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 Relating

目前只貼了我電腦裡一部份的資料,慢慢會再把手邊有的資料增加上來!

Friday, May 20, 2005

LCD TV 專欄解析LCD TV控制IC的真實面貌

【黃仁宏】 2004.04



就業界及市場概念,LCD TV概分為Pure LCD TV與Multimedia Monitor兩大類,由於Pure LCD TV與Multimedia Monitor產品規格及統計數據是否正確歸納,將影響LCD TV供應鏈各廠商(尤以上游控制IC業者)在銷貨計算、產品規劃、開發及競爭力上的判斷。因此本專欄將徹底分析LCD TV控制IC的市場概況。

LCD TV概分為Pure LCD TV與Multimedia Monitor

針對Pure LCD TV與Multimedia Monitor基本的分野,可以先從最基本的消費概念上去釐清,亦即拋開技術或產品規格上的比較心態,會簡單的許多。首先即用「銷售通路」來判斷,大部分在CE賣場(如台灣的泰一電器、燦坤3C;美國的Best Buy等)所銷售的LCD TV就是正規的LCD TV,從產品價位、製造商屬性、產品型式、人機介面設計,或是系統功能規格的設定上,多數CE賣場所銷售的LCD TV都可以算是道道地地的LCD TV。

從另一個通路角度來看,多數在IT賣場(如台灣的NOVA、光華商場;美國的Best Buy等)見到廠商所標榜的LCD TV,則絕大部分(95%)都是屬於Multimedia Monitor等級產品,由於這些LCD TV產品仍是基於Monitor的使用角度設計,因此,不論在產品外觀、尺寸、面板規格、人機介面設計,或是系統功能規格的設定上,Multimedia Monitor等級的LCD TV產品,充其量都只能算是具TV功能的LCD顯示器(Monitor with TV Functions)罷了。

因此,目前市場許多針對Multimedia Monitor的判斷概念是以「系統產品是否嵌入PC in介面」(能處理來自電腦主機的訊號)為基準,其實這樣的角度並不公允,也容易使產品的等級混淆,因為許多嵌入PC in介面的系統產品,可能出自二項原因,其一為「產品加值」-除了當作電視觀賞使用外,同時也作為Monitor使用(電腦主機訊號輸入)。

其二則為「迴避稅賦」-由於消費性電子的稅賦較為嚴苛,部分製造商便採取嵌入PC in介面,以隱藏調諧器介面(close functions、close port)、外插調諧卡(Tuner Card)或當地組裝(Assembled Locally)等型式出貨,可以迴避並採取以資訊產品方式課稅,約減少5~10%的稅賦。終究來說,擁有PC in介面的LCD TV,在產品設計、功能規劃及銷售對象上都是以電視消費者或電視欣賞環境(12 feet not 12 inch)為出發點,說是Multimedia Monitor並不實際。

上述即是以消費性概念(或銷售通路)做出Pure LCD TV與Multimedia Monitor等級產品最簡單的二元區分,如果再以技術或規格角度區分,則有更明確的產品分類。

Pure TV

Pure TV與Pure TV with PC in同為正規LCD TV機種,以高表現能力LCD面板及控制晶片組為基礎,發展視訊處理、呈現功能(見表1),與Pure TV with PC in的差別在於沒有PC in介面(無法處理來自電腦主機的訊號),但表達能力與規格兩者幾乎完全相同。多數投入正規LCD TV領域的製造商原本在電視領域即著墨已久,但由於缺少處理電腦主機訊號(當作Monitor使用)的附加價值,及部分製造商希望藉由嵌入PC in介面以規避消費性電子稅賦的想法下,推出Pure TV的製造商其實為數不多,多為日系廠商如Sharp、Sony、Panasonic、Toshiba等,但在市場潮流驅使下,上述日系大廠也開始在30吋以上機種(或20吋以上新型機種)加入PC in介面,以符合消費取向。

Pure TV with PC in

Pure TV with PC in是正規LCD TV另款機種,經營此塊領域的各國製造商眾多,銷售量也是LCD TV中最多的區塊(70%),包括日系Sharp、SONY、Panasonic;韓系Samsung、LG,及台系東元(Teco)、大同(Tatung)等,目前為市場主流,具極大爆發性。

Advanced Monitor with TV Functions

Advanced Monitor with TV Functions與Basic Monitor with TV Functions應該稱為具TV功能的LCD顯示器,Advanced Monitor原本定位在高階LCD顯示器(應用在繪圖、影像剪輯等處理環境上),但資訊廠商認為LCD TV市場有利可期,藉產品本身已具備較佳畫質顯示能力(但是並非視訊處理能力),以引導/教育消費者選購調諧器(或內建調諧器)的方式推出產品,爭取利基市場。此產品包括INX的17PT/19PT(內建調諧器)、ViewSonic的VG700/VG800b(選配NextVision N4/N5/N6系列調諧器),及明基的FP591/FP791/FP991(選配FP系列調諧器)等。需注意的是,Advanced Monitor與Basic Monitor主要差別在於Advanced Monitor原本即專注較佳畫質顯示能力(內含較高等級Scaler),價位本身就較為高,與產品規格有無內建3D De-Interlacing級控制IC無明顯關係,此類機種擁有PC in介面並非出自於迴避稅賦,而是產品定位原本就是做為顯示器的緣故。

Basic Monitor with TV Functions

我們應該將Basic Monitor with TV Functions等級的產品定位為「加值型的LCD螢幕」,這出自一般LCD顯示器製造商同樣見得LCD TV市場有利可期,便在產品設計過程中嵌入視訊解碼器(Video Decoder)及調諧器等核心處理元件,利用控制IC內既有的2D De-Interlacing功能執行視訊處理,採取「用Monitor即可看TV」加值型式推出,藉此與一般LCD顯示器做出區隔,實際進入/技術障礙不高。相較於Pure LCD TV,推出Multimedia Monitor等級產品的廠商則多為原本經營LCD顯示器的製造商,且大多為台系廠商,例如致恩(GVision)、美格(Mag)、崴峻、聯強以及DynaView等。從表1所整理的功能規格來看,我們可以瞭解Pure LCD TV與Multimedia Monitor不僅是在「銷售通路」或者「介面規格」有所不同而已,針對功能規格議題,不論面板模組(例如亮度、對比、反應時間、可視角等)或控制IC(例如解交錯式掃描3D De-interlacing或影像處理Color Management等)各方面,Pure LCD TV表現能力皆遠較Multimedia Monitor等級來得高。

但本文選擇以銷售通路此類的消費特性做為說明,可以擁有較為基本的二元區分,有利於LCD TV產品等級(或內嵌LCD TV控制IC產品等級)的進一步探討。針對LCD TV泛產品線,本文整理出台灣相關產品及價格分布,供讀者做為參考(表2)。

根據消費概念(銷售通路)及產品規格(介面端子、面板模組、控制IC等),我們已大概區分出Pure LCD TV與Multimedia Monitor兩種等級間產品的基本差異,但此種區分方式僅僅是二元概念(一較優,另一較劣),並無法明確解釋同一產品區塊上不同層級(Product Level)的問題,舉例來說,同位於Pure LCD TV等級產品,例如Sharp-AQUOS系列15吋或30吋LCD TV及東元的30吋LCD TV,其畫質表現/系統功能(performance)究竟是誰優?誰劣?可能無法從上述方式進一步判定。

由於LCD TV的畫質表現,很多時候仍端靠IC業者在控制IC上的類比/數位訊號處理能力,及系統板(IC Board)的整合能力,一來一往之間,不同等級的LCD TV對於控制IC的規格需求便存有很大差異,因此,深入探討另外二個LCD TV產品等級影響因素-「製造商」以及「尺寸」,將有利於我們判定Pure LCD TV各級產品間的表現能力差異。

就製造商層次,目前日系廠商所推出Pure LCD TV等級產品的畫質表現大多比韓系或歐/美體系製造商來得優越,因此,日系廠商對於控制IC畫質表現要求,也遠較其它國家廠商來得嚴苛,而多數日系廠商的控制IC目前仍採取自行開發相關視訊補償技術(例如SONY-WEGA、Panasonic-VIERA、Samsung-DNIE等),內需內供方式(in-house),較少投單委外(outsourcing)。故同樣位於Pure LCD TV等級的產品,日系廠商技術層級(亦即IC規格/呈現畫質的要求)是略高一籌的。

就尺寸層次,則可以用20吋做為基本的分野,大於20吋以上的Pure LCD TV,對於控制IC的規格與效能需求將遠較15、17吋等級產品來得嚴苛,因為隨著尺寸變大,電視螢幕上顯示的像素顆粒也隨之變粗,在電影放映或動畫表現時的殘影現象或鋸齒邊緣也會更加明顯(更容易被肉眼發覺),此外,控制IC於類比影像在景深、對比或自然色的轉換表達上,大尺寸演算法也遠較小尺寸複雜許多。

控制IC因LCD TV等級而不同

因此,台系製造商所生產的大尺寸LCD TV,其畫質表現不一定比得上日系或韓系製造商所生產的中、小尺寸LCD TV(當然其中也牽涉個別製造商的產品定位與成本效益考量),對於控制IC視訊處理品質的掌握與要求,也就沒有日系製造商來得高。如果回過頭來對應先前整理的LCD TV整體價格分布,就可以有明顯的發覺。

如果先將表2加工製成圖1的「LCD TV尺寸-價格分布」型式,接著再納入上述製造商及尺寸兩項觀點後,即可以將LCD TV真正區分成圖2的三種產品等級-高階機種(Premium Level)、標準機種(Standard Level)以及入門機種(Entry Level),入門機種包含部分Multimedia Monitor等級的LCD TV,各等級對應規格及功能特性則整理如表3。

由上述,我們知道不同等級的泛LCD TV產品線,對於LCD TV控制IC的確存有不同的規格特性與畫質表現需求,因此,IC業者在規格開發、產品/行銷定位,以及區域/終端銷售市場的設定上,將隨著不同LCD TV產品等級而受到影響。

(本文作者目前任職於拓墣產業研究所)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