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CD Relating

目前只貼了我電腦裡一部份的資料,慢慢會再把手邊有的資料增加上來!

Friday, May 20, 2005

關鍵零組件跳脫區域供貨強化與面板廠的合作關係

【梁素真】 2004.03



2003年前平面顯示器產業成長動力主要來自資訊用監視器汰換為平面顯示器螢幕,接下來在數位家庭概念逐漸落實下,隨著各國數位環境建構的完備及大型平面顯示器(TFT LCD、PDP、Micro-Display)的技術成熟下,預期電視市場將接捧成為繼續延燒平面顯示器應用版圖的動力;預估2004年整體TV出貨量達1.73億台,其中CRT佔九成,LCD TV達2%、PDP達0.5%、Micro-Display亦有3%,但FPD-TV成長率卻呈現近倍數成長,預估2007年將以年複合成長率七成向上提升,滲透率達二成以上。

CRT出貨量逐漸下滑

雖然現階段CRT仍具有價格及影像品質優勢而獨佔電視市場,但在數位化及平面化環境趨勢衝擊下,重演資訊產品被替代模式是不可避免的趨勢,卻也提供平面電視一個新興市場的舞台,每年近1.7億台的市場,成為眾多大尺寸顯示技術競相搶戰的區域,包括TFT LCD、PDP、Micro-Display以及新技術CNT-FED等,均覬覦這個新興市場,預估2007年CRT的出貨比重將降為至八成以下。S

但在面對產業經營型態與產品要求迥異的消費性產品,TFT LCD是否能延續獨霸資訊市場的優勢,朝大尺寸TV進軍,均是值得深思的議題。現階段除了持續擴充新世代產能(表1)以提高經濟效益,並透過技術改良以符合電視需求規格,取得更高的競爭力外,另一方面,行銷思維模式、經營型態創新以及全球化佈局展開,都將是LCD前進TV市場所面臨的新挑戰。

關鍵零組件要求大不同

由於TV等級產品在特性要求上與Monitor及NB有很多差異,關鍵零組件則扮演其特性實現的重要角色,因此除了延續在NB及DT Monitor所累積的量產經驗、技術開發能力及產業群聚的優勢之外,針對TV等級產品對色彩、亮度、反應速度、視角等特性的要求加以改善,並因應需求之急速擴增進而加速產能的佈局,並因應產業變動而調整經營模式,均是關鍵零組件產業掌握崛起中的LCD TV市場機會所要面對的重要課題。

LCD Monitor與LCD TV的應用不同,一為資訊用,主要是個人使用產品;TV是視訊產品,主要是家庭使用產品,因此產品特性的需求亦有不同,主要差異在於尺寸、亮度、應答速度、色飽和度、視角及解析度等特性改良,而關鍵零組件發展則攸關LCD TV特性的實現,以下分就上述特性及關鍵零組件所扮演的角色加以說明。

大尺寸時代來臨

個人使用(personal use)電視一般而言是家庭的第二台電視,因此尺寸需求不用太大,主要是小於20吋產品;而客廳用(family use)產品則是電視的主要需求市場,由於各國高畫質電視訊號(HDTV)的陸續開播,符合數位訊號播放的大尺寸(大於20吋)TV產品(LCD TV、PDP、Real等)將是必然的發展趨勢,韓國三星於2003年底發表57吋LCD TV產品,同時宣誓LCD TV大尺寸高度競爭時代的開始。

亮度影響觀賞品質

LCD Monitor為近距離使用的個人資訊產品,亮度需求約為250~350nits,即可符合使用者需求,電視的觀賞距離較遠,未來將朝更高亮度(>500nits)的發展;由於液晶為非自發光材料,因此必須靠Lamp來提供光源,20吋以下產品採用的光源方式主要是側光源,再以導光板及增亮膜(光學膜)等膜片提高光的均勻性及發光效率,所使用的燈管數約為2~8根;LCD TV對亮度及廣視角特性要求較高,因此直下式光源將成為大型Monitor與TV的主流,但相對於側光源,直下式燈管數的使用將倍增,背光模組使得成本大幅上揚,在機構方面則由於燈管數增加而產生散熱及耗電問題,因此未來必需加強機構的設計改良以及掌握CCFL燈管的供應來源,此為背光模組廠商進入新產品成功的關鍵因素。

應答速度決定動畫表現

Monitor主要是靜態畫面的呈現,而TV則需呈現動態畫面,因此若液晶反應速度太慢,所產生的殘影將影響畫面品質,目前主要採用Overdrive(TV Tuner與Overdrive Circuit驅動系統)技術改善提以高應答速應,現階段反應速度(Response Time)己可達16.7ms,期望在配合新的液晶模式可以朝更高應答速度發展(<8ms)。

高飽和色彩滿足人類感官

電視的色彩挑戰人的眼睛,因此,以提高色再現性為為主要之發展方向,朝向開發更高飽和度及穿透度的彩色濾光片。現階段LCD TV開發的色域己達到72%NTSC,優於CRT及LCD Monitor,未來希望在搭配背光源的頻譜後可以達到大於100%NTSC的目標;色再現性的提昇主要在於高色飽合度及高穿透度的彩色濾光片開發,但目前無同時滿足這二個條件的產品,因此未來必需要運用奈米科技為平台,配合塗佈技術改善,發展符合TV等級的高透高色飽和度彩色光阻來達成。

廣視角技術漸成要角

LCD Monitor大都為個人使用,因此上下/左右視角140/160度,即可符合使用者需求,傳統20吋以下產品為能達到廣視角的要求及成本的考量,主要使用TN型液晶加上富士寫真獨家的WV Film而達到廣視角的效果,但卻有上下視角不足的缺點,未來進入電視等級產品,將由於觀賞的人較多並可能從不同角度觀賞,因此,對視角的要求將更廣,上下左右視角要求將超過170/170度,TN加上貼附廣視角補償膜以達到廣視效果的方式,己經無法滿足大尺寸產品對廣視角的要求,IPS、MVA、OCB等廣視角技術將廣泛的運用在大尺寸的產品,其所貼附的補償膜亦別別於TN型的產品。

朝向大型薄板高精細度發展的玻璃基板

在LCD TV用玻璃基板發展方面,大型化及高精細化為主要方向。由於電視大型化的比重逐漸提高,預估2005年>20”的LCD TV比重將超過七成,現階段面板廠商量產LCD TV產品最大尺寸為47”,展示品最己達57”(Samsung),並且有朝更大型化發展的趨勢,因應新產品週期縮短,新世代玻璃基板更新的速度亦同時加速,新週期由3年縮短為1~2年,基板面積在10年內增加了16倍,尺寸提高到六代(1500 x 1850mm2)及七代線(1870 x 2200mm2,1850 x 2150mm2)規格,並己著手八代線的規劃;以經濟效益而言,五代線(1100x1250mm2)基板可切割3片32吋面板(16:9),基板利用率六成,六代線(1500*1850)可切割8片,基板利用率則提高至八成,雖然投資額增加約七成,整體經濟效益提昇卻超過一倍以上,因此追求更大面積的基板尺寸則為面板廠商進軍大尺寸電視的必要手段。而玻璃廠商在因應基板大型化趨勢中,將面臨製程技術、搬運及良率提昇等挑戰。

TFT LCD用玻璃基板為無鹼玻璃,必須具有耐熱性、耐化學性、熱膨脹係數小及表面精細度高等基本特性,目前全球TFT LCD用玻璃基板僅有康寧(Corning)、旭硝子(Asahi Glass Co. ,AGC)、日本電器硝子(Nippon Electric Glass ,NEG)及NH Technoglass(NHT)4家廠商可以供應,2003年產能市佔分佈分別為52%、27%、6.7%及7.8%。在市場需求持續成長下,除了現有廠商積極擴建熔爐,而新的競爭者亦陸續加入,台灣碧悠國際光電於2003年第二季點火,德商Schott預估2004年加入供應的行列(表2)。

而隨著全球TFT LCD版圖漸漸轉移,主要玻璃熔爐建置計畫亦同時採取靠近客戶端的服務,將台灣及韓國作為新建熔爐的重要基地,亦建全了當地的產業鏈及提昇競力;在技術發展方面,主要領導廠商康寧預估2004年第二季起停產其1737玻璃,而七代線的玻璃基板預估今年起可送樣。

從需求面的角度觀察,預估2004年全年度TFT LCD用玻璃基板(含Array及CF)需求面積達4,600萬平方公尺,其中Array需求為2,260萬平方公尺,CF需求則為2,340萬平方公尺,其中大於三代的比重將高達九成,而以五代以上的成長為主要動力。

然而,以供給面觀察,由於玻璃熔爐的建置成本較高,且一旦點火則需持續運轉,建置評估便顯謹慎,加上規劃期超過一年,因此,因應快速變動的需求市場腳步略為緩慢,延續2003年下半年的供給吃緊,預估2004年的玻璃供給將由於新世代生產線的陸續開工(總計2004年全球11條五代線,2條六代線及1條七代線),以及良率的快速提昇下,使整體缺口持續續擴大達二成左右,亦成為面板全力衝刺下的隱憂。

彩色濾光片市場成長達四成

彩色濾光片為液晶顯示器之關鍵零組件亦為其彩色化的必要元件,佔30吋LCD TV材料成本約20%,與液晶顯示器的市場及技術發展趨勢呈共同體的關係。全球彩色濾光片(Color Filter, CF)的需求來自LCD的市場,並以大型TFT LCD市場規模最大,預估2004年全球彩色濾光片市場規模將成長四成達420億美元。

因應LCD TV產品需求,彩色濾光片主要面臨大型化、色飽合度及高精細度等技術挑戰。尤其以大面積塗佈技術將是改善均勻性及降低成本的重要關鍵,目前應用Spinless技術將光阻利用率提高至近九成,有效的降低成本。未來發展目標為噴墨式印刷技術(Inkjet printing),屆時光阻利用率將可達百分百,預估2005年可導入量產。在製程上則需因應廣視角需求,開發對應MVA或IPS的專用彩色濾光片,而整板貼合趨勢則提高PS(Photo Spacer)定型化需求。在環保議題方面,樹脂BM將取代Cr黑色矩陣,如此一來並可降低反射提高對比;除上述的技術之外,在性能上,更重視輝度及色再現性改善,藉由開發高精細彩色光阻則可有效提高色純度,並透過背光模組的改量(flesh BLM),預估可以將色域提高至大於100% NTSC。在新技術方面,COA(Color Filter on Array)的技術在2003年己導入面板內製生產線及產品,對專業外售CF廠商將是較大的威脅,除了TV等級產品特性開發議題之外,彩色濾光片的經營型態亦因應基板大型化及整板輸出的需求而產生搬運風險提高的問題,並因和面板技術關聯度提高及產能供應保障需求等,而漸漸走向整合趨勢。面板業者透過提高CF內製比重以保障產能並期達到降低成本的優勢;另一方面則透過合資方式例如南鑫(和鑫、瀚宇及大日本印刷)、或技術合作(Toppan與友達;展茂與廣輝)以達到產能互相保障目的,以避免重蹈2000年後援不足而影響大軍前進的窘境;由面板業者競相掌握CF技術或產能的角度觀察,專業外售廠商的生存空間明顯受到擠壓,然而從另一個角度觀察,韓國三星與DSTI、日本Sharp與Toppan進行靠近廠區的合作關係,亦說明大尺寸CF外售廠商仍具存在的優勢,若要延續專業外售廠商市佔版圖,除了掌握關鍵技術能力之外,持續提昇產能並與面板廠商取得策略合作則是掌握市場興起的機會。

台灣、南韓廠商CF內製高 日本技術猶有優勢

因應面板需求的提昇,CF的擴產腳步未曾停歇(表3),台灣及韓國區域成為新世代CF廠商主要的佈局發展重鎮,雖然內製化比重逐漸提高,但日本仍挾其技術優勢,延伸其專業外售的領先角色,將觸角延伸至台韓,全球第一大CF供應商日本凸版(Toppan)以台、日為主要建廠基地,擴建五代及六代生產線,並與友達進行技術合作交換產能保障,持續維持其專業外售領先者的角色;日商住友化學則與韓國LG合作建立靠近廠區的生產線,大幅提高住友的市佔比重;全球第二大供應商大日本印刷(DNP)則在新世代的投資腳步及策略有異於領先者,2003年以合資方式與台灣和鑫光電及面板廠商瀚宇彩晶在南科成立南鑫建置By Plant生產線,並於2004年自行建置五代CF生產線,雖然現階段五代彩色濾光片供需吃緊,但在CF良率及產能漸漸提昇下,供需關係將漸漸平衡;然而在面板朝向更高世代積極佈局的同時,關鍵零組件供需之於面板廠商將更形重要,因此面板更殷切地透過垂直整合提高對關鍵零組件自主性來保障出貨,以避免再重蹈因CF缺貨而漲價的覆轍,依存度提高將考驗外售廠商擴廠評估以及與面板業者的策略聯盟關係。

直下式背光模組成為LCD TV背光源技術主流

LCD應用產品面主要為筆記型電腦(Note Book PC)及LCD監視器(LCD Monitor),所需求的背光模組特性主要在於重量輕、體積小、厚度薄,相對地在開發LCD TV用背光源時,所考慮的要項則在於必須能有足夠的顯像亮度(至少要求450cd/m2以上)、寬廣的觀看視角(目前銷售產品規格已可達170度)、鮮明的影像對比度(目前LCD TV產品約500:1;PDP TV產品約1,000:1)及合乎標準的使用壽命(目前產品測試值約6萬小時),以環保的觀點而言,CCFL含汞的議題將漸漸浮出,短期內則朝向使用LED或開發新的無汞光源EEFL以符合環保要求,長期而言,開發面光源將燈源及Film最適化則為重要趨勢。

在以上的規格考量下,直下式背光模組(Direct Type Backlight)便成為目前搭配大型LCD TV的技術主流,其設計的主要概念即在於為能因應更高亮度的需求,將原本為能減輕模組重量及厚度考量的側面光源藉由直下式線光源將光線打散均勻後使之轉變為平面光源後進入液晶面板的技術模式,直下式背光模組產品結構如圖1所示,相對於常使用在筆記型電腦的側光式背光模組(Side-Edge Backlight),直下式背光模組產品技術有以下的特性:

均齊度較低

原因在於使用直下式產品通常考量重點為高亮度需求,模組尺寸則是相對犧牲的考慮點,因此燈管數變多較易造成呈現明暗條紋的情況產生,對均齊度有一定的影響程度。

模組厚度較厚

燈管數多雖提升了輝度,燈管所造成的熱能也相對變高,對溫度敏感度高的液晶分子及彩色光阻易造成不同色溫下有色彩異變的隱憂,因此直下式背光模組通常會將厚度加深,以調整縱深的方式搭配燈管數及整體輝度的規格要求。

發光效率高

直下式背光避免了側光方式會損失部分光能於側邊漏光,而將光線利用鋁(Al)背板將雜散光能反射至顯像出光面,對整體光能效率有所提升。

組裝零件種類變少

由圖2的結構觀察,不難發現明顯少了導光板的使用。由於導光板在側光式背光模組的功用是將側邊的CCFL線光源或LED點光源利用導光板上的網點結構,使光線產生重複折射後導出為均勻面光源,因此在直下式中光線由正下方直接射入,其光源的平面化只需由擴散膜來完成即可,而不需導光板的導引,在光學膜(稜鏡片)的部分,也可因燈管數的加多,加強輝度後,可考量減去光學膜的組裝,以避免光學膜將光線匯聚集中後造成視角的侷限,而影響了大型面板(尤其是LCD TV)對視角的規格要求。整體而言,直下式背光模組較側光式對於組裝零件的種類需求減少,但是CCFL數量相對明顯增加。

綜上所述,直下式之所以成為LCD TV背光源技術的不二考量,即在於背光模組產品特色的本質為「客製化」產品,其設計均應合乎客戶產品規格的要求,依目前LCD TV所需的特性-廣視角、高亮度、高對比度的要求,直下式背光模組有其必然的技術優勢。然而由於直下式背光模組所需CCFL燈管為側光源4倍以上,因此,除了因應資訊產品市場擴大之所需之外,LCD TV市場的啟動,將同時增加CCFL燈管需求增加,預估2004年需求量將達4,700萬,其中大尺寸TFT用佔約七成達3,200萬,產值預估可達30億美元。

背光模組廠商分佈以區域性為主,各國自給率都相當高,並且有交互出貨的供給關係,但TV等級產品開發初期以日系廠商為主要供應商,然而由於背光模組相對於LCD面板具有高成本、不可或缺的重要性,背光模組廠商是否具有技術研發與即時交貨等能力也將牽動未來LCD面板廠商在發展LCD TV產品時,建立價格競爭優勢及商品品質保證的重要影響因素。然隨著各國技術開發及成本考量,未來廠商發展仍將以群聚效應為主要考量。

偏光板面臨零缺點製程挑戰

偏光板(Polarizing Sheet)或稱為偏光膜(Polarizing Film),為一選擇讓特定方向的光通過的光學材料,應用範圍很廣,包括攝影器材、防眩目鏡等等,並可應用於LCD(液晶顯示器)產品,主要功能是將非偏極化光的自然光線,轉換成為偏極化光,透過液晶的轉向後,產生明態與暗態之顯影效果,每片LCD面板需要使用上下二片偏極方向呈90度垂直的偏光板,一片讓背光源以特定方向光進入,另一片則視電場對液晶的控制,以達到光穿透或遮斷的效果,以達提高背光源的光利用效率同時降低LCD的耗電量,使液晶面板達到高亮度、低耗電及高精細的產品特性,為液晶顯示器之重要關鍵零組件之一,直接影響液晶螢幕的品質,佔LCD總生產成本約11%。

高對比/高色飽和度

以TN-LCD為例,對比約為300~500左右,MVA-LCD對比約為600~800,隨著未來液晶電視與高畫質螢幕的發展,高對比的要求也就呼聲日高,除了液晶螢幕部分的改良設計外,偏光板的改良也是另一個提高對比的方法,透過提高透過率與偏光板偏光度,可以有效地提升液晶面板的對比,符合未來高對比、高色飽和度的要求。

廣視角

廣視角己成為顯示器必要的產品特性,但因使用習性及環境的差異,對視角的廣度及色偏等要求仍有彈性,因應成本之考量,所使用的廣視角技術亦有所差異;TV對觀賞視野角度的要求較高,傳統以TN貼附WV Film的方式,目前主要應用在<17吋的產品,左右上下之視角角度約為(60/60/60/30),以下視角之擴大效果較不足,無法因應大尺寸產品及TV產品的要求,加上未來>20吋的規格將是LCD TV主流產品,因此,必需改良視角不足的問題,才能滿足電視的功能,目前市場主流為透過液晶型態改良(例如IPS/MVA或OCB),並加上貼附光學補償膜的偏光板來達成超廣角效果角(>170度),在製程上則需要在上板(Color Filter)及下板(Array)以不同的突起物或隙縫設計,以控制液晶的轉向,達到超廣視角的目的。因此除了透過新型的液晶開發達成廣視角提高輝度及反應速度之外,並需搭配光學補償膜以達超廣視角效果的偏光板,亦因應下游大尺寸市場的需求而漸漸受到重視,需求量日益提升。

高輝度

輝度在消費者的選擇液晶面板上是一項重要的考慮的因素,但是由於液晶面板開口率的緣故,高輝度一直是最待克服的問題之一,為了達到高輝度的要求,面板廠商通常會提高背光源的亮度,此法雖然可以解決亮度的問題,但是在電力的需求與能源的消耗方面卻又造成另一個極具克服的問題。利用偏光板與增亮膜結合可以有效地提升光源的利用率,減低能源的消耗,在筆記型電腦與攜帶式液晶產品如手機、PDA等的應用上更顯重要。目前最常見的增亮膜為3M的DBEF與日東的PCF兩種增亮膜,PCF是利用光線旋光性的不同進行光線的再利用,DBEF則是利用多層不同折射率的光學膜來進行光線的利用,一般而言,使用增亮膜後輝度約提升20%左右,可以有效地減少背光源的電力的消耗。

大型化

針對液晶面板大型化的趨勢,偏光板的製造也朝大尺寸的方向前進,由於大型化後,偏光板製程的均勻性、膠質穩定性與缺點的要求也日益嚴格,光學薄膜的收縮問題與膠質的改善等,皆是需要再進行深入研究的課題,目前國內外亦有許多廠商針對大型化後所衍生之問題進行研究,以解決目前大型化所遭遇各項障礙,提供更高品質的產品。

附加功能需求

一般使用液晶螢幕時,通常不會處於黑暗的環境中,因此,外界光源如燈光等對於液晶螢幕表面的影響就十分的重要了。當外界光源透過液晶螢幕表面反射至人眼時,常有眩光的現象產生,影像的反射也會清楚地呈現在螢幕上,降低了人眼觀看的品質。為了消弭外界光的影響,在偏光板表面通常會有一些附加功能的表面處理如抗眩(Anti-Glare)、抗反射(Anti-Reflection)等。抗眩是主要利用偏光板表面塗佈細小粒子,此細小粒子可以將外界光源散亂,使得人眼觀看螢幕時可以看到更清晰的影像。

此外,減低反射光線對人眼觀看液晶螢幕的影響,其影響在未來液晶電視上尤其明顯,抗反射處理也是目前各家正積極開發的產品。目前製程大多是利用濺鍍方式以達到AR的要求,但是製作成本高、良率也較低。因此,各家莫不積極開發以塗佈方式進行AR產品的開發,以降低成本。

高精細

液晶面板製程技術的提升,高解析度(SXGA、UXGA)的液晶螢幕與液晶電視的陸續推出,傳統表面處理的偏光板以利用大分子進行表面處理,利用外部擴散的方法降低了眩光干擾,此法雖然可以改善反射光的干擾,但是以人眼觀看螢幕時,會有畫面粗糙的問題產生。為了改善畫面粗糙的問題產生,高精細偏光板的需求也就應運而生了,透過小分子與大分子表面處理的改善,利用內部擴散與外部擴散的方法,提高了液晶螢幕畫面的清晰度與精細度,消除畫面粗糙的現象產生。

偏光板供應商仍集中在日商

全球偏光市場需求仍是上昇趨勢,2003年全球偏光片產能如表4,主要大型TFT LCD用偏光板供應商為日系廠商,日東、住友及三立三家廠商市場比重約為六成,積極擴建產能走向國際化佈局,又以日東及住友化學最為積極,一改後段加工線的生產方式,採取直接進駐台灣及韓國光電園區設立全製程生產線及加工據點,就近服務客戶以維持其市場地位;韓國及台灣則分別以LG Chemical及力特光電為區域性的主要偏光板供應商,不足部份向日系廠商購買;由於台灣面板業者的投資積極,提高本土關鍵零組件的需求,力特透過積極擴增產能及技術研發鞏固其台灣第一及佈局全球的目標,預估2004年年產能將可達2,760萬平方公尺,僅次於日東電工,躋身全球第二大供應商行列。LG化學除了加強內需市場供給之外,亦走向國際化佈局,2003年宣佈與台灣彩色濾光片廠商的合作投資成立恩茂公司生產TFT LCD用偏光板,成功的跨向國際化第一步。

從產能及國際化佈局角度觀察,2003年日本日東電工為全球最大供應商,年產能為4,000萬平方公尺,佔全球偏光片產能的40%,住友化學則強化在台的液晶用偏光板事業,於2002年6月成立住華科技,增加投資於TN/STN、TFT型用偏光板的生產設備,並提高月產能至320萬片(14”),年產能約為250萬平方公尺,並擴增其在韓國平澤及上海凱愛使希光電產能,預估2004年總產能將可達1,500萬平方公尺。韓國LG化學鑑於韓國TFT-LCD產量逐年擴大,對上游偏光片材料需求量日益增高,自2000年4月開始量產,2003年三條生產線產能約700萬平方公尺,並預計於2004年在台灣投入第四期生產線,屆時將可提昇產量至1,000萬平方公尺,並銜接TFT LCD五代線投產後的需求。

總計2003年全球大型TFT偏光板產量為1,200萬平方公尺,約佔整體偏光板市場產量55%,產值己達1,400百萬美元,佔整體偏光板市場達78%,廣視角比重己超過五成,成為偏光板產值挹注主要動力;預估2004年大型TFT偏光板市場規模可超過1,900百萬美元,產量超過2,000萬平方公尺(圖2)。

全球偏光市場需求仍是持續成長趨勢,尤以台灣、韓國及大陸市場的興起,促使原壟斷市場的日商,擴大生產及加工據點的投資與設立。日商挾其技術及產品品質優勢鞏固原客戶,但若能結合當地廠商的成本及地緣優勢,共開發新市場,將是更具競爭力的策略。開發新產品獲取高利潤將是另一個提高競爭力的重要課題,針對下一波主流顯示器的應用,如大尺寸TFT LCD及LCD TV、手機及PDA等產品,開發符合防止反射、廣視角及色補正等用途的技術或材料,以因應市場需求,則是維持長期競爭力及優勢的因素。

淡化區域優勢 把握對岸彩電商機

液晶顯示器取得資訊產品平面顯示器的主流地位,並持續朝向消費性電子邁進,尤其以數位家庭概念漸漸落實以及數位環境建構漸漸完備等因素,大尺寸平面數位電視成為消費者換機的首要選擇,目前主要競爭者包括投影顯示器、電漿顯示器(PDP)及傳統CRT各具優缺點,攻佔市場主要取決於價格及畫質,因此,亦成為覬覦大畫面數位電視競爭者努力的目標。TFT LCD面板業者將大尺寸(>30吋)生產重責寄託在六代線建置前題,配合各國數位電視的開播及國際體育競賽活動的助力,預估2005年起將是LCD進軍大尺寸電視的主要時點,而對於經營型態與資訊市場迴異的消費性電子市場,無論從IT或傳統家電市場等通路觀察,系統廠商策略合作夥伴主要考量要素在於產業鏈的掌握程度,因此,促使面板業者更著墨於關鍵材料或零組件的加速整合,無論是透過跨國合作或本土化深耕,以合資或技術合作來保障產能,無非要避免因關鍵材料供應不足而影響正常出貨,並作為爭取與國際大廠合作的籌碼。

除此之外,在經營型態方面,關鍵零組件產業亦漸漸跳脫區域性的限制,交互輸出以取得更高的市佔或利潤。日本因內需市場消退而策略性地將TFT LCD關鍵材料生產計畫落腳台灣,搭配台灣蓬勃的面板產業,期望建全台灣產業結構並共創新局;韓系設備及材料廠商亦向台陸伸出觸角,期望擺脫韓國集團形象,避免將雞蛋放在同一籃子的風險,並為其進軍下世代顯示器王國作全球化的佈局暖身;台灣關鍵零組件廠商觸角亦伸及韓國和日本,外銷比重並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由於大陸與台灣的依存度高,成為我國較日韓更具發展優勢的新區域。

整體而言,關鍵零組件攸關LCD面板特性實現並佔面板製造成本比重相當高,在前進LCD TV市場時,與面板業者形成休戚與共的關係,為能提高技術自主性及產能保障以獲取商機,上下游廠商均希望透過互補性的合作關係達到Win-Win的效益;更重要的是,自給率和本土化己非等號,地域性優勢將因國際化跨區域整合趨勢而界線漸漸淡化,關鍵零組件廠商應更深化技術及服務,提昇國際形象,以取得下世代顯示器市場的先機。

(本文作者目前任職於工研院IEK)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 Home