以現有資訊去做判斷,但以投資金額如此大的七.五代或是八代廠來說,如果規劃不當,屆時產能將會變成拖垮公司營運的毒藥。

Friday, June 24, 2005

設備自給率不到5% 技術、專利等命脈都扣在日商手中台灣業者競爭力遠不如韓國面板恐成最賠錢明星產業

記者丁萬鳴、許韶芹/台北報導
今年以來面板(TFT-LCD)產業的變化,讓投資人和經營者都瞠目。去年台灣面板業者積極投資,帶動了台灣「面板王國」的氣勢;今年它卻可能成為全台灣最賠錢的明星產業。
去年下半年急轉直下
去年上半年面板景氣看好,面板五虎全年都呈現獲利情況,更打出不少擴產計畫。但到了下半年,因為韓國、日本等競爭業者擴廠速度太快,液晶電視需求不如預期,雖然全年獲利,但去年下半年已經嚴重的急轉直下。業者形容,「六月前晴空無雲,六月後烏雲密布」。六代、七代廠紛紛叫停或暫緩。
去年6月,15吋面板平均報價還有220至230美元,17吋面板則在290美元,但到了9月,三個月的跌幅,已吃掉上半年上漲幅度。到了年底,已經到了二線廠低價賠本搶單的程度。
去年下半年景氣急轉直下,讓五虎今年第一季全數虧損。其中一線廠友達、奇美,稅後虧損為21.29億和19.71億元,二線廠華映、廣輝和彩晶更慘,華映稅後虧為39.83億,廣輝稅後虧損40.54億元,彩晶第一季虧損金額更創44.97億元的歷史新高,毛利率為-30.0%。幾乎吐完了去年所有的獲利。
行政院主計處五月下修經濟成長率,民間投資衰退幅度驚人,主要就是台灣五大面板廠看壞景氣,暫緩多項面板擴廠計畫。去年面板業總投資2700億元,是全年民間製造業投資的29%,去年全年經濟成長率5.7%,其中民間投資成長28%,面板等巨額投資,對經濟成長率高低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其實面板和半導體兩兆產業,占了台灣一半以上的民間投資,但「兩兆」產業波動大,看似漂亮的數字,其實讓經濟成長率也不穩定。
清華大學電機系教授曾孝明分析,日本在1997年後開始把大量被韓國擊敗的「筷子民族產業」技術賣給台灣,面板產業就是其中之一,但有一大半面板產業的零組件、化學原料,以及生產面板用的設備、專利,大部分仍掐在日本人手上。
日本廠商狠賺一筆
民國88年起至去年,台灣投資面板業的資金高達1.12兆元,但其中設備自給率不到5%,相較於韓國面板業去年設備自製率已接近五成,台灣大量投資面板業,但還被日本廠商狠賺一筆設備、專利費。
雖然面板業景氣波動大、風險高、獲利不穩定,但因為投資大,反映在經濟成長的數據好看,為了爭取比較好的經濟成長率和政績,政府特別偏愛這種巨額投資。曾孝明認為,台灣產業界和政府喜歡盲目追求「世界第一」的產業,但所謂的「世界第一」,也不過是降低成本,但實際的專利、技術乏善可陳,台灣要耕耘所謂的產業無形資產(品牌、專利),就應該少投資低毛利的代工業。
「韓國面板廠技術進步速度,快得嚇人!」拓璞產業研究所光電半導體中心主任賴文漢對韓國面板廠的快速發展很憂心。剛結束的台北國際光電展號稱全球第三名,但規模大不等於技術好,台灣面板產業的技術、專利等命脈都扣在日商手中,讓台灣面板業者競爭力遠不如對手。
無法掌握自主專利和核心技術,讓台灣面板業一起步就成了製造業。2003年,友達支付日本富士通新台幣2.44億元的權利金和研發費用,以取得廣視角技術;今年初,美國玻璃大廠Guardian控告台灣友達、華映、奇美電、彩晶等面板廠,和廣達、大同、明基、台達電等多家系統整合和製造廠商,侵犯其廣視角技術,友達和奇美已經和Guardian和解,授權金估計一年約在2.67億元以上。
一線大廠比不上韓國
雖然台灣一線面板廠友達、奇美也開始透過轉投資或成立子公司方式,進行垂直整合,但和韓國面板大廠相比,時間又晚了一步。至於二線面板廠,沒有多餘資源進行上、中、下游整合,不管在原材料,或是機器設備上都還得依賴日本企業。
【2005-06-15/聯合報/B2版/焦點】

Thursday, June 23, 2005

三貓一猴,打出什麼牌?

文-蔡燿駿2004年5月 e天下雜誌
歷經兩次「液晶循環」洗禮,台灣TFT產業明顯分出兩大集團:帶頭的領先集團是「兩隻老虎」友達、奇美,以及次集團「三隻小貓一隻猴」華映、彩晶、廣輝與群創。站在這波液晶循環再次復甦的浪頭上,台灣面板「次集團」4家廠商,手上握著哪些「差異化」王牌?
投資動輒數百億,使得加入TFT-LCD面板事業,就等於是參與一場世紀豪賭!當2004年初,台灣TFT產業景氣又邁向前所未有的高峰時,這場賭局,也愈來愈精彩!
台灣TFT產業在歷經兩次「液晶循環」洗禮之後,各家的產業地位,已經明顯分出兩大集團;而自從李焜耀提出面板業的老虎與貓的說法,業界開始普遍採用。帶頭的是以友達、奇美這「兩隻老虎」為主的領先集團,再來就是華映、彩晶、廣輝及群創,這「三隻小貓一隻猴」的次集團。
根據美商市場調查機構DisplaySearch在今年初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全球前5大面板廠商的排名情形,到2007年之前都不會有太大的變化,而且,還將佔有全球70%的市場,呈現與DRAM產業相似的「集中化」現象。
「相對前5大廠大者恆大,小型廠要趕快找出屬於自己的利基市場,才能繼續生存下去,」DisplaySearch台灣區總經理王建二表示。
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也呼應了這樣的說法。他在日前接受報紙媒體專訪時就表示:「台灣面板廠的長相都太接近了。」他認為,如果彼此間可以找出「差異化」的路線,不用再花鉅資擴產,照樣可以享受獲利。
站在這波液晶循環再次復甦的浪頭上,今年在這個台灣面板「次集團」中,這4家廠商手上掌握的「差異化」王牌,已經呼之欲出。
華映:打出「IT產品牌」
華映打的是「IT產品牌」,主攻桌上型和寬螢幕筆記型電腦螢幕的資訊產品。今年第一季,隨著IT景氣大幅復甦,讓華映大賺了55億,可說是面板小貓中的「貓王」。
在首季亮麗成績的背後,也印證華映在2年前採用4.5代廠的策略,已經完全奏效。
2年前,華映決定興建4.5代面板廠的時候,被所有人批評為「不上不下的決定」。但是近來分析師們卻紛紛改口,認為是「相當成功的戰略」。
「華映可以說是下對棋了!現在,連奇美都學起華映,選擇先興建5.5代廠,切入各家6代廠的戰局,」工研院ITIS產業分析師梁素貞說。
接掌公司剛滿一年的華映總經理林鎮弘,在今年初的法說會上就表明:「華映的目標,是要成為一個純的TFT-LCD廠。」
此外,「大陸牌」也是華映另一張安全牌。華映不僅將液晶面板和電漿電視後端模組生產線,陸續移至大陸生產。今年第3季,華映福州廠還將在大陸A股上市,成為大陸A股第二家外資上市公司。
華映總經理林鎮弘表示,到大陸上市的意義,一方面可以開拓當地的客戶,一方面也方便募集大陸資金。
不過,也有一位外資法人分析師批評,華映此舉意義不大,「在台灣市場根本不乏資金,現在去大陸上市,只是因為大陸根本沒有TFT類股,華映在那邊的股價可以漲得比較兇。」
彩晶:秀出「液晶電視牌」
另一方面,彩晶和華映一樣,也是信心滿滿,不過與華映不同的是,彩晶大膽秀出「液晶電視牌」,積極與國際大廠結盟,大舉宣傳其台灣唯一擁有的AS-IPS廣視角技術,試圖提早搭上即將啟動的液晶電視列車。
「彩晶今年會比去年大賺10.8倍!」4月,彩晶執行副總經理周定輝,在破天荒召開上櫃以來首次的法說會上,面對台下爆滿的法人,宣布彩晶2004年財測。
今年,彩晶內部估計,營收將達602.5億,稅前盈餘要賺92億,比去年8.5億的獲利成績大幅提升。
「我們不是最大的面板廠、擴產速度也不是最快的,但在電視品質上是最用心的,」身為華新焦家的幼子,彩晶董事長焦佑麒顯然相當懂得「老么哲學」,在面對媒體時不斷謙虛地表示,彩晶不搶大、不搶快,只求做到品質最好。
焦佑麒口中的品質關鍵,在於技轉自日立(Hitachi)最新一代AS-IPS先進廣視角技術。彩晶已經計畫和同樣使用相同技術的日、韓廠商聯盟,效仿「Intel inside」的行銷策略,未來在液晶電視的產品上,也貼上「AS-IPS inside」的標籤。
主管彩晶南科五代廠廠務的彩晶副總經理周志豪證實,現在AS-IPS製程的良率已達50%,今年底目標是要達到80%。
「現在已經有23位國內外客戶,在等我們的AS-IPS電視面板產品,」焦佑麒補充說。
廣輝:「母集團牌」之一
較晚進入TFT產業領域的廣輝和群創兩家,都攤出「母集團牌」。兩家的出牌策略相似,但牌面花色各有不同。
廣輝來自全球最大筆記型電腦代工廠廣達集團,廣達當然全力支援廣輝做筆記型電腦的面板。群創則配合鴻海集團日益擴大的手機代工佈局,著重在生產中小尺寸面板,供應鴻海所需。
事實上,廣達在去年中就正式成立「顯示系統事業部」,由「三廣總督」廣達董事長林百里和總經理梁次震親自領軍,主攻液晶電視和消費性電子產品。為了加速廣輝的量產進度,廣輝除了廣達的照顧外,還有一個居全球液晶電視龍頭的「日本媽媽」--夏普(Sharp)。
台灣面板廠藉由向日本廠商移轉技術,是每家皆然的情形。華映與三菱(Mitsubishi)、彩晶和日立,都有相當長期的技術合作關係。其中,廣輝和夏普的合作程度卻最為密切。
去年,廣輝5代廠的量產進度落後,業界認為,這和夏普的超高品質標準有關係。但是今年3月,廣輝的良率後來追上,從原先不到5成,提高到85%,讓公司首季獲利30億元,還超前了彩晶的17億元。
此外,夏普已經率先在日本興建7代廠,其生產經驗對於廣輝將來發展大尺寸液晶電視時,學習曲線會縮短許多。英國保誠投信研究投資部襄理葉永傑也表示,在廣達和夏普的庇蔭之下,廣輝將來不管景氣好壞,出貨管道都也較有保障。
群創:「母集團牌」之二
2003年1月才宣布進軍TFT產業的群創,雖然廠房要到年底才能量產,但由於鎖定的面板市場和其他同業不同,也被鴻海董事長郭台銘稱為「靈猴」。
「群創走的是系統整合商的路線,」群創總經理段行建指出,群創在年底將陸續量產的4.5代和5代廠,將先以高毛利的中小尺寸面板為主,避開與台灣其他面板廠在大尺寸面板的競爭。
同樣專注在中小尺寸面板市場的競爭對手元太科技,自然密切關注群創的動作,卻也樂觀其成。「因為郭台銘一進來,其他人可能就不敢再進來了,」元太科技總經理李健民笑著說。
「今年每個人手上的牌都有了,接下來就看去哪個牌桌打!」王建二提出他的觀察。
目前看來,這三隻小貓都已經陸續坐上「液晶電視」市場的牌桌。連群創也不排除未來加入液晶電視面板戰局的可能。
根據統計,如果要將現在全球1.5億台的映像管電視,全部換成液晶電視,全球至少需要蓋上30座6代廠。因此,假使液晶電視市場順利打開,不管是大廠、小廠,只要有液晶電視生產線的,都有飯可以吃。
因此,不管有錢沒錢,各家都在拚命地集資增加產能。華映、彩晶、廣輝的6代廠,都已經陸續開工。就像牌桌上的籌碼愈疊愈高,現在全梭了,要就大賺一筆,搞不好就是輸得精光。
「現在的面板市場已經形成一種『恐怖平衡』!」工研院ITIS產業分析師梁素貞憂心地指出:「如果液晶電視市場的需求,沒有如大家預期時間點起來的話,這些小廠會比大廠摔得更慘。」
沒有人知道這下一波的產業失衡,什麼時候會發生,可能也沒有人會希望發生。不過,從「三隻小貓一隻猴」各顯法寶、逐漸發展出自己「獨特性」的情況下,台灣的TFT產業已經愈來愈健康了。

廣輝華映 6代廠9月量產

〔記者陳梅英╱台北報導〕繼友達(2409)6代廠量產之後,華映(2475)與廣輝(3012)6代廠也蓄勢待發,華映在4月點亮第1片6代廠的面板後,6月起將展開試產,廣輝也於上週正式點亮第1片6代廠的面板,兩家公司都預計在第3季加入量產行列,爭奪台灣第2條、全球第3條量產的6代廠地位。
華映財務部協理巫俊毅表示,4月點亮的第1片6代廠產出的32吋液晶電視產品,是採先切後貼方式,6月起將是全片貼合,象徵華映6代廠的產出技術已經克服。
華映TFT事業部副總江文章表示,6代廠目前已經進入試產階段,初期良率狀況不錯,預計在9月份如期量產。
根據華映量產計畫,6代廠於第3季量產,預計年底投片量達6萬片,由於華映有第2座4.5代廠專攻OA產品,因此,6代廠量產後,將以液晶電視面板為主力產品,不過也會考量市場狀況做彈性應用。
廣輝6代廠已經於上週點亮第1片面板,頗有後發先至的態勢。華映認為,重點是在最後進入量產階段以及良率,而華映對於6代廠未來產出的良率提升,相當有信心。
廣輝6代廠雖然也計畫於第3季量產,但廣輝當初在設備移入時間點晚於華映,一般認為華映量產速度將會領先廣輝,成為繼友達之後台灣第2條量產的6代廠。
然而,據表示,廣輝在上週點亮第1片6代廠面板後,內部對於6代廠試產結果相當滿意,廣輝將按計畫於9月量產,根據廣輝規劃,年底6代廠投片量將達4.5萬片。
廣輝也進行5代廠擴廠計畫,將於下一季增加1.5萬片投片量,屆時廣輝5代廠的產能將從現在的6萬片提高到7.5萬片。
由於面板產能陸續開出,市場對於面板價格能否一路續漲看法大不相同,加上液晶電視下半年市況不明,美林證券最近一份研究報告建議客戶減碼面板股,理由是面板股價已經反映產業谷底狀況,不過多數法人認為,美林證券看法並無新意。
高盛證券分析師黃玉惠認為,從來沒有一次面板產業循環如此快速就結束,但她也認為,最近面板股的股價受制於產業淡季,以及面板價格漲勢趨緩,確實不會有太大反應,但是長期而言,市場仍在等待面板股轉虧為盈的消息。
至於面板廠商無論一線、二線廠對新產能的投入,都相當積極,黃玉惠認為,新產能焦點鎖定液晶電視,以目前液晶電視市佔率仍低的情況,需求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但創造需求則需要價格刺激,因此,她認為,面板廠商比的應該是良率提升速度與成本控制的能力。

Tuesday, June 14, 2005

SED TV於2005年將開始挑戰LCD與PDP TV

無論是液晶電視或者是電漿電視,雖然其以薄型的外型吸引許多消費者「棄映像管而買薄型平面電視」,但是以技術甚至畫質觀點來看,其實還有很多發展的空間.因此沉寂已久的場發射顯示技術(Field Emission Display),因為具備映像管畫質、薄型平面外型、高對比與低耗電量的優勢下,即將給市場一場震撼教育.
由東芝與佳能(Canon)主導的SED(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 Emitter Display)顯示技術,其實是場發射顯示器的其中一種技術.在量產技術成熟的情況下,將在2005年8月在日本西部的兵庫縣姬路市向全球電視機市場前進.
由於東芝原本是電漿電視的信奉者,但是其認為電漿顯示器在技術方面一直無法突破,因此決定放棄電漿顯示器技術,改往SED發展.其並宣稱,SED電視機的價格將能夠與電漿電視機競爭的情況下,市場人士與電視機業者不排除由電漿電視轉而支援SED電視.
根據拓墣產業研究所(TRI)的預估,2005年全球SED電視機出貨量將可達1萬5千台,而2007年之後,由於東芝與佳能在SED面板生產技術不斷改善與精進的情況下,將開始跳躍式成長,因此預估至2010年時,將可達到3百萬台的出貨目標,也就是說,5年之間,將成長200倍.
根據東芝宣稱,東芝與佳能合資成立的SED公司,將在2005年8月開始生產研發多年的36吋SED電視,2005年底將再投資1,800億日幣,於2006年推出50吋的產品,並在2007年進入大量生產時期,東芝與佳能都期望SED電視能為其在數位電視時代,找到一個進入市場的利基.
東芝認為,SED工廠之所以設立在兵庫縣姬路市,主要原因是映像管電視舊廠已經於2004年9月停止生產,因此決定在該地建立新廠,生產SED電視.一方面,SED與映像管技術有類似之處,另外一方面也能夠達到快速生產的效果.(716字)(本室編撰 Carlos)

中小尺寸面板市場門檻高 陳炫彬:客戶爭取不易

(記者邵琮淳/台北)
2005/06/14

 中小尺寸面板市場進入門檻高,使得許多要進入中小尺寸面板市場的大尺寸TFT面板廠遭遇不少困難。友達(2409)總經理陳炫彬表示,事實上中小尺寸面板的技術並不是太大的問題,各家面板廠都有技術能力可以推出各類產品,但是客戶關係的經營才是造成中小尺寸面板市場跨入門檻高的主要原因。 自2004年起,台灣幾乎每家大尺寸TFT面板廠,皆計劃將四代以下的產線產能轉移到中小尺寸面板產品上,主要的原因是由於監視器面板利潤空間漸小,加上以四代、五代產線生產監視器面板較具生產效益之故。台灣面板廠包括華映(2475)、彩晶(6116)、廣輝(3012)都有此計畫,群創則擬用4.5代廠搶佔市場。 不過,雖然各家大尺寸面板廠都想切入中小尺寸面板市場,但並未如想像中來得容易,陳炫彬表示,中小尺寸面板的大多數應用都與消費性電子有關,日本中小尺寸面板廠商與消費電子廠商的合作關係事實上密不可分,因此新進入的廠商想要切入事實上相當的困難,車用面板亦然。 陳炫彬表示,中小尺寸面板的客戶認證時間都需要很多年,友達如今在中小尺寸面板市場發展順利,主要還是由於從聯友時代一路打下來的基礎,與客戶建立長期合作關係之故。陳炫彬表示,有許多日本客戶友達幾乎花了3年才得到客戶認證,有些車用面板客戶甚至等到5年。

無線藍芽耳機可望成為OLED面板第三運用產品

錸德科技(2349)13日舉行股東會,由於提列資產減損與2004年營運獲利不佳,導致2004年每股稅後虧損3.2元,錸德決議不配發股利,錸德集團執行長葉垂景表示,碟片產業未來將朝差異化路線發展,資金、設備與技術將是勝出關鍵;轉投資錸寶科技拜手機與MP3音樂播放機出貨提升,加上新興的無線藍芽耳機可望加入採用OLED面板,2005年下半開始,單月有機會出現轉虧為盈局面。 碟片產業由CD-R時代不斷發展到16倍速DVD+R/-R、8.5GB單面雙層(Dual layer;DL),甚至到下世代的藍光DVD光碟片,葉垂景指出,隨著進入門檻不斷提高,擁有資金、設備與技術才是未來勝出關鍵。

葉垂景認為,碟片將朝差異化路線發展,為因應此一趨勢,錸德也積極提高毛利、高單價碟片如8.5GB單面雙層的出貨比重,以目前接單情況來看,2005年DL光碟片出貨可望較2004年成長100%。

除碟片本業漸入佳境外,轉投資錸寶科技拜可攜式消費性產品需求攀升,營運開始有起色,葉垂景指出,OLED面板已陸續獲得手機業者與MP3音樂播放機製造商大量採用,2005年第三季有機會出現單月轉虧為盈契機。 而在新客戶拓展有成,加上新興運用不斷被開發出來,葉垂景指出,無線藍芽耳機可望繼手機、MP3播放機後,成為第三個新興運用產品。也促使錸寶2005年OLED面板出貨激增,2005年第一季OLED面板出貨僅300萬片規模,第二季成長至400萬片水準,從2005年第三季開始,單月出貨量可望達200萬片水準,預估到2005年第四季單月出貨量挑戰300萬片,在在顯示錸寶營運已出現轉機。

Monday, June 13, 2005

億光葉寅夫:LED背光源將商品化

2005.06.09  工商時報 徐仁全/台北報導
LED何時能用在LCD-TV背光源上,億光及晶電昨日分別在光電展展出以LED為主的三十二吋液晶電視背光源,外界揣測是為奇美量身打造,但億光董事長葉寅夫則不願表示任何意見,連忙說沒有沒有。
今年LED廠商參展主題分三類,一是主攻LED作為LCD的背光源,不再是小尺寸為主而改攻中大尺寸,億光及晶電都秀出三十二吋LCD-TV的試作品,璨圓也展出十七吋背光源,紛紛宣誓LED可作為LCD的背光源,未來可取代CCFL之用。
葉寅夫也表示,目前在七吋車用的LCD面板背光源上使用LED與CCFL價格已差不多,億光也少量出貨中。而此次展出的三十二吋LCD-TV的LED背光模組,目前與CCFL差價有五倍,但明年第二季時可達量產階段,屆時差價只有二倍,市場可接受。
其二的特色是汽車應用市場產品,會場上億光展出汽車尾燈及頭燈,璨圓也展出汽車尾燈。不過,葉寅夫認為汽車市場認證時間較長,廠商要切入還需要些時間,不會太快拿到訂單,但各家已有準備,只是時間問題。
最後則是應用市場最大的照明市場,也是各家業者今年的展出重點,億光攤位上全部採用LED照明,沒有用半顆傳統燈泡或日光燈,光寶及璨圓也展出室內用的照明應用。

Thursday, June 09, 2005

【日本記者看中國】從“京東方科技”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勝算

  【日經BP社報道】 本文譯自常駐北京的日本記者於6月6日面向日本讀者撰寫的日文專題,特此備註。更多報道參見日本記者看中國專題。   “走出去”,指的是中國企業開始積極進軍海外或兼併收購海外企業這一經營動向。   5月25日,作為首家批量生產自主開發的大型TFT(薄膜電晶體)液晶面板的中國企業,電子儀器製造商“京東方科技集團”的生產線開始啟動。但是,所生產的液晶面板其實並非京東方集團從零開始自主開發的。該公司在2003年1月斥資3億8000萬美元收購了南韓企業“海力士半導體(Hynix)”的TFT液晶面板業務,將包括技術人員在內的約1700名南韓員工攬至麾下。

作為國家戰略得到政府支援   
京東方集團利用南韓的技術和人才,在北京郊外投資12億5000萬建立了新工廠,此次量產的玻璃底板邊長超過1m的“第5代”TFT液晶面板。生產能力為月產玻璃底板3萬塊,成為中國國內第二家批量生產第5代液晶面板的廠家,僅次於上海廣電集團與NEC合資組建的上海廣電NEC液晶顯示器(月產4萬5000塊)。   京東方集團還計劃在年內增設生產線,將生產能力提高到月產6萬塊,從而超過上廣電NEC躍居中國第一。其目標是打破以往被日本、南韓、台灣的製造商所壟斷的市場格局,成為中國第一家世界級大型液晶生產商。   “走出去”這個詞在中國開始被廣為使用始於90年代末中國正式加盟世界貿易組織(WTO)之後。在中國市場對外開放進展的形勢下,中國企業如果只是在國內疲於防守而不積極進軍海外,是無法在激烈的全球化競爭中生存下去的。這種危機感正是“走出去”一詞的背景所在。“走出去”一詞被明確寫入了第10個五年計劃(2001~2005年),作為國家戰略得到了政府的有力扶持。   早期的“走出去”動向主要是國有石油公司投資海外油田開發項目,家電製造商在東南亞設立工廠。但是最近,中國企業收購海外企業的大手筆急劇增加。去年12月,個人電腦巨擘聯想集團以總額17億5000萬美元收購了美國IBM的個人電腦業務,至今令人記憶猶新。   家電巨頭TCL集團在2002年9月收購了德國老牌家電製造商施耐德,次年11月與德國湯姆遜多媒體公司成立了合資公司,整合了湯姆遜的電視機業務。汽車巨頭“上海汽車”去年10月以5億美元購得南韓雙龍汽車49%的股份。京東方集團也是在“走出去”的大潮流下收購海力士液晶業務的。
兩位領軍人物息息相通   
然而,統觀全球,跨國的大型收購成功案例並不多。原因是,要超越語言、企業文化、聘用習慣等巨大差距將員工的心凝聚在一起,非同小可。而且擁有足以涉足海外大型收購案的雄厚資金,幾乎都是有政府背景的大型國有企業。其企業文化及經營手法,與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企業大相徑庭。“走出去”才剛啟步,現在下結論為時尚早,但筆者認為,其路途將會走得很艱難。   在這種情況下,採訪京東方讓筆者吃了一驚。這就是京東方在北京的新工廠建設速度比預期的還要快。2003年9月動工,一年後,也就是2004年9月就宣告竣工,經過生產線的試運行,從今年1月起便開始出產樣品。在進入批量生產後的今天,其產品的成品率已經達到近90%。   京東方用於建廠的時間並不比其他競爭對手有大幅的縮短。但是,京東方原本並沒有大型液晶面板技術,因此來自海力士的韓籍技術人員的全面協作不可或缺。   而位於南韓的原海力士工廠只生產過第3.5代產品,啟動第5代生產線對韓方技術人員而言也是初次經驗。況且工作舞臺又是與南韓截然不同的中國。總之,如果中韓兩國同事之間不能彼此真心合作的話,新工廠也許無法如此順利啟步。
“老實說,一開始聽說被中國企業收購了,不知前景究竟如何,心裏是忐忑不安的。來到中國以後,對於事物的看法又是不同的思維方式,所以剛開始每天都可以說是在接受文化震驚(Culture Shock)的洗禮。”一名原海力士的韓籍員工如此吐露心聲。既然如此,為什麼韓籍員工既不跳槽、又不怠工,而是竭盡全力協助建立新工廠呢?“這是因為兩位領軍人物的想法完全一致的結果。雖然工作一線多少有些分歧,但是對於跟隨他們,則是毫不猶豫的。”   這裡提到的兩位領軍人物,一位是京東方的董事長兼CEO王東升,另一位是負責TFT液晶面板業務的執行副總裁崔炳鬥。崔副總裁在海力士公司的TFT液晶業務創建初期就開始作為領導,深得員工們的信賴。王董事長聘請崔炳鬥在京東方總公司擔任重職,由其負責北京工廠的建設工作。除了合資公司,中國的國有企業,由外籍人士出任副總裁級別的職務,可謂是破格的待遇。

擁有共同的目標和戰略
  王董事長與車副總裁共同擁有的,就是北京新工廠的項目不成功,就沒有自己的未來,這種強烈的危機感。   京東方的前身,是一家製造老式真空管的國有工廠--北京電子管廠。這家工廠在1987年與松下電器產業成立了名為北京松下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的合資企業,開始製造彩色顯像管,隨後獲得巨大成功。然而,製造真空管的工廠卻因為背負鉅額債務和剩餘員工,瀕臨經營危機。三十多歲就被提拔為財務部門主管的王東升,開始大刀闊斧的改革:重組集團企業,分離債務、企業上市、裁減富餘人員。   透過與北京松下的合資,王東升一定認識到了關鍵部件在電子行業的重要性,以及將來取代顯像管的薄板顯示器的必要性。然而,松下在2000年與上海廣電集團成立了合資企業,製造其拿手的等離子體面板。所以王東升不得不尋找新的技術提供商。    而在南韓,2002年,正值重整經營的“海力士半導體”與美國“美光科技”之間的轉讓談判宣告破裂。海力士決定出售除存儲器之外的非核心業務,自力更生實現經營重建。此時,最先被列為出售候補的就是由崔炳鬥領導的TFT液晶面板部門。為了生存,崔炳鬥也不得不尋找新的贊助商。   兩位領軍人物之間的相互信任,正是因為曾經共有過這些危難經歷和危機感,才建立起來的。崔炳鬥表示,“京東方如今在中國和南韓都有製造基地。但是,這既不是兩家不同的公司,也不是屬於兩家母公司的合資公司。在擁有共同目標和戰略的同一管理層的率領下,全社職員齊心協力,這正是我們的優勢所在。”

資金籌集的“高門檻”
  儘管如此,京東方在前進道路上還是遇到了一個“高門檻”。液晶面板市場從去年夏天起持續處於供過於求的狀態,用於個人電腦顯示器的17英寸液晶面板的價格降低了近五成。南韓工廠的效益惡化,導致京東方在05年1至3月份出現了4億5000萬元的凈虧損。   為支付新工廠的建設用款,該公司於3月底向由九家國有銀行組成的銀行團融資了7億4000萬美元。據中國報紙的報道,在液晶面板價格跌破成本的局面下,京東方與銀行團之間的融資交涉陷入僵局。後來是在北京市政府的支援下才終於達成協定。另外,該公司股票上市以來出現最低值,所以也難以通過增資的渠道籌措資金。   昔日曾經渡過經營危機的王東升和崔炳鬥能否跨越下這道“高門檻”呢?其他諸如聯想、上海汽車這樣毅然“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中外企業領導人之間是否又有象王東升和崔炳鬥這樣的信賴關係呢?京東方的未來將成為預測中國企業能否成功“走出去”的風向標。 (記者:北京支局 田原 真司)

台灣重返電視王國

作者:陳良榕 5,15,2005 /第323期

八○年代,台灣外銷美國的電視,曾超過七百萬台,今年,液晶電視掀起換機熱潮,從美國、歐洲、日本一路延燒,無論老牌家電廠或IT資訊廠,都搶挖這批新電視金礦,台灣能否運用強大製造優勢,重返電視王國?

幾乎台灣所有有能力製造液晶電視的業者,都搶挖這個平板的電視新金礦。

黃明堂 攝

 八○年代,三十出頭、剛創業的郭台銘,常騎著一台摩托車,載著各式電視用端子、電視旋鈕,送到當時台灣最頂尖的「高科技公司」——中和的艾德蒙電視。幾個艾德蒙的資深員工記得這位黑臉年輕人,「很會做生意!」 當時,台灣剛萌芽的電子業是「黑白電視」,美商艾德蒙、RCA、飛歌分布在北台灣的幾大廠區,雇用了數萬員工。 還是家小公司的宏碁,為了委託艾德蒙代工電腦螢幕,幾個年輕工程師直接到中和督陣。包含現今資訊界的主幹,鄭定群(威碩總經理)和蔡溫喜(建碁總經理),剛退伍不久的童子賢(華碩副董事長)最年輕,負責驗貨。 「這些人,現在都是大人物了,」一位艾德蒙(現改名冠捷)的資深主管感嘆。 八○年代,電視工業交棒給電腦工業,從此台灣電視的黃金時代落幕,而電腦工業卻是旭日東昇。 暌違二十年,現在,電視製造又重新成為台灣的產業重點。新電視基地開挖 今年四月底起,南科東緣的大片甘蔗田中,挖土機隆隆作響。最快一年後,這塊二四七公頃的土地會成為台灣新的電視製造基地:「南科液晶電視專區」。區內將挖出幾個足球場寬的的人造湖泊,來自不同產業的三萬名員工,將在綠樹環繞的園區居住、工作。 奇美集團下的新面孔,去年從明基手中奪走台灣液晶電視第一大廠寶座的「新視代」,將與一樣專司液晶電視代工的緯創、駿林(歌林旗下)一起成為專區的核心。周圍則環繞著從高雄、中壢遷來的模具、塑膠射出成型等各色協力廠商。 高度垂直整合的生產方式,直逼豐田的「汽車城」設計。奇美電子副總經理林榮俊估計,未來電視專區的總產值可以達到兩千億。 當然,最關鍵的是一旁緊連的奇美電子最新的五.五代廠即將量產,奇美是台灣最大的電視面板製造廠,今年目標賣出五百萬個電視面板,佔全世界的二五%。 奇美在液晶電視下了大注。總經理何昭陽甚至在法說會上半開玩笑地說,「液晶電視市場如果(今年)沒有起來,奇美電子會很慘。」 野心勃勃的,不止以奇美為主的南科液晶群聚。事實上,幾乎台灣所有有能力製造液晶電視的業者,都搶挖這個平板的新電視金礦。大同、聲寶、東元、普騰等老牌家電廠,打算靠它重振昨日雄風,廣達、明基、緯創等資訊廠,則希望藉此「攻入客廳」。 接下戴爾訂單,也投入液晶電視代工的仁寶電腦總經理陳瑞聰便認為,液晶電視將是台灣未來唯一產值可與筆記型電腦(去年總值二○九億美元)相比的產業。 根據資策會資訊市場情報中心(MIC)的調查,去年台灣共出貨一七七.一萬台液晶電視,佔全球的一八%。今年台灣液晶電視可望倍數成長,達三四○萬台。 這數字還需要向上調整,因為今年,千呼萬喚中,液晶電視的換機潮真的出現了。從美國、歐洲、日本一路延燒,「非常熱,到處都非常熱,」友達光電董事長李焜耀說。 剛公布的今年第一季全球液晶電視出貨總量逼近四百萬台,超過一般預期。不但讓李焜耀、何昭陽兩人笑容滿面。各大廠也紛紛重估今年液晶電視的全球出貨,而且一個比一個樂觀。 三星電子、友達均將原先估計調高一到兩成。奇美則做出業界最樂觀的預測:全球將賣出二一五○萬台。 事實上,部份電視用的面板,已經出現缺貨現象。在板橋新建的普騰大樓裡,嶄新明亮的生產線上,慢慢滑過去的全是笨重的傳統電視,因為奇美的三十二吋電視用面板遲遲未到。「今天一天都在等面板,」普騰副總經理莊鎮國有點無奈地說。 主要原因之一,是經過去年台韓業者的流血競爭,今年第一季,最主流的三十二吋面板,價格已較去年同期跌了近半。

一台只要一千美元 
隨著四月間三星與新力合建,專門生產電視面板的七代廠投產,三十二吋液晶電視的報價將逼近一千美元——這是業界公認消費者最能接受的價格引爆點。 另一個理由,則是歐美「數位電視」的收視潮。而數位電視遠較傳統電視優異的畫質、CD品質的聲音表現,是帶動消費者更換大尺寸高畫質電視的「殺手級應用」。 而美國更以法規強制導入「數位電視」,要求今年七月前,所有在美國出售的三十六吋以上電視都需具備收看數位電視功能,三十六吋以下,則要有一半具備。這使得向來熟悉美國市場的台商信心大增。 但同樣是高畫質、大尺寸的技術,坊間還有較廉價的電漿電視、背投影等技術可供選擇,為何業界都將希望放在液晶電視? 工研院數位視訊計劃主持人鄭聖慶解釋,背投影的缺點是體積過大,而電漿技術則有高熱、壽命短的致命弱點。 事實上,早期液晶顯示技術也有反應速度過慢的弱點,畫面與畫面之間的殘影,收看體育賽事時尤其明顯,「歐洲杯足球賽時,球一踢,找不到球,然後就進去了,」飛利浦半導體台灣區總經理江建勳舉例。 但隨著廠商不斷改進,最新的機種反應速度已從十二毫秒(百萬分之一)降到肉眼難以辨別的五毫秒,「(消費者)可以接受了,」鄭聖慶說,業界的目標,是相當於映像管的一毫秒。 隨著技術革新,電視業已經出現大洗牌。由於液晶、電漿電視熱賣,LG、三星已成為世界電視的新王者。失去「金雞母」的新力,則是連年虧損。這次,台灣不一樣了 過去新力靠著獨家的「特麗霓虹」映像管技術稱霸,但到了平面電視時代,液晶、電漿面板卻是四處可得,而且各家技術相差有限。「以前是我有它們沒有,今天是我有它們也有,」台灣新力國際消費性電子產品行銷總經理織田博之解釋。 其實這不過歷史重演罷了,在二十多年前,由於彩色映像管的革命,新力、松下等日本業者也逼得稱霸黑白電視的美國廠牌,如RCA、飛歌等退出市場。 由於當初美商來台只為了廉價勞力,因此雖然台灣外銷美國的電視曾超過七百萬台,技術卻完全沒有生根。「八○年代的『代工』,只是『加工』而已,」身為台灣松下創辦人洪建全三子,一生伴隨台灣電視業的普騰電子董事長洪敏昌感觸最深。 普騰在八○年代以「PROTON」的品牌行銷美國,並以細膩的畫質表現,在CES等國際大展頻頻得獎,但仍受限國內工業水準,造價高於日本貨。「所有關鍵零組件都在日本人身上,怎麼拚都拚不過人家,」洪敏昌說。 但今天,「台灣和以前不一樣了,」洪敏昌說。 今天,佔了液晶電視八成成本的面板,更是台灣的最大優勢。台灣「面板五虎」分布在西部平原的廣闊面板廠,預計在今年內全球市佔率可達四三%,可超過韓國,奪下世界第一。 而且靠著施振榮、郭台銘等人帶頭,經過電腦代工的磨練,台灣製造業的實力已是今非夕比。除了面板,液晶電視的外殼、機構、晶片,台灣從製造到設計樣樣能做,樣樣有世界水準。

數位電視產業樹完整 
這次數位電視崛起時,台灣的關鍵零組件自給率高,「讓我很放心,」駿林科技執行長王以德說。 歌林旗下的駿林即將搬入南科液晶電視專業區,它配合美國通路生產的「Olevia」品牌液晶電視,已成為北美市場第三名。 但駿林是以背投影電視起家,最關鍵的小投影機卻掌握在新力、EPSON等日本廠家手中,缺貨時總讓業者心驚膽跳,「新力宣布不對外供應,很多人就垮掉了,」王以德說。 甚至,影響畫質最關鍵的數位電視晶片,過去向來由三大外商:鼎雲(Pixelworks)、捷尼(Genesis)、泰鼎(Trident)把持。現在看準液晶電視的群聚將出現在台灣,國內已有十多家IC設計公司投入數位電視晶片設計。「我們技術都準備好了,」凌陽科技總經理陳陽成說。 而讓聯發科、聯詠、凌陽等IC設計大廠全力以赴的,則是俗稱的「液晶電視單一晶片」,將原先做訊號轉換、影像處理等四顆晶片合成一顆,而且價格只要國外競爭對手的六成以下。 價格低廉,加上台灣IC設計公司客戶服務遠勝外商的傳統優點。讓國內各大電視廠紛紛「愛用國貨」起來。 例如,在板橋普騰嶄新的冷氣廠房,兩個聯詠的年輕工程師,正以筆記型電腦和電視連結著,專注監看結果。這台普騰即將推出的「祕密武器」——超薄三十二吋液晶電視,背後暴露在外的電路板,最大一顆黑色電晶體,上頭便印著——「NOVATEK」(聯詠品牌)。 而印著「MediaTek」的聯發科電視晶片,則在另一家南部電視廠測試中。 聯發科、聯詠兩家台灣最當紅的IC設計公司,同樣出身聯電,甚至共用同一棟竹科大樓上班,卻首度出現重疊產品而「兄弟鬩牆」。 這是當前業界的熱門話題。「現在它們兩個『姓聯的』競爭得很厲害,」一位業者表示。 當台灣科技大廠紛紛複製資訊業的製造經驗進入電視產業時,最令業界憂心的是,過去台灣電腦業「兄弟鬩牆」、「流血殺價」的做法,會不會一併帶到液晶電視,讓台灣又奪下一個「笑不出來的世界第一」? 仁寶電腦總經理陳瑞聰便認為,由於眾多廠家趨之若鶩,液晶電視最後也會像筆記型電腦一樣,走向低利潤的不歸路。 身為國內唯一在品牌、面板都居領導地位的廠商,明基電通董事長李焜耀認為,解決之道是「放棄代工」。 這位「品牌傳教士」依舊苦口婆心,「今天沒有品牌的電視,和有品牌的,價差多少?想過這個沒有?」李焜耀有點激動,「大家都以為營業額做大就好,問題是這沒有價值。」 台灣在電腦時代已培養出宏碁、明基、華碩等國際品牌,當進入品牌價值更是致勝關鍵的電視產業時,可以預期的,更多新品牌,也將一一誕生。例如現在奇美的「Poly vision」、瀚宇彩晶的「Hanspree」。 也許台灣的數位電視,終將走上一條不同的路。(黃靖萱協助採訪)

普騰「好色」師傅檔案 
廣達、明基等資訊大廠,總認為造起電視,大同、普騰等傳統家電廠不堪一擊。 但家電廠主管則是一臉不以為然,他們覺得電視到底不是電腦,尤其是畫面調整完全靠「感覺」、「經驗」,得靠那些「二、三十年的老師傅。」 民國二十八出生,今年六十七歲的林正忠,便是這種傳說中的「老師傅」。 蘇格蘭威士忌酒廠的調酒師,以敏銳的嗅覺,決定酒廠所有產品的最終口味。而林正忠則扮演著「調色師」的角色,他的眼光就代表普騰電視最挑剔的標準。他點頭說可以,電視才能出貨。 頭髮花白的林正忠,臉上刻著深深的皺紋,但是一雙眼睛依舊銳利。「我可以調出比SONY更好的顏色,」他自信滿滿。 這位「調色師」的工作流程是這樣:每一批電視出貨,讓林正忠先校調好一台,再讓工程師連接電腦去測試數據,最後做為量產標準。 但也不是這樣就可以。採訪當天,林正忠在出廠前最後的「燒機」階段(耐久性測試),發現有一台不妥,當場叫工人全部拆箱重測。「我覺得還有空間,」他說。 林正忠對光與色的感覺,罕人能及,這其實來自他上半生的經歷。 剛光復時,彩色沖洗技術還未發明,當時的電影院雖然播放彩色電影,但外頭貼的「劇照」,沖洗出來卻是黑白的。當時初中畢業的林正忠便負責「劇照著色」。 他和其他熟手師傅坐在放映廳看一次試片,然後回去用畫筆在黑白相紙上,畫出硬記下來的色彩感覺。他記得畫過的有「梁山伯與祝英台」、「宮本武藏」等。 到了彩色沖洗時代,在宜蘭開家電行的林正忠,買了一套昂貴的富士彩色沖洗設備擺在家中,業餘幫人沖洗、修改結婚照。在暗房裡與顯影液為伍,慢慢校對膚色、紅綠花樹的過程,幾十年累積下來,也造就他對光、色的敏銳感覺。 他指著電視螢幕,傳授「好電視」的訣竅,「第一個,要自然,不要很鮮豔。你看那髮絲一根根都很清楚,百看不厭,要層次很分明,有景深、有立體感。」

Tuesday, June 07, 2005

LED背光源大幅提升LCD TV色彩

利用光發射二極體作為背光源的LCD電視機似乎已準備好在2005年量產。如果可以達到實際的應用,將可以大幅提升色彩的表現度。


一位任職於光發射二極體(LED)製造商的工程師表示:「一家電視公司的工程師抱怨此競爭已超越了他們。」2004年11月,日本Sony推出了40吋和46吋的QUALIA 005,這是第一批使用紅(R)、綠(G)及藍(B)LED作為背燈的液晶顯示(LCD)電視。整個業界的工程師都報以歡呼和喝采。如同一家LCD面板製造商所言:「Sony正在飛越... 我還是無法相信他們可以這麼快就商業化!」背光燈從背後使LCD面板發亮,一般包含了一個光源以及如支架(spreader)等光學組件。雖然大尺寸的LCD電視已採用冷陰極燈(CCFL)作為此用途,但Sony轉而使用三色(RGB)的LED。 似乎已可以確定有好幾家LCD電視的製造商會跟隨Sony,在2005年量產並推出配有LED背燈的機型。例如,韓國的報紙就報導了韓國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將在2005年的上半年開始量產。 許多電視製造商正急切地累積此一領域的專業知識,以便可以儘快地研發LED背燈。主要的原因是LED背燈預期會大幅提升LCD電視的附加價值內容。

色彩表現
利用RGB作為背光源有好幾項優點。大部分的電視製造商尤其被加強的色彩自由度所吸引(圖1)。它可以達到超過100%國家電視標準委員會(NTSC)規範的色彩再生範圍,並且可以自由地調整白色的表現。RGB背燈不僅提供了比傳統CCFL背燈明顯較寬廣的色彩再生範圍,即使是在以陰極射線管(CRT)中的螢光體、電漿顯示面板(PDP)或表面導電電子發射器顯示(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 Display, SED)等技術所不易達到的再生色彩方面,它們也可非常輕易地達成。好幾家LCD面板的製造商都認同在色彩方面,LCD面板是市面上所有裝置中性能最佳的,而關鍵的技術就是LED背燈。Sony是第一個以此觀點為基礎推出商品的。此公司在薄型電視市場上被認為是較晚起步的,因此業界的許多觀察家相信它會極力地將LED背燈商業化,以提高該品牌在電視接收器市場的知名度。好幾位LCD面板的工程師皆表示:「不難想像Sony是把LED背燈技術視為下一個Trinitron。」 當然,Sony不是唯一把色彩定位成競爭重點的製造商。LCD電視截至目前為止的競爭一直在強調較高的亮度和解析度、較大的螢幕尺寸以及較低的價格;而所有的製造商都樂於在這些既有的指數中加入新的特徵以加強競爭力。一家LCD製造商的消息指出,Samsung Electronics最近一直在聘顧色彩專家,這是它決心在色彩議題上全面出擊的證據。鎂光燈已開始照亮色彩所凝聚的激烈競爭。

刺激競爭

在設備製造商的這些動作鼓舞之下,參與LED背燈的周邊組件製造商也漸漸感興趣了。好幾位任職於背燈或LED廠的工程師皆認同Sony的大膽舉動,勢必可刺激研發競爭。他們表示,初步設定為2007年或以後的標的日期,毫無疑問地將往前推。組件製造商正積極地作準備以因應可以預期的需求。從事LED背燈的大部分製造商都採用美國Lumileds Lighting, LLC 的LED背燈。目前而言,它們具有最高的輸出並且三種顏色(RGB)都有。彼此競爭的LED製造商當然也在採取行動。例如,日本Toyoda Gosei Co, Ltd 計畫在2005年推出了一個適用於LED背燈的3色高輸出LED。根據該公司光電和智慧財產主任Ota Koichi表示:「LCD電視背燈是個非常令人興奮的市場,所以我們想使它成為我們主要的事業領域。」最近將進入藍光LED市場,並在2004年11月開始運銷樣品的日本Showa Denko KK也非常地熱中,如電子部氮化鎵計畫的計畫主持人Kazuhiro Mitani所解釋的:「我們計畫在2005年在我們的產品線中加入綠光LED,這樣我們就三種顏色都有了。」

可能的內容變化
採用LED背燈,可能會使廠商推出超過100%NTSC色彩再生範圍規範的電視接收器。如果真的發生就會輕易地導致內容本身產生變化,因為電視接收器本身的色彩表現會比內容的更為豐富。如電視廣播或是存作MPEG影像的套裝媒體等視訊內容的色彩資訊,都是為了配合CRT電視之色彩表現範圍而創造的。換言之,它含有的RGB標準色彩資訊只有相等於NTSC規範的70%左右。因此,Sony QUALIA 005利用一專屬的演算法轉換來自廣播或其他來源之視訊信號,將所顯示的色彩範圍延伸至RGB標準以外。如果市場上出現許多具有此能力的電視機時,就會有愈多人要求具有較寬色彩範圍的內容。 事實上,趨勢已然成形,從日本電子和資訊技術工業協會(JEITA)目前正在討論稱為xvYCC的新視訊色彩空間標準上即可證明。它的目的是在定義比sRGB標準還要寬的色彩空間。在利用Munsell Color Cascade(廣泛色彩樣本系列)比較時顯示sRGB標準只達到55%,而xvYCC則有100%。JEITA在2004年10月向國際電子技術委員會(International Electrotechnical Commission, IEC)提議將xvYCC標準國際標準化,而它最早可以在2006年開始被採用。如果此標準被正式接納的話,將意味著內容會出現新的色彩資訊。
色彩混合
在擴大色彩再生範圍方面,雖然採用3色的RGB LED是目前最有效的方法,但它們卻不容易有效利用。對於希望使用LED的工程師而言,第一個令他們的驚訝的是亮度和色彩的不均勻。據一位背燈製造商表示,它的亮度偏差是CCFL的5倍左右,而色彩偏差則是5到7倍。一位任職於背燈廠商的工程師表示:「在看到實際排列LED的原型並且第一次點亮它們時,我非常地驚訝。我以為此技術永遠都不會成功的。」Sony雖然尚未透露技術細節,但似乎已透過嚴格的LED選擇程序解決了QUALIA 005的問題。Sony的LED供應商Lumileds表示他們運出的貨品現在都必須符合比他們原來想像還要嚴格的標準。然而,很遺憾地,即使透過嚴格的篩選程序以及類似的措施還是無法完全解決使用LED的困難度。它們所面臨的一連串問題和CCFL背燈所面臨的完全不同。不僅是急切地想在產品中使用LED背燈的設備和面板製造商目前已投入許多人力,希望找出這些問題的解決方法,即使是背燈和LED製造商本身也是如此熱中。 設備和面板製造商在使用LED背燈方面面臨了三個主要的問題;即(1)降低顯示中色彩的不均勻,(2)減少色彩漂移以及(3)降低電源消耗量(圖3)。在這3項當中,許多工程師已指出降低色彩不均勻(1)是最困難的。通常造成色彩不均勻的原因是採用了3個(RGB)LED。它和使用白光開始的CCFL設計不同,3個RGB顏色必須混合以產生一致的白光,然後再點亮LCD面板。解決色彩不均勻的一項有效方法是增加LED光源和被點亮的LCD面板之間的距離(路徑長度)。這讓光較易混合。好幾家製造商都利用雙光導來增加路徑的長度,將光反射以達成此一目的。例如,日本的NEC-Mitsubishi Electric Visual Systems Corp(NM Visual)在它的桌上型印刷(desktop publishing, DTP)以及其他商業應用之LCD監視器(其中包括一個21.3吋的機型)中採用了此一方法。單單是此架構無法完全地消除色彩的不均勻。設計LCD監視器用背燈之日本NEC LCD Technologies, Ltd透露它還需要其他的改變,其中包括更改LED的定位模式和間距等。
直接LED的設計
儘管光導是加強色彩一致性的一項有效方法,但它們卻降低了光的使用效率,因為在經由光導傳導時會有流失的情形產生。當標的是消費者時,不同於NM Visual所製造的商用LCD監視器,它的亮度至少必須是400至500cd/m2,因此業界有許多人都覺得電視接收器需要LCD面板下面的LED直接發出的亮度,而不是經由光導。日本Mitsubishi Electric Corp 的先進技術研發中心/影像引擎技術部門/影像色彩小組經理Hiroaki Sugiura博士表示:「電視機的背燈幾乎可以確定是直接LED的設計,因為它們可以較輕易地增加亮度。」Sony的QUALIA 005就是一個直接LED的設計(圖4)。然而,即使採用直接LED的背燈,色彩的一致性還是非常重要的。一般而言,LED是緊密地組合在一起以促進色彩混合,但是它們愈緊密就會集中愈多的熱源,因而需要複雜的散熱架構。然而,如果LED的間距加大一點,要處理所產生的熱就簡單得多;但另一方面,色彩的不均勻卻成為更大的問題。QUALIA 005藉由將水平方向的LED緊緊地包裝而垂直方向的鬆散地包裝,嘗試在色彩和熱之間取得平衡。
削薄直接LED
直接LED背燈的厚度一般大約多了50mm,因為它需在LED輸出和LCD面板之間有足夠的距離以便進行色彩混合。日本的Tama Fine Opto Co, Ltd為一家強調薄型設計的廠商,它研發了一個只有30mm厚的直接LED背燈。它在2004年10月的FPD International上首次曝光。它在一個晶格中裝置了多個日本Omron Corp所研發的光源單元。光源單元(只有6mm厚)中RGB LED所發出的光反射在單元本身內部,並且在從單元中輸出時它已混合至一定的程度了,使它多少可以縮短到LCD面板的路徑距離。Tama Fine Opto相信光源單元和反射鏡的尺寸可以最佳化成一個甚至更薄的設計。該公司研發部門的總經理Mitsuhiro Suzuki表示:「此原型有30mm厚,但我們希望在2005年秋天當量產開始時將它減至25mm。」該公司也打算消除單元之間的接縫處,透過光源單元的色彩和亮度的差異而使人們看得出。
電源:CCFL層級,2007年
LED背燈的另一個關鍵問題-減少色彩的漂移(2)-可能需使用色彩感應器和溫度感應器。當3個LED因為溫度或是暫時的變化而顯示不同的發射特徵時,就會產生色彩漂移的情形。LED製造商指出,解決LED發射特徵漂移的問題並非易事,並且建議有必要使用一個感應器來偵測LED的波動並自動調整圖素的明暗度。如QUALIA 005等LCD監視器以及NM Visual推出的設計都是採用此方法。第(3)點降低電源消耗量只能透過改善LED本身的性能來解決,而不是透過設備製造商進行任何的新發明。這是一個會跟著我們的過渡問題,直到LED的發射效率達到一個足夠高的層級為止。CCFL的發射效率大約是60lm/W,但是LED卻只達到大約30lm/W。簡單計算顯示LED將需要加倍的電源才能達到和CCFL背燈一樣的亮度。LED背燈的電源消耗量可能需要再2到3年的時間才能降到CCFL背燈的水準。Lumileds宣稱內部量子效應和光抽出效率的改善已解決了要在2006年或2007年以前將發射效率提昇至CCFL水準的主要技術障礙 。Lumileds Lighting Japan的總經理兼日本地區的企業副總裁Norihide Yamada表示:「視市場有多大而定,但我們希望在2007年左右將LED背燈的成本降成CCFL背燈的1.2倍左右。」事實上,如果LED的發射效率和輸出增加的話,它將可以較少的LED達到與目前水準同等的總背燈亮度,進而進一步降低成本。製造商有必要在這些新的LED問市時累積如何適當地運用這些LED所需的專業知識。
作者  Hiroshi Kariatsumari Hiroki Yomogita

日韓觀察

【新電子編輯部】
2005.02
TDK斥資35億日圓 擴增OLED生產線

日本經濟新聞新近報導指出,前些日子沈寂一陣子的平面顯示器要角之一的有機電激發光顯示器(OLED)面板,最近又重獲日本電機大廠青睞,紛紛挹注重金重開爐灶。其中,自2000年起,開始生產用於車用影音產品的被動式OLED面板之日本TDK,鑑於該面板亦被廣泛應用於目前市場當紅的內建硬碟數位音樂播放機上,該公司推斷未來市場需求強勁,因此日前才對外公開表示,將斥資35億日圓(約3,408萬美元),在該公司的北茨城廠增建新的生產線,增產OLED面板,目標是在2006年夏季前,將現有產能倍增。
該報導進一步披露,由於OLED在數位音樂播放機等應用產品尚有所突破,因此TDK計畫先行強化增產體制,以備未來在該市場中勝出。TDK也指出未來該新生產線投產後,該公司的車用影音產品用面板月產能,將由目前15萬片倍增為30萬片。
日東工計畫挹注8.7億美元 擴增LCD偏光膜產能
日本產業新聞新近報導指出,由於LCD廠積極擴增產能,連帶使得關鍵零組件水漲船高,紛紛擴增產能以應。
其中,日本LCD偏光膜大廠日東電工相關人員最近便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向外界宣佈,有鑑於全球LCD生產廠商擴廠不手軟,相關材料需求逐漸且穩定地攀升,該公司計劃在未來3年投資900億日圓(約8.7億美元)擴充產能。
日東電工發言人表示,由於全球平面電視銷售持續成長,可望帶動LCD生產材料需求成長,因此決定投入900億日圓擴增產能。該人員並指出此番擴產重點為旗下的LCD光學膜生產線。事實上日東電工近來已逐步增加LCD光學膜產能,據報導,該公司在上個會計年度(2004年4月~2005年3月)提撥560億日圓作為擴產之用,較2003年度大幅增加81%,預定年度產能可望提升至6,400萬平方公尺,較上年度4,300萬平方公尺成長近5成。
日立取得KDDI設備大單 與三星相互較勁
日本產業新聞報導新近引述日本最大電子產品製造商日立公司發言人訊息報導指出,繼日前南韓三星電子對外宣稱接獲日本第二大行動電信服務商KDDI價值8億美元的行動網路基地台訂單之後,一直以來與KDDI關係良好的日立,新近亦剛接獲KDDI價值逾8億美元行動網路設備訂單,充分顯示該公司在此領域深耕多年的效益。KDDI對此不表示任何意見,但日立發言人直指該公司所接獲的訂單金額較三星來得多,顯見較勁意味明顯。
該報導進一步陳述,日立自2000年以來即為KDDI行動網路設備的主要供應商,日立表示,該公司提供KDDI新款基地台的服務,是採用數據傳輸速度較網路或是其它資料傳輸系統來得更快的EV-DO技術。
該公司同時指出,2006年度一開始(日本曆法),該公司計畫在日本全境,全面佈建EV-DO行動網路設備以利後續相關業務。其實,三星電子先前亦曾表示,該公司將提供KDDI以資料傳輸速度每秒1.8Mb的EV-DO技術為主之電信設備。日立此番表態,頗有與三星電子捉對廝殺的意涵。
NTT DoCoMo耗資820萬美元 佈局中國行動通訊市場
日本經濟新聞新近引述日本最大行動通訊業者NTT DoCoMo公關稿報導指出,雖經濟成長仍趨緩,中國市場也並未如先前所期大鳴大放,但鑑於該地區行動通訊業的成長性仍高於全球其他各地,無法忽視,因此吸引全球各大廠紛紛搶進步局,其中,該公司新近就花費820萬美金,投資2家中國資訊服務公司,為進軍中國行動通訊業作準備,以求逐步佈局這塊潛力十足、成長可期的市場。
據悉,NTT DoCoMo日前發佈新聞稿指出,將花費400萬美元投資中國Emcore Technology。Emcore Technology為中國的未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Beijing Lingtu Spacecom Technology主要提供地圖等定位服務。NTT DoCoMo亦將投資420萬美元,作為購買另一家未上市公司Digitial Media Group股票之用,據悉,該公司旗下的北京東方英龍科技發展公司(Beijing Eastlong 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的主要業務,是提供上海地區地下鐵數位廣告服務。
日立、東芝、松下合資TFT面板廠 專攻IPS廣視角技術
日本經濟產業新聞報導指出,由日本電機大廠三巨頭日立製作所、東芝、松下電器產業3廠合資設立的TFT LCD面板廠IPS Alpha Technology,已順利自2005年1月1日起正式運作。日前該公司對外宣布將不盲目追求大尺寸化,而計畫以低成本量產策略,來因應三星電子、夏普等廠的新世代面板生產線相繼投產的局面。
據悉,IPS目前資本額共640億日圓。日前日本官方金融機構日本政策投資銀行亦決定挹注20億日圓(約1,945.7萬美元),新廠計劃於2006年中,正式量產32吋大小的液晶電視(LCD TV)用TFT LCD面板。新廠生產的第六代玻璃基板,尺寸大小為1,500mm×1,800mm,未來將生產最具切割效益的32吋面板,並以IPS日立的廣視角技術,與他廠產品區隔。
JVC將提高內投電視用面板產能 以及內投電視產量
日本產業經濟新聞報導指出,雖然次世代電視機的換機風潮在售價等各因素下似乎未如預期產生狂潮,造成先前大舉投資的廠商需面對存貨的節節高漲。但熟悉市場的人士仍對此換機潮信心滿滿,面對隨時可能高漲的次世代電視機市場需求,投產上仍不敢手軟。其中,日本電子業者JVC新近也對外宣佈,計畫大幅提高內投電視用面板產能及內投電視產量以因應市場需求。
該報導進一步陳述,目前只有2種內投電視機型,未來計畫增加到6種機型的JVC,即預計耗資40億日圓(約3,840萬美元),在神奈川橫須賀市興建1條新的LCoS生產線。JVC的內投電視每一台須使用3片LCoS面板,目前該公司旗下位於橫濱之面板廠月產能為3萬片;新廠可能自2005年4月開始投產,6月份達到6萬片產能,屆時2廠月產能加總將達9萬片。
NEC戮力擴展中國通訊市場 2005設備業務市佔目標超過5成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在全球通訊市場一片低迷當中,中國通訊市場因其潛在的爆發力仍對全球各廠擁有強大的吸引力,加上市場一般皆預料,中國政府可望於2005年中發放3G執照,更是讓中國通訊市場成為當紅炸子雞,可說是兵家必爭之地。其中,日本電機大廠NEC新近即公布,該公司預計從2005年開始戮力在中國市場拓展3G通訊設備事業。
該報導進一步陳述NEC計畫由通訊設備事業切入,以基地台的銷售乃至系統架構等業務,逐步擴大在中國市場的事業版圖。該公司揭示的營業目標是2005年攻下中國通訊設備事業5~10%的市佔。以營收而言,2005年度中國市場營收目標上看300億日圓(約2.89億美元);2~3年後營收目標則達1,000億日圓。至於該公司先前曾因新款手機研發腳步過慢,於2004年10月將2004年度手機出貨目標,由1,860萬支調降為1,470萬支部分,該公司明確表示,可望因2004年下半及時推出新款手機而可順利達成此目標。
東芝等國際大廠 相繼撤出LCoS晶片技術
日本產業經濟新聞報導指出,在世紀換機潮流下,市場預期消費者對電視的需求將逐漸由傳統彩色映像管電視(CRT TV)轉換至大尺寸平面電視,帶動廠商對相關技術的研究亦積極開發。在林林總總的技術中,尤以反射式矽基液晶(Liquid Crystal on Silicon, LCoS)晶片技術之發展最為崎嶇,使得東芝、英特爾、飛利浦等半導體大廠,紛紛在研發過程中面臨難以突破的困境,最後廠商決定擱置LCoS計畫或自行宣佈放棄。
由於採用LCoS技術生產平面電視不但可降低製造成本並可兼顧螢幕品質,對大尺寸平面電視來說是一大解決方案,因此吸引廠商陸續投入LCoS技術研發。然而實際狀況卻不盡理想,如英特爾在2004年1月美國拉斯維加斯年度消費性電子展中,曾信誓旦旦地預期該公司2004年底可望推出LCoS晶片,但在8月中旬時突然表示延緩推出,最後悄悄宣佈停止該項計畫。另外,日前飛利浦與日廠東芝也紛紛撤守LCoS計畫。據悉,發展LCoS所需具備的跨領域專利整合,包括光學、軟體、類比晶片設計等,是廠商紛紛棄守的首要因素。
產業板塊移動與專利權糾紛 為2004年度日本IT要聞兩大重點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指出,回顧2004年日本IT產業的重大事件,發現產業板塊位移與專利權糾紛堪稱全年新聞要角,其中,面板業更是佔據新聞版面最多的一項產業。除次世代面板話題外,該產業勢力版圖重新洗牌、海外面板大廠間的專利權紛擾等消息都讓人眼花撩亂。而遊樂器王國的兩大重量級業者任天堂與SONY,雙雙在2004年底推出新款掌上型遊樂器亦為熱門新聞。
以專利權糾紛來說,包括了富士通控告三星SDI侵犯電漿顯示器(PDP)技術專利,點燃日、韓廠面板專利訴訟戰火。後續則是松下電器產業指控樂金電子PDP面板侵權的消息。還有夏普控告東元生產的液晶電視面板侵權等。
其他重要的事件,還包括SONY與三星電子簽署為期5年的專利交叉授權合約,雙方將共享DRAM、快閃記憶體(Flash)、音樂壓縮技術、次世代光碟規格-Blu-ray Disc等範疇的相關專利。此外日立製作所、松下電器及東芝等3大IT巨擘,宣佈要合資興建大尺寸TFT LCD面板廠,以及日本碩果僅存的DRAM供應商爾必達,將在3年內籌資5,000億日圓,以挑戰三星的霸主寶座等新聞也都喧騰一時。
東芝將退出電漿電視生產 改以SED技術為主
日本媒體時事通信新近報導指出,日本市場盛傳電子業者東芝近期將停止生產電漿電視,改以SED(Surface Conduction Electron Emitter Display, 表面發射顯示器)電視取代。電漿電視與液晶電視的電視霸主之爭雖已紛擾多時,多家廠商也通常雙雙壓寶,唯恐錯估消費者的動向。但經濟的成長緩慢的確也造成廠商必須壯士斷腕,近日即出現廠商陸續撤守某一事業的現象。
該報導進一步指出,東芝可能自2005年夏天起,即會在日本境內停售電漿電視,日本以外市場則會較晚。事實上,有消息指出,東芝自2003年底就沒有在日本境內推出任何新款電漿電視。而東芝指稱的SED技術,則是該公司與佳能合作開發的新技術,預估2005年下半會有正式商品推出,預期新產品將用來接替電漿電視退出市場後之空缺,主打40吋以上之市場。除了SED電視外,該公司在LCD面板佈局上也未缺席,並與日立及其他業者合資生產中。
另外,同時亦有風聲指出SONY也將停止生產電漿電視,但遭該公司否認,指稱未來電視生產雖將著重於LCD及內投等產品,但組裝電漿電視事業仍將持續。
SONY挹注500億日圓 增產CCD及CMOS影像感測器
日本工業新聞報導指出,面對全球各廠戮力經營液晶電視(LCD TV)、數位相機等產品,全球第二大消費電子廠商SONY近期對外界宣布,未來2年該公司將斥資600億日圓(約5.76億美元),擴增旗下兩座位於九州的半導體廠規模,希望擴大產能規模、縮減單位產出成本,並盼能藉由自行生產重要晶片元件,使該公司產品能與競爭對手的產品有所差異化。
據悉,未來SONY將投入大約500億日圓,在九州熊本科技中心境內建造一座無塵室及添購生產設備,將生產用於數位相機和數位攝影機的CCD(Charged Coupled Device)以及CMOS影像感測器。此外另一消息也指出,SONY亦將於2005年挹注100億日圓於九州另一個生產據點國分科技中心,SONY表示,將在國分廠建造一座無塵室,並擬新增一條生產線,作為生產液晶電視用驅動IC及SONY自行研發的零組件-SXRD(Silicon X-tal Reflective Display)。報導指出,這兩個生產據點都隸屬於SONY在九州的子公司SONY Semiconductor Kyushu Corp.,預估此兩案擴建計畫將陸續在2005年5月開始動工,並可望於2006年春季開始投產,強化該公司後續競爭力。
東芝NB生產線重心日漸移至中國杭州
日本產業經濟新聞報導指出在筆記型電腦(NB)廠商惠普、戴爾凌厲的削價攻勢夾擊下,全球第三大筆記型電腦(NB)廠商日本東芝,近期宣布為了撙節成本、提升生產效率,該公司計畫關閉旗下菲律賓廠筆記型電腦生產線,全數移轉至中國,並提高菲律賓廠現有硬碟機產能。預期第4季該廠產能可望由目前的100萬台規模,成長至120萬台,成長幅度為20%。
該公司對外宣佈,旗下位於菲律賓的NB生產線,將在近期停產,在縮減成本考量下,未來NB產能將遷移至中國杭州個人電腦廠房。該公司相關人員指出,未來將提高委外代工比重,預期將高過50%,而自行生產的PC所佔比例將隨之降低。報導指出,這項重整計畫也同時顯現出,東芝當務之急為撙節成本及提振產能效率。東芝菲律賓廠房位於Laguna省,共有員工6,500名,主要生產NB和硬碟機,目前NB月產能可達10萬台。東芝表示,未來生產線移往中國杭州後,杭州每年PC產量可望倍增,預計2005會計年度(2005年4月~2006年3月)年產量可達300萬台。

工商時報 東芝、佳能搶進大型面板市場陳穎柔/綜合外電報導

2004.09.15  彭博社周二報導指出,東芝和佳能擬合資二千億日圓(十八億美元)成立SED株式會社,生產使用他們合作開發的表面傳導電子發射體顯示器技術(SED)之大型顯示器,期盼率先凝聚競爭力,好在大型面板市場勃興之時大賺一筆。
東芝的執行長岡村正表示,由於數位廣播獲實施,預料大型面板的需求在二○○六年將掀起一波高潮。他表示,根據估計,今年全球賣出的大型面板顯示器估計約一五○萬片,到二○一○年,賣出數量將是目前的四至五倍。
SED株式會社首先投入二百億日圓於佳能一處廠房,預定明年八月啟動SED大型顯示器生產線,其餘一千八百億日圓資金將挹注東芝一處廠區,該廠擬於二○○七年開始量產。
SED科技係由佳能和東芝從一九九九年六月起合力開發而來,此一技術所生產的顯示器比一般電漿面板要省電,其所耗電力較現今標準電漿面板要省三分之一左右。SED株式會社資本額為十億日圓,佳能擁有五○.○○二%股權,其餘由東芝所有,SED的社長一職將由現任佳能SED開發本部副本部長的鵜澤俊一擔任。
東芝和佳能期望SED大型顯示器的銷售額在二○○七年之前便達到三百億日圓目標,到了二○一○年累積成二千億日圓。初期產量訂為每個月三千片五十吋面板,在第二階段,每月產量提升為一萬五千片,到了二○○七年底,每月產出七萬五千片面板。

Finetech Japan開展 SED顯示器技術 大放異彩

陳泳丞/東京二十日專電
在今年全球面板廠幾乎都面臨可能虧損的龐大壓力下,日本東芝與佳能合資的SED顯示器公司正在開發中的SED(表面傳導型顯示器)技術,成為今年Finetech Japan大展中最受矚目的產品,SED公司已經有二百億日圓的初期投資,估計明年將有新增的一千八百億日圓加碼投資量產線,準備在二○○七年正式進入大尺寸SED平面顯示器的量產。
在今年Finetech Japan的基調演講(Keynote Speech)中,包括新力與松下、東芝等三家廠商,各自為了LCD、PDP與新興的SED顯示器進行「護盤」,在薄型平面顯示器的前提與共識下,各自闡述三大顯示器技術的光明前景。其中,尤以SED最受矚目。
實際上,SED的顯示技術,基本上有點類似前後被壓扁了的CRT映像管,具有高反應速度、高解析度等特長,在展覽會場上,東芝也特地大手筆佈置會場,展出試作的三十六吋SED顯示面板,並吸引大批參觀人潮。東芝表示,目前不管是PDP、LCD或是背投影電視機,都有程度不等的顯示缺點,因此才與佳能合資,開發新的顯示器技術。
不過,與會人士也提出異議,認為到今天TFT能成為全球市場的技術主流,主要原因就是大家都在做,SED的顯示特性與未來的成本架構可能極具競爭力,但是玩這種技術的人只有東芝與佳能,如沒能即時推廣、授權,將整個量產規模拱大,即使技術再好,也不容易在短時間內見到成果。
業內人士說,TFT、PDP等都是在十幾、二十年前就已經開發出來的技術。現在日本廠商在TFT量產方面已經遠落後於台韓廠商,因此能夠有一種顯示器技術,是自家有、別人通通沒有的,當然會當成寶,爭取精神上的勝利,恐怕遠超過取得實質上的獲利意味。

【新聞】電漿 (PDP )與液晶 (LCD) 遭遇強勁對手: SED 樣機驚現!

我們還沉醉在LCD瘋狂降價的欣喜中,當我們還對著48寸的大螢幕電漿驚嘆不已的時候,而一種更先進、性能更優秀的技術已經悄然入市,而帶來這一新技術的,就是我們數字影像領域裡赫赫有名的兩大巨頭:佳能和東芝。這項最新的技術名為SED顯像技術,其全稱是 Surface-conduction Electron-emitterDisplay,中文名字是表面傳導電子發射式顯示器。此項技術的顯像原理與傳統的顯像管相似,同樣利用電子撞擊螢光物質來呈現畫面,所以它擁有了傳統CRT的全部優點,其顏色重現達到了無窮色,對比度和亮度同樣擁有映像管的特性,輕易達到高亮度和高對比度的畫質重現。SED、LCD、PDP的性能對較這個SED的技術,把原映像管的電子槍發射系統進行了改良,由原來的單一電子發射途徑進行了徹底的摒棄,改用大面積的電子發射板進行電子的發射,使顯像部件的厚度得到了空前的「瘦身」,SED成功地把厚度控制在同等尺寸的電漿和液晶螢幕的一半。最讓人振奮的是,由於電子源與螢光粉的距離得到了大大的縮短,所以其能耗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在同樣的尺寸下,它的能耗只相當於液晶的1/2,更是電漿顯示器能耗的1/3。SED的螢幕部份基於SED技術的顯示器將在今年年中開始大量生產,這意味著液晶與電漿已經出現了暗涌,顯示領域也許又會發生一起天翻地覆的革命,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