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 Relating

目前只貼了我電腦裡一部份的資料,慢慢會再把手邊有的資料增加上來!

Wednesday, December 21, 2005

7G Line Comparison Between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 Who Gets an Edge?

In the TFT-LCD market, oversupply starting around June 2004 led to price drops, eventually resulting in profitable deterioration of large panel makers. Accordingly, even the industry's first tier Samsung Electronics and LG.Philips LCD experienced a zero point in operating profit. As expected by Displaybank in December last year, there is evidence that the trend of price declines has paused as of February, such as price increase news of several panel makers and rebounds of market demand. (Based on panels for 17" monitors) Driven by market rebounds in the second half of 2004, Taiwan manufacturers have invested in 5G lines tailing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but they are taking a cautious attitude in advancement into 6, 7G. Although 7-8 companies are accounting for almost all the portion of the worldwide large TFT-LCD market, Korea's two firms ranking first and second had already represented 22-23%, respectively, in market share last year, widening the gap with Taiwan's firms. Under this circumstance, it is obviously difficult for Taiwanese companies to invest astronomical figures in more than 6G new lines without confidence on their future. In contrast,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which have already consolidated their top positions in the TFT-LCD business, have pushed for promotion of new 7G lines as planned. Taiwan-based companies are no more threatening competitors and the two giants,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is struggling to retain the number one spot. In order to forecast the LCD market, It would be the best way to take a good look at strateg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amsung going first setting up its 7G line, and LG.Philips LCD closely running after Samsung.
1. LCD 7G Line Comparison Between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1. Substrate Size Based on substrate size, LG.Philips LCD gains an edge by 6.8% over Samsung
2. Comparison of Product Capability - Samsung's Phase1 has production capacity of monthly 60K, while LG.Philips LCD's Phase1 has 45K and its Phase2 is scheduled to produce 45K additionally. - As investment in the S-LCD(T7-1) line is made jointly with Sony, Samsung seems to need an extra contract or agreement with Sony for line expansion. As a result, Samsung delayed the expansion of T7-1 and decided to promote investment in T7-2 prior to it. - LG.Philips LCD is expected to have capacity of 90K a month by the end of 2006 3. LG has determined a lineup of 47" in its 7G.
2. Review of Production Size

In case that sizes with a glass utilization rate of more than 80% are mainly manufactured at 7G. · The most efficient size is 40" for Samsung and 42" for LG.Philips LCD, reflecting the standardization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sizes. · LG's 32" panels are slated to be produced mostly at P6(6G).
3. Large LCD Lineup (more than 32") Comparison

Samsung, which began the 7G line business one year ahead of LG, is forecast to overwhelm LG's 37" with 40" and 46" for about one year. · After kicking off the 7G line operation from the first half of 2006, LG.Philips LCD will add 42" and 47" to the panel lineup, eventually retaining a more various lineup than Samsung. (Samsung doesn't deal with 42" and 37".) · Consequently, Samsung is highly predicted to take a difference size for T7-2 Phase2 from Phase1 and to add 37", 42" and 50" by choosing 2000X2300.

4. Production Capability Comparison of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1. Samsung gets an advantage until Q3'04 owing to its prior 5G supply capability.
2. LG.Philips LCD gets an advantage from Q4'04 through Q2'05 owing to an increase of 6G
3. Samsung gets an advantage from Q3'05 through Q4'05 owing to an increase of T7-1

Conclusion - Samsung Electronics and LG.Philips LCD are keenly competing with each other for the No. 1 position in the worldwide large LCD market. Samsung, which has challenged 7G (1870X2200mm) glass substrates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launched the mass production in March 2005, while LG.Philips LCD has started construction of its 6G (1950X2250mm) line and plans to push for the volume production from the second quarter of 2006. Thanks to retention of the 6G line prior to Samsung, LG.Philips LCD is expected to rank world's first in capacity from the fourth quarter of last year through the first half of 2005. Afterwards, LG.Philips LCD is likely to lag behind Samsung from the third quarter of this year when Samsung's 7G line go into operation in earnest. - The competition to predominate the LCD TV market that is predicted to grow considerable in demand has been accelerated. Samsung is forecast to monopoly the market for about one year backed by the fruits of the world's first 7G line operation. Moreover, the company will concentrate on the expansion of the 40" market and market standardization. Meanwhile, LG.Philips LCD is predicted to counter Samsung's 40" with 37" until the operation launch of the P7 line. - Investment of Samsung's T7-2 line and LG.Philips LCD's P7 will be set about at similar time and the volume production is predicted to be possible around 2Q'06. T7-2 Phase1 of Samsung will go with the same size with that of T7-1as previously announced. By contrast, Phase2 is largely predicted to go with a larger size in order to produce 42" or 50" more competitively until 40" gets on the track of market standards. Likewise, LG.Philips LCD is likely to consider the size for P7 Phase2 similarly to Samsung. - During the steep competition between Samsung and LG with regard to 7G, Taiwan's AUO and CPT projects to operate 6G lines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 and CMO also plans to begin operation of its large 5.5G line in the same period. Yet, Taiwanese LCD makers are unlikely to be threatening to Samsung and LG. The two giants are already a year and a half or two years ahead of rivals in next-generation line competition and it looks impossible for Taiwan makers to overtake the two frontrunners regarding technological conditions, investment status and customers. - Sharp of Japan kicked off operation of its 6G line early 2004 for the first time in the world and already stated investment in 8G with 2160X2400 size. However, the scale of the company's line and investment cannot reach even 50% from that of domestic makers and looks suitable for its company-exclusive line use. - Confident outlook for the large LCD industry and consequent intrepid preceding investment led Samsung and LG.Philips LCD to the top spot in this sector and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giants for the number 1 became an engine driving Japan's competitors to lag behind naturally. The market will be fully open and the fruits will be definitely bitten by the winner. Source: OGIS GmbH, www.glassglobal.com (The foregoing information was compiled from publicly available information in reports and news releases - with courtesy www.displaybank.com )

Samsung to launch 8G, 9G LCD operations in 2007, 2009

Posted : 12 Jul 2005

Print Version E-mail this to a colleague Send inquiry
Leading electronics maker Samsung Electronics Co. Ltd has announced its plans to begin operation at its 8G TFT-LCD facility by the second half of 2007 while its 9G plant is slated to begin volume production by 2009.
According to Sang Wan Lee, president of Samsung's LCD Business, the company already has a land allocated for 8G, 9G and 10G TFT-LCD production at its LCD complex in Tangjeong.
Meanwhile, Japan-based manufacturer Sharp Corp. also announced that it has began the construction of its 8G facility. Operations at the 8G facility are scheduled to commence in October next year.
Samsung's 8G substrates measure 2,160-by-2,460mm while Sharp's substrates come in 2,160-by-2,400mm. Samsung's 8G facility will focus on manufacturing 40in and 46in TV panels while Sharp will produce mainly 45in and 52in TV panels.

LCD-TV全球市場明年將進入高度成長期

[市場瞭望] (光電科技 No.02, 2005/6)
在多媒體與3C整合潮流推動下,以高畫質為訴求的新一代平面數位電視、消費電子市場,已成為「數位家庭」中不可或缺之角色,一場電視機革命風潮已悄悄上場。2004年我國大型TFT-LCD產值僅次於韓國,已佔全球第二位,TFT-LCD產業已成為我國新興重要策略性產業,國內產業結構逐漸趨於完整,但相對地也受到日韓廠商不斷投資擴廠之競爭壓力。工研院IEK-ITIS計畫產業分析師金美敬表示,2006年開始,由於全球LCD-TV市場將進入高度成長期,台灣系統組裝廠將有機會成為全球重要品牌的OEM/ODM生產基地,且台灣TFT-LCD五家面板廠具全球前兩大的製造優勢,對於國內LCD-TV廠將有較佳切入點。TV市場變化對面板產業的意義隨著數位時代的來臨,且隨著LCD的各項顯示品質大幅提昇,國內外眾多廠商積極投入規劃,生產LCD-TV。對面板產業來說,則具有加大尺寸,提高附加價值;具成長潛力的市場;及擴大應用範圍等三項意義。金美敬指出,電視尺寸越大。舉例而言,32吋平均售價為17吋監視器用的2.5倍,但平均成本僅為2倍。而2004年市場售出1.7億台電視,其中LCD-TV市場佔有率僅有5%,成長空間很大。面板過去應用領域過去侷限於OA與中小尺寸等,增加電視的應用領域後,市場供過於求時,更可彈性調節產量。蓄勢待發的LCD-TV市場LCD-TV隨客廳、臥室、廚房、個人的需求及售價持續下滑下,未來取代傳統TV及新應用市場將指日可待。全球LCD-TV用面板市場規模,預期從2004年的856萬台,成長到2008年的5319萬台,五年複合成長率為57.8%。在30~40吋方面,LCD-TV將與CRT競爭,隨價格下降,市場需求可期。而40吋以上,LCD-TV將面對與背投電視、電漿電視的強力夾擊,市場能見度較低,預期2007年逐漸打開市場。根據iSuppli;工研院IEK-ITIS計畫統計,至2008年,全球LCD-TV市場以北美、歐洲、日本等先進國家為主(圖一),將以30吋、32吋機種為主流。以2005年LCD-TV系統發展藍圖來看,螢幕尺寸在20至40吋之間,消耗電力小於20W,具備通訊功能、影像通訊功能,為數位介面,且75%為可回收零件。而到了2010年,TV用LCD面板尺寸將發展到80吋,應答時間將從目前的5ms進展到<1ms。金美敬指出,欲在LCD-TV市場獲致成功,必須具備(1)低價成本結構:投資費用減少程度、製程技術與良率、運籌能力、規模經濟;(2)市場力量:大客戶與上下游互動、產品即時上市(Time to Market)、標準規格的主導能力(市場預測能力);(3)產品功能:高傳真色彩影像處理、高動畫品質表現、多樣性輸入端。而LCD-TV面板關鍵因素則包括次世代投資動機、上下游供應鏈、價格競爭力、面板畫質技術(亮度、對比、色域、視角、反應速度)等。以目前面板廠平均每二年一次投入次世代,玻璃基板產能則倍增。6代廠生產23吋、27吋、32吋、37吋,5.5代廠生產32吋,7代廠生產42吋、46吋具有投資效益。隨著面板廠逐年投入次世代面板投資,面板技術則走向大尺寸趨勢。三星電子2005年3月已開發出全球最大的82吋LCD面板。三星SDI在2005年3月發表102吋PDP-TV。日本Sharp在2004年10月發表65吋LCD-TV。LCD-TV成本結構分析目前LCD-TV價格難有重大突破,主要由於面板關鍵零組件、品牌及通路成本過高所致。分析LCD-TV成本中,面板佔36%,相關晶片8.1%、代工組裝8.5%、倉儲運送3.5%、品牌業者20.4%及銷售通路23.5%。其中,與面板價格又息息相關的則是關鍵零組件。若以2007年32吋TFT-LCD生產成本來看,7代線生產成本預估在415美元以下,其中材料費即佔近七成。即使是4.5代線,材料費亦佔一半以上。未來在次世代技術的發展上,進行玻璃基板、背光模組、彩色濾光片、驅動IC、偏光板等關鍵零組件的改良,將是當務之急。次世代TV面板佈局2005年全球共有17座五代線以上的TFT-LCD面板廠,其中6代廠4座面板產能,7代廠於2005年以後陸續開出。透過基板大型化,切割更多面板或更大尺寸面板提高經濟效益,效益較投資成長比重高。金美敬表示,在台灣方面,面板五虎基本上都具備五代線的產能。面對7代甚至是7.5代線,投資動輒上千億,但由於全球面板業景氣混沌未明,台灣面板廠正重新評估7代及7.5線的生產時程。韓國方面,主要以三星電子、LG Philips兩大陣營為主,形成完整面板產業供應鏈。(表六)韓國近年來積極開發超低價面板相關技術,以達成每一吋面板7美元的條件。這些相關技術包括低電阻配線製程、Ink-Jet Printing製程、新曝光技術、高速液晶注入等。預計將於2008年開發完成的包括非曝光Pattern製程與設備、Maskless TFT製程技術(Photolithography一道以下)、光功能性電晶體、及ITO透明導電膜替代技術等。韓國除兩大集團聚焦於新世代的產品趨勢及次世代TFT-LCD的研發策略與佈局外,韓國政府制定TFT-LCD技術發展政策,並設立專責機構推行獎勵外資,對扶植產業具有相當大的助益。日本雖然在TFT-LCD整體產業投資逐漸式微,但Sharp依然在LCD-TV用的次世代生產線(6/8代)持續加碼及佈局,仍具影響力。2006年開始,由於全球LCD-TV市場將進入高度成長期,台灣系統組裝廠將有機會成為全球重要品牌之OEM/ODM生產基地,且台灣TFT-LD五家面板廠具全球前兩大的製造優勢,對於國內LCD-TV廠而言有較佳切入點。

台湾TFT-LCD产业情势告急

慧聪网 2005年11月24日10时8分 信息来源:钜亨网
“台湾LCD产业的发展充满希望,也布满忧虑”。虽然台湾LCD产业略具规模,在市场对LCD的需求开始显现下,将处于有利的地位,但是《金融时报》认为,“台湾制造商一方面在规模以及品牌知名度不如日、韩;另方面在低阶产品方面又需面对来自中国大陆的追赶,迫使产业近来不断藉由集成来谋求竞争力,甚至连实力最弱的Hannstar(瀚宇彩晶),都在努力朝自有品牌之路迈进。”

《金融时报》指出,“台湾LCD业者最大的优势,来自全球对于LCD面板的需求正在快速增加”。尤其明(2006)年来自美国的LCD需求,将快过其他地区的增长。也因为如此,包括台湾Kolin(歌林)旗下的品牌Syntax(新泰),以及Dell(戴尔)、Westinghouse(西屋)等排名较低的厂商,其知名度都在不断增加。

CLSA(里昂证券)驻台分析师Timothy Chen表示,当前全球同时拥有规模,又具备品牌的 LCD制造商,为韩国的LPL(LPL-US;乐金飞利浦)、Samsung(三星)以及日本Sharp(夏普),但是包括Hitachi(日立)、Toshiba(东芝)以及Matsushita(松下)等日本品牌,以及美国Westinghouse(西屋)和刚添加LCD战局的Dell(戴尔)等制造商对LCD面板的需求,将令台湾业者受惠。

举例而言,Sharp上周即宣布将自明年春季起,对台采购小尺寸的面板电视。但是市场情报中心的 LCD研究主管 Annabelle Hsu提出警告,诸如东芝、日立、以及松下等本身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厂商,对台湾供应商而言存在风险,因为“订单随时可能减少”。

至于台湾LCD业者的另一项危机,则是“产品议价的能力不足”。 Annabelle Hsu指出,“尽管台湾业者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但是在获得上游企业的供应和定价方面,仍欠缺讨价还价的能力”,因此台湾业者已经开始寻求新的利基市场。

台湾业者在中国大陆越来越多制造商开始进军面板业务下,可能遭遇压力。然而Timothy Chen认为,“中国大陆是台湾业者的危机,也是业者的机会”,“由于中国大陆对质量的要求不如日本严格,对台湾业者而言是很好的渠道”。

过去一周来,台湾7家面板制造商中,有5家宣布了重组、收购或是战略调整计划;二线厂 Chunghwa Picture Tubes(中华映管)也宣布收购Xiamen Overseas Electronic Company(厦门华侨电子) 30%的股份,以紧盯中国大陆市场。

作者:陈柏诚

LCD顯示技術大尺寸化 中小型面板彩色化 OLED發展前景可期

上網時間 : 2005年01月01日

儘管全球LCD TV成長不如預期,價格持續下跌,台灣的平面顯示器產業在數位電視開播與寬頻環境建置的推動下,LCD TV仍位居最關鍵性的地位。不但五代線陸續進入量產,使產能大幅提升;其應用市場也因以筆記型電腦與液晶顯示器為主的IT產品跨足電視應用,而使此市場量能快速成長,整體平面顯示器產值仍持續擴大。
另一方面,隨著主要的顯示器技術朝大尺寸化趨勢前進,3.5代以下的產線則逐漸轉為中小尺寸產品,並因手持裝置的彩色化趨勢而帶動應用市場成長,OLED等新興技術應用亦快速崛起,預期將成為顯示器市場的下一波主流技術。
與電視應用相關的顯示技術競爭愈烈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IEK)的資料顯示,2004年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整體產值達223億美元,較2003年成長79.5%;其中,TFT-LCD、PDP、RP,以及LED等面板產值為160億美元,佔台灣整體FPD產值的七成以上;而應用面則以電視面板等相關產品的成長率最高。因此,具有電視面板特性的顯示技術,也較具有高度成長性。
特別是在數位電視廣播的大尺寸、高畫質與薄型化電視發展趨勢下,目前由CRT獨佔每年約1.7億台電視的市場規模,已成為平面電視技術覬覦的市場,並促使TFT-LCD、PDP、RP與LED等主流顯示技術分別以其尺寸、價格或市場規模等優勢,積極佈局其產品搶佔電視市場,預期今年將成為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
液晶電視朝大尺寸發展的關鍵年
根據DisplaySearch的資料分析,32吋以下的顯示器雖仍佔目前CRT與LCD大部份的比例,但在2005年後則將逐漸以40-49吋的顯示器成長率最高;包括LCD TV、PDP、RPTV等顯示技術,預計未來將最能滿足消費者對大型顯示器的需求。
就面板經濟切割的角度來看,明碁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其宏指出,32吋面板自今年起由於六代線的經濟切割,將為電視的主流尺寸。“五代線玻璃基板可切割為兩片20-30吋面板,等到今年的六代線開出後,則可切割為6片32吋面板;預計三年後七代線再開出,則可切割為12片面板。”
拓墣產業研究所林心湄並指出,2005年將是LCD TV向大尺寸移動的關鍵年。“雖然目前30吋以上的LCD TV市佔率仍小,但成長率高,Sharp、SONY與Samsung等一線品牌紛調降32吋LCD TV價格;而台灣的面板、系統廠商也力推32吋為市場主流。”由於LCD TV在40吋以上面臨PDP與RP TV的壓力,因此,她預期32吋LCD TV將自2005年起大幅降價,逐漸佔領「客廳」市場最有利的位置。
中小尺寸面板朝彩色化發展
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由於消費性電子與行動多媒體的彩色化需求、主動式彩色面板技術成熟,以及成本降低,使得中小型尺寸面板朝向彩色化與高畫質發展;彩色手機為其主要應用,而OLED與LTPS等新興顯示技術並因此產業應用而快速成長。
IEK的資料分析,2004年搭載次面板(sub-display)的手機已達3成,其中彩色化比重約佔7成。工研院IEK分析師梁素真預估,“未來彩色面板的比重將持續向上修正,2007年時可達九成,其中OLED在04-07年的CAGR將超過100%。”
市場研究公司Stanford Resource的報告也指出,隨著材料研究、生產製程、成本控制、半導體技術、和市場應用等方面不斷取得進步,才剛進入商業市場的OLED平面顯示技術,在未來將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預計2010年的OLED產品市場規模將可達到31億美元。
>OLED v.s. LCD
OLED是一種主動發光技術,無需背光,因此功耗與LCD相比較低;同時,OLED面板的製程技術也較LCD面板簡單,因此在相同條件下,OLED面板的成本也較LCD為低。此外,OLED的動態響應性能則要比TFT-LCD高。在越來越強調低功耗、低成本和快速響應性能的今天,這些關鍵性能優勢的確為OLED的未來發展加分不少。
不過,目前OLED面板的成本、尺寸和壽命還不能與TFT-LCD相提並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應用數量尚小而導致原材料較貴,目前的尺寸還只能做到一英吋左右,而業者保證的工作壽命大多僅為1萬小時。因此,OLED面板目前還只能應用在對尺寸和工作壽命要求不高的手機次面板和MP3播放機上。
“OLED面板尺寸跟LCD差別那麼大,原因有很多,如製程是否已先進到在大尺寸下仍然保證畫素的精細度、封裝技術是否已先進到能保證足夠的工作壽命、半導體工業是否已開發出支援大尺寸OLED面板的驅動器IC、以及是否已開發出保證大尺寸OLED面板足夠亮度和壽命的材料等等,”香港永成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沈振權指出。
北京OLED面板開發商維信諾總裁邱勇也認為,“OLED面板從小尺寸到大尺寸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LTPS(低溫多晶矽)驅動技術的成熟度,該問題的解決大約需要3到5年的時間。”
也因此,即使OLED業者雖然號稱由於具備無需背光、視角寬、動態響應速度快和功耗低的特性,而對LCD技術提出挑戰,且已開始逐步滲透到手機次面板和MP3播放機等小尺寸商用市場上。但是很多產業觀察家認為,OLED要能夠解決諸多技術困難,繼而成為取代TFT-LCD技術,成為筆記型電腦、桌上型PC和TV市場上的主流技術(TV要求螢幕的工作壽命至少為4萬小時),可能還需要5到10年左右的時間。
OLED前景展望
Lite Array(OLED)香港有限公司銷售和市場營銷總監王華志表示,該公司今年將推出1.5英吋、262K色真彩被動矩陣模式的OLED面板和模組,以開拓數位相機和手機面板市場。不過,沈振權認為,“僅管OLED面板在數位相機市場的應用前景也很不錯,但未來一二年我們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手機主螢幕市場。手機主螢幕市場與次面板市場相比,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利潤空間都要大很多,目前三星已開始以每月5萬的量試用OLED面板。
邱勇也認為,“預計2005年以後,OLED將在手機次面板市場上成為主流技術,2008年左右OLED則有可能成為手機主螢幕市場的主流技術。”。
錸寶科技執行長王鼎章也指出,除了LCD技術以外,台灣在發展OLED技術上已取得一席之地。“目前台灣OLED的出貨量在全球市佔率已達3成,不但逐漸取代現存的STN市場,未來在大幅降價後,也將在短時間內取代TFT-LCD的小尺寸面板。”
目前看來,今後影響OLED面板在手機主螢幕市場、數位相機和錄影機市場、以及PDA市場發展前景的最大障礙將是工作壽命和成本。王華志指出,目前OLED的工作壽命在實驗室階段已經可以達到3萬小時,但將努力開發使量產後的OLED面板工作壽命也能達到3萬小時。
此外,就成本來看,OLED面板還有很多調降空間,不僅是因為尚未量產,而且它日後使用的材料,也將從目前的玻璃轉向未來的塑膠。至於有機材料,發展趨勢將是從目前的小分子轉向未來的Dentrimers,因此,5年後,OLED面板的成本勢必低於TFT-LCD。
沈振權也強調,“採用Dentrimers材料和主動矩陣模式是OLED面板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們的結合將產生出色彩更明亮、成本更低和工作壽命超過4萬小時的OLED顯示面板。”
在2005年的中國大陸顯示器市場,預計單色和區域彩色被動式矩陣OLED顯示面板的市場前景最好,它們的主要應用在於手機面板、PDA和DVD播放機,而MP3播放機則主要採用全彩OLED顯示面板。業界普遍認為,OLED的產業化已經開始,今後3到5年將是OLED技術走向成熟和市場高速成長的階段。
作者: 洪淑賢、陳路

LCD顯示技術大尺寸化 中小型面板彩色化 OLED發展前景可期

上網時間 : 2005年01月01日

儘管全球LCD TV成長不如預期,價格持續下跌,台灣的平面顯示器產業在數位電視開播與寬頻環境建置的推動下,LCD TV仍位居最關鍵性的地位。不但五代線陸續進入量產,使產能大幅提升;其應用市場也因以筆記型電腦與液晶顯示器為主的IT產品跨足電視應用,而使此市場量能快速成長,整體平面顯示器產值仍持續擴大。
另一方面,隨著主要的顯示器技術朝大尺寸化趨勢前進,3.5代以下的產線則逐漸轉為中小尺寸產品,並因手持裝置的彩色化趨勢而帶動應用市場成長,OLED等新興技術應用亦快速崛起,預期將成為顯示器市場的下一波主流技術。
與電視應用相關的顯示技術競爭愈烈
根據工研院經資中心(IEK)的資料顯示,2004年台灣平面顯示器產業整體產值達223億美元,較2003年成長79.5%;其中,TFT-LCD、PDP、RP,以及LED等面板產值為160億美元,佔台灣整體FPD產值的七成以上;而應用面則以電視面板等相關產品的成長率最高。因此,具有電視面板特性的顯示技術,也較具有高度成長性。
特別是在數位電視廣播的大尺寸、高畫質與薄型化電視發展趨勢下,目前由CRT獨佔每年約1.7億台電視的市場規模,已成為平面電視技術覬覦的市場,並促使TFT-LCD、PDP、RP與LED等主流顯示技術分別以其尺寸、價格或市場規模等優勢,積極佈局其產品搶佔電視市場,預期今年將成為競爭更加激烈的市場。
液晶電視朝大尺寸發展的關鍵年
根據DisplaySearch的資料分析,32吋以下的顯示器雖仍佔目前CRT與LCD大部份的比例,但在2005年後則將逐漸以40-49吋的顯示器成長率最高;包括LCD TV、PDP、RPTV等顯示技術,預計未來將最能滿足消費者對大型顯示器的需求。
就面板經濟切割的角度來看,明碁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總經理陳其宏指出,32吋面板自今年起由於六代線的經濟切割,將為電視的主流尺寸。“五代線玻璃基板可切割為兩片20-30吋面板,等到今年的六代線開出後,則可切割為6片32吋面板;預計三年後七代線再開出,則可切割為12片面板。”
拓墣產業研究所林心湄並指出,2005年將是LCD TV向大尺寸移動的關鍵年。“雖然目前30吋以上的LCD TV市佔率仍小,但成長率高,Sharp、SONY與Samsung等一線品牌紛調降32吋LCD TV價格;而台灣的面板、系統廠商也力推32吋為市場主流。”由於LCD TV在40吋以上面臨PDP與RP TV的壓力,因此,她預期32吋LCD TV將自2005年起大幅降價,逐漸佔領「客廳」市場最有利的位置。
中小尺寸面板朝彩色化發展
在中小尺寸面板方面,由於消費性電子與行動多媒體的彩色化需求、主動式彩色面板技術成熟,以及成本降低,使得中小型尺寸面板朝向彩色化與高畫質發展;彩色手機為其主要應用,而OLED與LTPS等新興顯示技術並因此產業應用而快速成長。
IEK的資料分析,2004年搭載次面板(sub-display)的手機已達3成,其中彩色化比重約佔7成。工研院IEK分析師梁素真預估,“未來彩色面板的比重將持續向上修正,2007年時可達九成,其中OLED在04-07年的CAGR將超過100%。”
市場研究公司Stanford Resource的報告也指出,隨著材料研究、生產製程、成本控制、半導體技術、和市場應用等方面不斷取得進步,才剛進入商業市場的OLED平面顯示技術,在未來將呈現持續成長的態勢。預計2010年的OLED產品市場規模將可達到31億美元。
>OLED v.s. LCD
OLED是一種主動發光技術,無需背光,因此功耗與LCD相比較低;同時,OLED面板的製程技術也較LCD面板簡單,因此在相同條件下,OLED面板的成本也較LCD為低。此外,OLED的動態響應性能則要比TFT-LCD高。在越來越強調低功耗、低成本和快速響應性能的今天,這些關鍵性能優勢的確為OLED的未來發展加分不少。
不過,目前OLED面板的成本、尺寸和壽命還不能與TFT-LCD相提並論。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是應用數量尚小而導致原材料較貴,目前的尺寸還只能做到一英吋左右,而業者保證的工作壽命大多僅為1萬小時。因此,OLED面板目前還只能應用在對尺寸和工作壽命要求不高的手機次面板和MP3播放機上。
“OLED面板尺寸跟LCD差別那麼大,原因有很多,如製程是否已先進到在大尺寸下仍然保證畫素的精細度、封裝技術是否已先進到能保證足夠的工作壽命、半導體工業是否已開發出支援大尺寸OLED面板的驅動器IC、以及是否已開發出保證大尺寸OLED面板足夠亮度和壽命的材料等等,”香港永成國際集團總裁兼執行長沈振權指出。
北京OLED面板開發商維信諾總裁邱勇也認為,“OLED面板從小尺寸到大尺寸需要解決的主要問題是LTPS(低溫多晶矽)驅動技術的成熟度,該問題的解決大約需要3到5年的時間。”
也因此,即使OLED業者雖然號稱由於具備無需背光、視角寬、動態響應速度快和功耗低的特性,而對LCD技術提出挑戰,且已開始逐步滲透到手機次面板和MP3播放機等小尺寸商用市場上。但是很多產業觀察家認為,OLED要能夠解決諸多技術困難,繼而成為取代TFT-LCD技術,成為筆記型電腦、桌上型PC和TV市場上的主流技術(TV要求螢幕的工作壽命至少為4萬小時),可能還需要5到10年左右的時間。
OLED前景展望
Lite Array(OLED)香港有限公司銷售和市場營銷總監王華志表示,該公司今年將推出1.5英吋、262K色真彩被動矩陣模式的OLED面板和模組,以開拓數位相機和手機面板市場。不過,沈振權認為,“僅管OLED面板在數位相機市場的應用前景也很不錯,但未來一二年我們將把主要精力集中在手機主螢幕市場。手機主螢幕市場與次面板市場相比,無論是市場容量還是利潤空間都要大很多,目前三星已開始以每月5萬的量試用OLED面板。
邱勇也認為,“預計2005年以後,OLED將在手機次面板市場上成為主流技術,2008年左右OLED則有可能成為手機主螢幕市場的主流技術。”。
錸寶科技執行長王鼎章也指出,除了LCD技術以外,台灣在發展OLED技術上已取得一席之地。“目前台灣OLED的出貨量在全球市佔率已達3成,不但逐漸取代現存的STN市場,未來在大幅降價後,也將在短時間內取代TFT-LCD的小尺寸面板。”
目前看來,今後影響OLED面板在手機主螢幕市場、數位相機和錄影機市場、以及PDA市場發展前景的最大障礙將是工作壽命和成本。王華志指出,目前OLED的工作壽命在實驗室階段已經可以達到3萬小時,但將努力開發使量產後的OLED面板工作壽命也能達到3萬小時。
此外,就成本來看,OLED面板還有很多調降空間,不僅是因為尚未量產,而且它日後使用的材料,也將從目前的玻璃轉向未來的塑膠。至於有機材料,發展趨勢將是從目前的小分子轉向未來的Dentrimers,因此,5年後,OLED面板的成本勢必低於TFT-LCD。
沈振權也強調,“採用Dentrimers材料和主動矩陣模式是OLED面板發展的必然趨勢,它們的結合將產生出色彩更明亮、成本更低和工作壽命超過4萬小時的OLED顯示面板。”
在2005年的中國大陸顯示器市場,預計單色和區域彩色被動式矩陣OLED顯示面板的市場前景最好,它們的主要應用在於手機面板、PDA和DVD播放機,而MP3播放機則主要採用全彩OLED顯示面板。業界普遍認為,OLED的產業化已經開始,今後3到5年將是OLED技術走向成熟和市場高速成長的階段。
作者: 洪淑賢、陳路

LCD技術重大突破 左右視角同時顯示不同內容

上網時間 : 2005年07月26日

夏普(SHARP)和歐洲夏普實驗室已開發成功一種新型LCD,它可以透過定向控制LCD的視角,同時在同一個LCD上在左和右兩個方向上顯示不同的資訊和影像內容。
夏普公司指出,該特色使它可能向特定用戶提供符合其需要的資訊和內容,用戶能看到的內容取決於他們觀看螢幕的角度。這種LCD計畫從2005年7月開始量產,標誌著全球首次把這種技術投入應用。
LCD的視角越來越廣,使得清晰的高度可讀顯示器成為可能,不論從哪個方向觀賞,影像品質都不會受損,意味著幾個用戶可以同時觀看LCD。這已大幅促進了市場對LCD電視、顯示器、筆記型電腦PC、手機等LCD應用產品的需求。同時,由於這些產品的設置繼續多樣化,上面顯示的資訊和視訊內容繼續擴充,因此日益需要一種單一設備,它能僅向用戶顯示其需要觀看資訊或內容。
利用數項夏普的自有技術,如在普通TFT LCD上涵蓋視差柵欄(parallax barrier),LCD就可以從背光向左和右發出光線,使它能夠同時在同一個顯示器上顯示不同的資訊和視訊內容,具體顯示什麼資訊取決於觀看角度。透過這種方式控制視角,就可以為觀看同一螢幕的用戶定製資訊和視訊內容。例如,一個用戶可以把顯示器當作PC螢幕,在上面瀏覽網際網路或者編輯利用數位相機拍攝的視訊,同時另一位用戶則可以觀看電影或電視廣播(A/V)等視訊內容。這種在全螢幕尺寸上利用兩種功能的能力,將促進數位家庭電子A/V與IT的全面整合。
此外,夏普和歐洲夏普實驗室還開發成功另一種新型LCD,它可以透過電子開關(ON/OFF switching)切換廣視角和窄視角。這將使得人們能夠在手機和筆記型電腦PC等可攜設備上瀏覽電子郵件和其它私人資訊,而不必擔心旁邊的其他人士偷看LCD螢幕上顯示的內容。夏普將在2005年7月開始量產這種顯示器。
隨著網路社會迅速成為現實,資訊幾乎可以顯示在任何設備上面,而對於手機、筆記型電腦PC和PDA等個人資訊終端需求迅速成長。同時,對於能夠保護顯示內容使之不被附近的他人看到的手機和筆記型電腦PC等可攜產品的需求增加。
夏普表示,新型LCD使用了夏普的自有技術,如涵蓋在普通TFT LCD上面的轉換液晶材料,可以阻止光線射入到左面或右面,因而把廣視角變成窄視角。這將使人們能夠安心地使用行動設備,因為他們可以根據觀看的內容是否需要避免他人窺視而改變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